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 好 老 师,好 效 果 ///
2022年高考已接近尾声,想必同学们对高考的情况已经大致有数了。
有的同学已经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有的同学可能已经萌生了再来一次的念头。然而,对于要参加2023年高考的广东复读生来说,将面临新老教材更替的这个特殊节点,那么新老教材究竟对考虑复读的同学有没有影响呢?
广东省2023年高考新旧材对比
据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2020年修订)》,全省普通高中从2020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也就是说,2023年高考考的是新教材内容!
据了解,普通高中新、旧教材的知识点最大的变化是在编排体例、内容顺序上,或者对知识点进行了整合,来看看具体有哪些变化~
HAO ZHI
语文
CHINESE
1
单元变化
语文旧教材主要按照文体来组合单元,过去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是诗歌,该单元所有篇目都是现代诗。而新教材采用双线组元,一条线是人文主题,另一条线是以任务群学习来组元,每单元入选篇目的体裁多样,多篇成课,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这种编辑模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梳理和比较中开展深度学习。
2
新增内容
另一个突出变化是,新教材要求考生阅读整本书,体现了对深阅读的重视,引导考生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前不要求背诵的的课文,新教材要求背诵,例如【过秦论】;在高考补习阶段有两本书是必读的:《乡土中国》、《红楼梦》;选择性必修1阅读经典文学名著节选【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
能力 | 新教材变化摘要 | 应对措施 |
背诵 |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背诵篇目为60篇,包括文言文必修10篇,文言文选择性必修10篇和诗词曲40首。 比较过去的64篇(初中50篇高中14篇),内容数量均有较大改动。 |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与过去相比,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文学科整体素养,而不是割裂为知识,技船、价值观等零散的部分。 语文学科从过去的考知识、考能力,转变为考思维、考素养。因此语文的备考是对自身语文能力全面的提升。 从背诵上来说,诗歌背诵任务量加大。理解性默写也需要背诵作为基础,诗歌的背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大良好途径。 从阅读上讲,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掌握不同题材文章的对应阅读方法。同时,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阅读的过程也是为写作准备素材的过程。 从写作而言,需要就固定主题进行训练。作文备考过程中,需要囊括常见固定作文主题,并对主线热点考点,准备对应作文素材。 |
阅读 | 阅读的内容增多,而且在内容上更注重理性思维,强调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注重整本书阅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从教材文章选取上,有三条主线,两大热点。 篇目选择除了保留经典篇目以外,更加注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 |
写作 | 旧教材以文章体例、年代为单元编选文章,新教材以主题编选文章。 除了阅读部分提到的“三线两点”以外,可概括归纳出18个写作主题,18个写作主题贯穿高中三年,基本上涵盖了高考中常见常考的作文主题。 |
应对策略
一
在学习的过程中,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整本书阅读”单元,适应新增的独立单元。
二
注重语文实践性的落实,老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来应对高考语文的命题转向。
三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跟生活联系紧密的任务,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不能靠刷题来提高语文素养。应加强阅读,特别是加强深阅读,在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加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此外,学生应积极地投入到实践课程之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HAO ZHI
数学
MATH
1
选修不做高考内容
人教A版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作为新课程理念的呈现载体,在结构及内容方面,按照课标的要求做了调整。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将它们贯穿于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另外,选修课程不作为高考内容,不分文科和理科,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
2
部分内容删减
数学新教材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更注重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结构和内容更趋合理。例如,新教材删除了算法初步的内容,立体几何里的三视图、概率里的几何概型等也一并删除。此外,还有一些内容做了调整,如数学归纳法不再作为高考考试要求。
当然,数学新教材里也新增了一些内容,如概率统计里边新增了有限样本空间,还有百分位数,复数增加了三角表示式等。
新教材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新教材通常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更多源于实际生活的案例。
3
单元变化
1、必修第一册的教学内容其实与改革前的内容与顺序基本一致,必修第一册将原版人教A版教材中的必修一、必修四的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以及必修五不等式部分合在一起,还将命题、常用逻辑用语原先出自选修的内容合并成第一册的内容。
2、必修第二册的内容也融合了原先人教A版中必修四的向量部分、必修二的立体几何初步以及必修三的统计与概率部分,同时还加入了原先在选修出现的复数部分,从新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出,原先三视图以及程序框图部分已经彻底删掉,现在只是给大家介绍直观图的概念。
3、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可以明显感受到,新教材的编写者将有关坐标系以及解析几何相关内容融合在一起,而且这一册的难点和重点为计算,相对必修内容,难度有所上升。
4、必修第二册内容相对少一些,只有两章,所对应的内容是数列与导数的相关知识,这一改革还是很重大的,将原本必修五的数列部分直接划入选修模块,并且和导数合并为一册。原先选修中的数学归纳法证明也合并到数列模块中。
5、选修最后一册主要内容是计数原理与概率,还有一小部分是线性回归方程,其实总体的要求是想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在之前一直宣传的数学建模,也在选择性必修第三册中出现,说明改革之后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方面的能力。
新增的知识点 | 删除的知识点 |
1、必学知识点: | (1) (必修1) 删除映射 |
(1) (必修第二册)平面向量投影的概念以及投影向量的意义(实际上这个知识点旧教材里也有) | (2) (必修2) 删除三视图、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
(2) (必修第二册) 有限样本空间的含义 | (3) (必修3) 删除算法 |
(3) (必修第二册)分层随机抽样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 | (4) (必修3) 删除系统抽样 |
(4) (必修第二册)用样本估计百分位数,及百分位数的统计含义 | (5) (必修3) 删除几何概型 |
(5)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空间向量投影的概念以及投影向量的意义 | (6) (必修5) 删除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
