“网络教学一个都不能少,今天我们要重点关注一下附中的教学。” 3月23日上午,中央美术学院网络教学进入第五周,院长范迪安、副院长苏新平来到网络教学指挥中心,第一课即听取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白文忠、陈佳思老师正在讲授的《造型基础·素描人物全身像》。当天上午,还听取了继续教育学院何桂彦老师的《1945年以来的西方艺术思潮》,建筑学院李琳老师的《建筑设计5》,设计学院王选政、王倩男、冯东升老师的《课题37:智能出行系统创新设计》以及城市设计学院黄建成、孔岑蔚老师的《大型博览会》等课程。
附中白文忠老师《造型基础·素描人物全身像》在线授课
附中陈佳思老师《造型基础·素描人物全身像》在线授课
进入网络课堂,附中三年级的56名同学正在上《造型基础·素描人物全身像》,授课老师白文忠讲到,“这是大家在附中读书期间长期素描训练全身像的最后一张了,应该引起自己和家长的重视。”根据指导老师白文忠、陈佳思的讲述,范迪安院长认真看了每一位同学的作业。他感慨说到,非常时期,附中的同学能克服困难,把家庭当画室,以家长为模特,自己布置场景一步步认真完成作业,“家庭画室”充满着生活的温度,也包含了少年们的理想和家长们的期待。范迪安院长特别对胡鹏轩、冯伊慧、张艺潆、陈子涵、朱壮、李啸逸等几位同学的作业给予了肯定。他指着其中一张作业说,“这门课的作业是有难度的,要求同学自己摆模特、拍场景、选角度、做小稿,是一张难能可贵的全过程训练的作业,同学们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做好安排,非常难得,这也是网络教学特别值得总结的经验。”苏新平副院长谈到,这是他第一次完整地看了附中的学生作业,从中可以看出,附中对学生符合艺术规律的专业训练与能力培养是值得肯定的,他建议返校后要为这一张张留下特别历史记忆的素描作业做一次特别展览。
附中三年级部分学生素描全身像作业
继续教育学院的课程是研修班214位同学同堂在线的网络大课,他们正在上的是著名艺术评论家何桂彦讲授的《1945年以来的西方艺术思潮》。范迪安院长对继续教育学院在特殊时期想法设法搞好网络教学、让身处各地的学员都能同步进入课堂所做出的努力表示充分肯定,并对何桂彦老师一直对美院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谈到,这门课程立足当代艺术视野,学术内涵深厚,让研修班的学员能感受到具有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品质的教学水平,他同时希望处于社会不同环境的学员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多动手创作,凭借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去感受、去记录这个“非常时期”。
继续教育学院何桂彦老师《1945年以来的西方艺术思潮》课程
听课进入建筑学院的网络课堂,范迪安院长特别提到,一早进入网络教学指挥中心,就看到建筑学院的李琳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了,他对李琳老师的敬业与热情表示高度肯定。在听取了同学对课题的思考后,他与师生进行了交流,他对同学们讲到,“建筑是社会的切片,作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师,要具有总体性思维,要置身世界语境的对话,在建筑造型中要体现人文性,这也是中央美院创设建筑学科的重要目标。”
建筑学院李琳老师《建筑设计5》课程
建筑学院学生分享作业思路
设计学院的交通工具设计专业王选政、王倩男、冯东升老师正在讲授《智能出行系统创新设计》。范迪安院长在听取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后谈到,交通工具设计的教学建立了基于全球视野下的 “研学产”联动教学模式,智能出行是全球所面对的新的课题,要强调功能性与文化性的统一。一方面要研究智能对于交通工具设计的支持,在技术语言上立足时代前沿,另一方面要在设计中体现文化身份,把文化符号置于设计中。他还充分考虑到了交通工具教学环境与平时的差异,中央美院交通工具设计的教学环境非常优越,但眼下居家条件创作设计受限,他鼓励学生“因地制宜”,积极完成线上实践,与授课老师多进行线上交流对话。
设计学院交通工具设计专业王选政、王倩男、冯东升老师《课题37:智能出行系统创新设计》课程
设计学院交通工具设计专业王选政、王倩男、冯东升老师《智能出行系统创新设计》课程
院长范迪安与高紫云同学在线对话
城市设计学院黄建成教授、孔岑蔚老师的《大型博览会》课上,李沛欣同学谈了她的课题作业“屋檐与同心结”,以此为切入点,范迪安院长听后表示,这门课程重点强调专业思维的重要性,要训练学理的严肃性和思维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养成面向未来的思考方式。他还特别注意到了陈静瑗同学背后的书法“厚积薄发”,并以此鼓励同学们居家学习多为自己营造这样良好的氛围。
城市设计学院黄建成教授、孔岑蔚老师《大型博览会》课程
当天上午,教务处长孙韬、副处长强勇,宣传部长秦建平,人事处长金日龙等部门负责人一同来到现场参加了听课。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副院长张欣荣,建筑学院院长朱锫、副院长王小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冯海涛、直属党支部书记冯杰,附中校长胡西丹、直属党支部书记刁婷婷、副校长陆阳、王晓伟等同时在线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