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有没有听到孩子会说出“我不会画、我不想画”这些话呢?
那里面有什么含义呢?今天给大家分析下,孩子成长过程为什么会说出这些话呢?
假如孩子们未经外界干扰而成长,每一个孩子都能无拘无束的去绘画,他们的创作里充满了自信,我们可以从这些孩子们中发现儿童艺术最美丽、最自然表达,这种创造的自信可以从偏远地区的人来证明。
当我们听到孩子们的口中说出:我不会画、我画不好、我不想画,我们可以肯定知道,某些干扰已加诸在孩子身上了。国外的孩子往往不会表现的如此的缺乏自信,这种干扰可能来自任何一处地方,要激发儿童的成长,先要审视这些妨碍孩子的因素很重要。
儿童对艺术和事物的看法是与成人不同的,绘画对于儿童来说更像是感情和思想表达的表现之一。作品本身代表着孩子想说的话,可能是一幅看不懂、抽象的作品,但是它里面包含着无数的故事。
成人的欣赏的风格和认知的不同,我们往往更在乎作品的正确比例和色彩设计,更在乎它像不像、好不好看。
当我们经常在惊讶儿童画得多么的美丽的时候,在正确的比例和优良的色彩设计,我们能对儿童的经验有较深入的看法,因此我们很容易了解,由成人影响下修改而使儿童的画更写实,会严重妨碍儿童自己的经验,在儿童开始涂鸦的时候,心急的父母们会希望看到合于成人观念的作品,这种干扰就是可能开始了,压制儿童心灵以迎合成人观念。
对此我将会用下面这些我曾经遇到的个案说明:
第一个个案是:
这个孩子6岁时,有一次下课这位爸爸来教室接孩子,家长跟我们老师说:孩子一直在学画画,但是在家里什么都不会画、不想画,上次我让他画个国旗都不会,让他画什么都说不会画,学了这么久画画一点用都没有。当时家长说这话时带着一些情绪,当时我们老师跟家长了解完后很惊讶,这个孩子平时上课并不会这样,为什么会出现在家里不会画,不想画呢?老师当场让孩子在张白纸上画了一个国旗,孩子能很好的完成。在孩子绘画完了后,爸爸突然明白了当场表示:回家会好好的跟孩子谈谈。
第一个个案:家长们回想下有没有遇到孩子画画会躲着的情况,甚至是用手挡着不让任何人看。
家长都是每时每刻都关注到孩子的,在关心孩子的过程也会想吧家长自己的经验给传授给孩子,觉得孩子画得不像、画得不好,在没有了解孩子的情况下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指导去绘画,这样无疑是种干涉,孩子失去自信心而停止了自己的创作,无法从自己的创作中得到经验,在大人干扰下,会从孩子个人的经验变成单纯的视觉记忆,让孩子单纯的记着怎么画,而不是自己感受、观察后的经验。
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会变成不同的发展形势,在孩子接受美术只是视觉记忆,孩子会慢慢思维的固定化,从而导致自信心、想象力和创作能力的缺乏。在孩子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去依照成人的要求绘画时,自信心的缺乏从而会出现不喜欢、不会画的情况。
不要强行将成人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因为这些都是孩子所不了解的。
第二个个案是:
这个孩子三岁时,每次绘画时妈妈都会去了解孩子的上课表现,同时也会跟其他孩子做对比,每当孩子作品效果不如其他孩子,妈妈都会很失望,会批评孩子,为什么上课没有好好画。在老师了解了这个孩子发现平时在家里不喜欢说话、很内向,在家里也不画画,在老师的建议下妈妈尝试多去鼓励孩子、同时也会去问孩子画的内容和意义,孩子也慢慢的懂得分享给老师和父母。
在生活中任何事物都能刺激到孩子,让孩子从中获得经验不断成长、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无法得知每个家长在里面投入了多少时间让自己的孩子在这些刺激下成长,一味的去进行对比只会给到孩子压力和干扰,让孩子失去信心去否定自己,让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受阻。每个孩子都像是不同的花朵都有着不同的花期,不能因为别的花在盛开而去质疑。
自我表现是根据孩子智力的程度去表现的,当孩子们能依照自己的思想去绘画,从而鼓励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而模仿的孩子会习惯性依赖他人的想法和创作,从而无法独立的思考。美术不仅仅是一门普通的兴趣课程,它对审美、感知、素质的培养,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课程。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