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逐梦 | 2021年广州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作品展正式启动

广州艺巢画室资讯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溯源逐梦 | 2021年广州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作品展正式启动

(点击观看2021年广美毕业季主题片)

“2021年广州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作品展”第一场自6月1日起正式开展(目前仅对校内师生开放),线上展厅同步启动。来自广美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的七百多名2021届毕业生,通过他们的作品“溯源逐梦”,以一场视觉盛宴,回馈青春、回馈母校、回馈社会。

6月3日下午,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姜琳、学校党委书记谢昌晶,院长李劲堃,党委副书记穆林,副院长范勃、蔡拥华,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以及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毕业班的师生代表在大学城美术馆举行了一个简短而温馨的开幕式。蔡拥华主持。

(左右可滑动)

谢昌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味,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学校正在认真扎实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担当好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进一步发挥好在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和设计的龙头引领作用。本次毕业展,大家的共同感受是赏心悦目、亮点纷呈,同学们的创作水平在不断走向新的高度。尤为可喜的是,这当中有不少红色题材作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辉煌成就,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理由坚定“四个自信”。希望同学们始终弘扬广美优良传统,勇担时代重任,争做时代先锋!

李劲堃表示,本届毕业生们,满怀艺术赤子之心,通过分割、剥离、聚焦、重构,在毕业创作中张扬青春,聚焦社会,解读世界,向观者传达对艺术的虔诚追求,对未来的思索,对梦想的执着。当前,疫情反复,防控态势依然严峻,为了广大师生的健康和安全着想,毕业展暂时改为了校内展示,希望大家借此机会把对盛大热闹的毕业季的追逐,回归到对毕业生和作品的关注,回归到对个体的情感体验和自我实现的关注,一起努力,期待更加美好的未来!

姜琳表示,广美毕业展多年来美名在外,不仅每年的观展人数屡创新高,而且展览形式与展览体验也在不断创新,毕业展已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希望广美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美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传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通过毕业作品展平台,在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扩大和普及社会美育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导师代表建筑艺术设计学院教师陈瀚表示,设计既可以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推理体系进行建构,也可以准确地把握“最美的一瞬间”,而如何准确把控“一瞬间”,验证的是同学们对日常生活切片的溯源及思辨的能力。这个毕业季,老师和同学们拿出生命中的一年来相处,大家立足当下,思考社会问题的本源,追寻时代潮流的变化,探索城市空间里的各种潜力……实属不易,弥足珍贵。他祝同学们以梦为马,一路芳华。

学生代表工业设计学院学生黄丽娟表示,即将到来的毕业并不是结束,而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崭新的开始,特别是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大家会铭记老师们耐心的教导,会怀念同学们的不倦探索,会牢记“先学做人,再事丹青”的校训,不断前进。

现场直击

线上展厅入口

(扫码开启云端漫游展厅之旅)

优秀作品速递

前言:建筑艺术设计学院今年选取了“衍生”作为年度关键词,它不仅是建院在迈入第二个十年之际对现有体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畅想,也是建院对“好的设计”的理解——衍展自日常生活的观察,发轫于对社会危机的应对,生发于技术前沿的探索,更是学院不断反省设计教学方式,追求更为开放策略、激发学生探索与实践的态度。2021年,“衍生”建筑艺术设计学院毕业展综合展现了六个工作室“城市与乡村”、“人文生态”、“物种溯源”、“液态栖居”、“之间”、“新艺向”等六个议题所展开的思考与探究,呈现132名毕业生围绕这些主题设计的作品。这些作品基于从社会现场中获得广泛而持续的兴趣,保持对既有社会物质环境和运行模式的审视,通过设计的、艺术的、技术的语言,提出对建成环境的主张与对未来图景的构想。

作品名称:《沙田聚落·生命游戏——广州市大稳村沙田聚落更新设计》

作者名称:高万琪

指导老师:张莎玮 何伟 吴锦江

创作说明:本次毕设选取广州市大稳村作为研究场地,尝试探讨在城市化发展进程日益加速的当代都市中,传统沙田聚落面对的困境、挑战和应对策略。

通过搭建“沙田聚落生命游戏”的更新系统,确立一套聚落更新的整体性流程,通过模块化、单元化的建筑表达,让沙田聚落的居民成为城市更新的主要决策者,为聚落带来长久的生命力。希望利用从传统聚落内部总结得到的经验与方法论为未来的聚落更新策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作品名称:《系水流商——以水为载的流动商业体系》

作品作者:陈琦琦

指导老师:杨岩 曾芷君 许牧川 陈瀚

创作说明:设计于广州城市中心河道——珠江展开,从珠江内河涌纵多的特性出发,通过调研河道使用情况、珠江水上产品、人群需求与出行压力等因素,探讨水域发展停滞缓慢的痛点及开发价值,以时间、空间、体验三维度构建城市中心水上商业体系,在空间设计中加入时间脉络的预判,对商业性物种介入城市空间进行演绎,折射出商业运营背后的逻辑。水域、人群两者间在物理、心理层面的割裂,使得水域商业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阶段性开展,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故以水域交通化、水域商业化、水域信息景观化三阶段进行流动商业体系的构建,空间设计即在水域及两岸构建游线空间-码头、游动空间-漂浮体等。以水为载赋予商铺流动性以连结城市各区域,以商铺流动性缓解空间原地更迭。具有拓展城市水上公共空间,丰富城市水文、信息景观,使千年珠水焕得新生的社会价值。

作品名称:《覞-以人造自然奇观为主体的交往空间系统》

作品作者:林家玉

指导老师:杨一丁 林红 郭振江 常毅恒

创作说明:当今时代处于“液态现代性”社会语境,空间界限模糊后,人际关系不断“液化”。“孤独”个体以各自“爱好”、“取向”为引力,组合并划分出了内部联系,但外部相互独立的“想象共同体”。作为“城市客厅”的太古仓码头,承担广州部分历史载体的同时,更需回应“液态化”城市下生存人们的“真实诉求”。

以人造自然现象奇观为主体的太古仓交往空间系统,明线是诠释码头历史,暗线则通过“地下彩虹”、“云间冰晕”等一系列人造自然现象奇观,将在当代“液态性”社会语境下产生的孤独者、各类想象共同体与外界群体的角色进行交换叙述,使彼此间在码头获得“共感”,如同乘船般,期待三者今后的生活能够步入新的篇章。

作品名称:《弦弦共鸣》

作品作者:冯晓彤

指导老师:覃大立 姬舟 胡娜珍

创作说明:本次创作的主题是“弦弦共鸣”,以椰胡结构为主体,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材料与手法,组合简化和提炼,以稍许的夸张变形为辅助,再采用现代化的手法来打散、重构,从而构建崭新的空间形态。以椰胡为设计符号表现出黎族音乐文化氛围、民族个性。其造型扭动,如同音符在此空间跳跃,具有动感。“弦弦共鸣”作为大堂艺术装置具有装饰性和观赏性,是大堂空间的点睛之笔,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设计融入海南藤编,将自然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结合,运用当代审美转换传统形式,让传统文化得以创新和延续,以新的形式展现黎族文化魅力。

作品名称:《陵薮市朝——广州白云山进山序列设计》

作品作者:万裕琪

指导老师:黄全乐鲁鸿滨 韩如意

创作说明:基于对东方传统入园进山序列的研究,通过增加高潮节点,分区段对空间进行氛围处理,改造白云山南大门片区的整体空间形象。在优化原本的行进体验的同时,希望能处理好人车流线的交通问题,提升整体的空间文化价值,塑造好白云山主入口的名片,拉近市民与山的生活距离,为广州的后花园白云山创造一个有氛围的山门序列。

作品名称:《山麓新“云台”—山城站一体化枢纽空间设计》

作品作者:蔡缤乐

指导老师: 黄全乐鲁鸿滨 韩如意

创作说明:本课题以广州市白云区云台花园在建地铁站为研究背景,旨在探讨地铁上盖交通枢纽实现“山城站一体空间”的可能。即在于原有的城山割裂的基础上,还原城山关系,实现山城站可视化,一体化。通过对比广州花园原有的交通体系跟地铁站上盖交通枢纽,给广州花园云台花园前广场的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激活广州花园的连贯性和舒适性,促进白云山风景文化区建设的多样化,推动传统岭南文化的发展和弘扬,形成山、城、站、人文一体的文化场所。

前言:本次展览共汇聚工业设计学院“智能与体验创新”“产品与系统创新”“文化与社会创新”“纤维与空间创新”“时尚与品牌创新”五个教研中心300余名毕业生的毕业作品。在今年的毕业展中,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思考,将设计化为一种新力量,牵引传统与时尚,链接科技与未来,努力融汇技术与进步、哲思与智慧、文化与发展,作一种新尝试、新探索、新憧憬。

作品名称:《礼品咖啡机》

作品作者:梁泽基

指导老师:陈江 刘毅 宋轩 张嘉欣

创作说明:Geschenk咖啡机从复古相机上汲取设计灵感。通过与咖啡的研磨功能和仿手冲萃取功能的融合设计,形成适合滴滤咖啡机的复古工业风格,从而让滴滤咖啡机实现礼品化的转变,使咖啡机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作品名称:《建筑中的移动空间》

作品作者:程睿其

指导老师:李勇 郝瑞敏 刘夫永

创作说明: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人们遇到的交通问题与生活问题不断增加,最为明显的就是城市拥堵,停车困难,车位昂贵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车内空间的利用率和节约交通资源成为交通工具设计探究的重要方向;而在另一个维度,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现代人需要一个可以调整自我、诗意栖居的空间。本作品从以上两个点出发,提出建筑中的移动空间概念,打造一个既可以与建筑融为一体的居住活动空间,又可以单独使用修养身心的移动空间。

作品名称:《“稻谷小镇”主题活动策划与服务设计》作品作者:陈伊航、邓楚怡

指导老师:丁熊 刘珊 任小红 黄河

创作说明:“稻谷小镇”是为东莞湾区设计粮仓设计的品牌主题活动。活动以吸引年轻人参与、聚集人气为目标,包含年轻化的品牌故事与视觉形象宣传、潮流IP角色塑造、多人实景互动游戏体验以及文创产品销售,为年轻人提供与朋友互动游戏、释放压力的社交服务体验。

作品名称:《幻·视系列——雪花几》

作品作者:谭颖仪

指导老师:张欣琦 段丽莎

创作说明:雪花落下由大变小逐渐消散,作品中通过茶几转盘移动过程中几何图案的交叠变化来呈现这种景象。《雪花几》是一张由三层材料面板组合而成的转盘桌子,其中材料面板夹层的几何图案与其表面的肌理色彩相结合,在转动转盘的过程中雪花图案不断地变化又消失,像吹落的梨花瓣,零零落落地消融,作品兼具茶几的功能特性以及独特的艺术价值,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审美的享受和快乐。

作品名称:《90年代》

作品作者:黄伟育

指导老师:何文才 吴越齐

创作说明:怀旧情怀是当下时尚的主题热潮。过去的旧时光逐渐为当代人们所怀念,期间的老物件也成为了当下人们的记忆符号。围绕怀旧主题,以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地区的旧物为创作元素,结合旧物特征及实用功能进行箱包设计,最终产品以原色植鞣革为材,通过手工缝制,将能唤醒记忆的“旧物”以时尚手作产品的姿态呈现出来。

作品名称:《无常》

作品作者:林梓炫

指导老师:卢麃麃 何继丹 王莹

创作说明:随着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表达自己的个性,追随自身的想法,喜欢有个性、独一无二且富有内涵的设计。以具有东方传统审美特征的服饰材料,蓝染土布与羊毛毡等,结合禅宗美学思想,和东方传统服饰结构,探索现代设计理念和材料的结合创新与应用,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前言:视觉艺术设计学院2021届有289名本科毕业生,共展出100件作品。作为专门培育视觉艺术与设计专业人才的苗圃,视觉学院当仁不让成为青年新视力的策源,为中国尤其是大湾区输送源源不断的视觉主力军。今年的毕业展,视觉学院引入年轻策展人制度,以青年的眼光和视角去规划和指导,并带动更年轻的青年,锐意创作,以期给毕设展带来新主张和新气象。5月20日晚刷爆网络的新媒体展演,已然拉开广美2021季“青春毕秀”大展的序幕,凸显视觉力量,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设计之先声。

作品名称:《汉字时空》

作品作者:何秋盈 彭旖茵

指导老师:田博 黄启帆 史春生

创作说明:作品想通过汉字时间与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来谈汉字的维度,汉字不仅是二维的,其中存在着时间形成空间,空间呈现时间的联系。时间形状一定对应了一种空间形状。时间与空间是一个时空整体,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存在映射关系。汉字的维度通过笔画构成的时间与运动空间之间各种关系而表现出来。在汉字构成中,空间和时间不是概念的,而是“直观”的。时间与空间是汉字之间的一种次序,空间作为表现汉字构成时间变化的一种介质,空间用以描述汉字的位形;时间用以描述汉字构成的先后顺序。汉字在宏观上具有时间的记录性,在具体艺术形式产生的微观空间中也具有时间性。

在作品中我们选择了三种字体去呈现汉字的时空次序。书籍封面通过时间刻度来区分三种字体的时间快慢,其中刻字的耗时最长,手写字体速度最快,因此刻度上的时间数值也不一样。这就是汉字的时空。

作品名称:《屏视世界:融合与聚变——启元、侵蚀、熔断、逆转、慧聚》

作品作者:徐萌倩、高志鸿、吴思琪、王巧玲、赖炜惠、徐小妮、陈劲威、卢俊宏、王彦文、张卓君、罗嘉威、招伟林、黄晨芳、吴芊芊、庞颖思、陈卓仁、黄浩鹏、林艳莉

指导老师:洪荣满 曹瀚

创作说明:广州美术学院2021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18名毕业生、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12名毕业生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联合推出沉浸式新媒体服装艺术展演——《屏视世界:融合与聚变》,展演旨在屏视时空中创建四维之国,将《管子》中建构的九制之邦、提倡的礼、义、廉、耻融合于两个毕业班学生对现代社会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并结合当下现状,在时代变革中架空构建出一个和谐友善的圆融世界。展演结合了媒体艺术、服装设计、舞台美术、声音艺术、当代舞、戏剧等各种艺术媒介,通过孤鸣、启元、侵蚀、熔断、逆转、慧聚和涌歌共七幕来展开叙事。

作品名称:《流·声》

作品作者:黄浩俊 陈浩境 陈权成

指导老师:周立均 高汉威

创作说明:收音机与主人公之间拥有着不离不弃的伙伴之情,共同唱响一段奇幻人生。“流”包含了细水长流的一生,有缘起、缘结、缘终等抽象之意,又恰似流年韵味;“声”既代表了收音机,又表现了承载过往回忆与寄托未来陪伴之声。

某一天,作为收音机的我,与他相遇了。

一生光阴似水流年,貌似我刚播放一出音乐,便与他相伴走过了一生。那首歌,装下了大小点滴回忆;那首歌,承载着酸甜苦辣滋味;那首歌,恰似用来比喻一段人生。

当你我再也发不出声音,以为一切都已经结束的时候,我发现你仍然陪伴在我身边。窗外吹拂的风声,又似奏起了那首歌。流年的歌在倘佯,仿佛一切都未曾结束,仿佛一切都是刚刚开始。

作品名称:《光种植计划》

作品作者:林千桦 许博婉 赖育锴

指导老师:黄露莎 余胜钊 黄军

创作说明:作品设想未来人类移居海底,由于光源稀缺所以十分重视光,将光作为作物进行栽培,形成光文化。作品提取海底发光生物体内的荧光素与荧光素酶发生反应以及发光生物会对光源刺激做出反应的现象,将其运用到装置之中,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贡献促使光作物生长壮大,即观众通过自带的光源照射装置启动光作物生长最终得到光的产物。所想表达的理念是希望观众与自己生活的环境发生一种介入关系:通过人和光影的互动,引起大家对于海底生活的畅想以及对当下人与环境问题的反思,同时探讨自然环境与人、科技、社会的未来相处关系。

作品名称:《虚拟调酒师小疯饮》

作品作者:温浠 邱小静

指导老师:周春源 程学章

创作说明:说到夜经济,我们首先会想到一个着重点,就是酒,酒应该如何在新零售的业态中做创新?如何提供更好的体验?

我们针对年轻人的夜经济与虚拟偶像的结合,把调酒品类做成一种无人销售。在目前的商业形态中,所有的定制化都需要有专业的调酒师根据不同的人进行专门的调酒,这就导致了很多人渴望更快、更便捷地享受自己的专属调酒却无法获得满足。于是我们有了一个设想,希望让调酒变得更加便捷、便宜,同时保留以往喝定制调酒的仪式感。因此,在创作中我们提供了一个无人化售酒的方向:我们创作了一个虚拟调酒师角色,通过自动贩卖机和虚拟调酒师的结合来还原定制化调酒的过程。

用户来到这台调酒机前,进行简单的操作,虚拟调酒师就可以很好捕捉到这个人的性格特征,从而为他(她)推荐一杯属于他(她)的专属调酒。

作品名称:《海之边境》

作品作者:陈敏荃 李思力 范贤美 姚玉婧 潘秀芬

指导老师:陈赞蔚 廖向荣 秦龙

创作说明:《海之边境》的主角是一位灵魂徘徊在边境之地,患了重病快要去世的小男孩。他不停地穿梭在边境与现实之间,躲避边境中追逐他的“黑影”。最终小男孩到达了边境的目的地,与“黑影”得到和解,也把自己的眼睛捐给了一位陌生的小女孩……虽然最后还是离开了,但他的生命也以另一种方式留在了世上。

END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广东画室-广州-广州艺巢画室资讯-溯源逐梦 | 2021年广州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作品展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