(6)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用向量方法解决空间中的距离问题(实际上这个知识点旧教材里也有) | (7) (选修2-1) 删除基本逻辑联结词中的“且”与“或”、命题的四种形式 |
(7) (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利用全概率公式计算概率 | (8) (选修2-2) 删除推理与证明(数学归纳法保留,但高考不作要求) |
2、 选学知识点: | (9) (选修2-2) 删除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
(1) (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人教B版必修第四册)复数的三角形式 | (10) (选修4-4) 删除“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整本书 |
(2) (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贝叶斯公式 | (11) (选修4-5) 删除“不等式选讲”整本书 |
应对策略
一
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尽量当堂弄懂上课内容,引导学生平时多深入思考,有问题及时解决。
二
教导学生掌握研究高中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复习完每章节内容后,还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注意做好知识和方法的梳理,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不断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
三
重点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方面的能力,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HAO ZHI
英语
ENGLISH
1
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提高
老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而新教材遵循新版课程标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除了语言能力之外,还强调对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一方面反映当代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另一方面,展示多姿多彩的中外优秀文化、增加经典文学语篇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
2
单元变化
新教材在词汇量的要求上,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新教材重新划分和确定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模块的单元主题和顺序。
同时,新教材提供了初中高中衔接单元,对基本句型、语音拼读规则、语法知识等进行了复习,帮助学生完成过渡。在设计单元框架时,增加了一些新的板块,如主题页、语音板块、视频板块和拓展性阅读等。
Listening &Speaking | 听说结合 以听带说 | 语篇一 | 教 材 | Unit theme | 练 习 册 | 若干小语篇 | 实践运用 巩固深化 | 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 |
Reading &Thinking | 读思一体 | 语篇二 | ||||||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 实践运用 | 语篇三 | Using structures | |||||
Listening &Talking | 听说联动 以听促说 | 语篇四 | 语篇八 | 读写深化 综合运用 | Reading & Writing | |||
Reading &Writing | 读写联动 以读促写 | 语篇五 | ||||||
Assessing your progress | 检测评价 反思改进 | 语篇六 | 语篇九 | 欣赏阅读 开拓视野 | Expanding your world | |||
Video Time | 看说联动 以看促说 | 语篇七 |
HAO ZHI
物理
PHYSICS
1
内容变化
新教材必修3本书,选修3本书。旧教材《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三章中的部分内容压缩成新教材《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其他光学、热学等内容和要求也有所变化。
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进行了调整,为的是进一步降低物理教材的难度系数,使高中新生可以慢慢地适应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学习。
如:(1)必修1第三章增加第5节:共点力平衡;
(2)必修2把原曲线运动一个章节分为两个章节: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
(3)必修3把原静电场一个章节分为两个章节:静电场及其应用和静电场中能量;
(4)必修3把原恒定电流一个章节分为两个章节:电路及其应用和电能能量守恒;
(5)必修3把实验:测导体的电阻率单独列为1节;
(6)选修2把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单独列为1节。
2
新增部分栏目
新教材设置了“科学方法”栏目,在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共介绍了控制变量、演绎推理、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新教材还重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设置了专门的“实验探究”和“课题研究”栏目。
新教材在多个地方体现出“弹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还设置了“拓展学习”栏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
新教材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此,教科书在每节的开始都提出一个尽可能赋予具体情境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能力要求 | 新增内容 | 应对策略 |
记 | 新增三个单元的内容可分为“波动学”和“几何光学”两部分,对其中的基本概念要尽快记住,不能混淆概念。各单元中均有不少重要规律和公式,要求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既记得牢固,又利于对相关规律和公式的灵活应用。 | 调整好学习心态,把新增内容当新课学习,对相应概念和规律进行识记,对相关公式则重视其应用,适量增加相应刷题量。 |
练 | 理解并记住相关规律和公式后,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练”了,这里建议同学们分两步走,一是先结合新学知识进行常规题目的练习,二是进行综合训练、刷相关高考真题。 | |
用 | 新增部分内容对应知识点、规律和公式比较多,“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两章的内容经常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要求同学们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应用;“几何光学”的内容经常与数学里的基础平面几何知识进行考查,处理相应题目时建议大家多画图。 |
应对策略
一
在进行指导学生复习时,除了理解和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外,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情况。尤其在开展一些科学探究活动时,可以参照教材提供的方案,灵活进行调整。
二
指导补习学生复习好物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教材里涉及到的实验与实验相关的习题等,共计142个,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和目标,补习生物理学习中尤其要重视物理实验现象观察、实验设计和论证、实验数据测量和处理等。
HAO ZHI
化学
CHEMISTRY
1
内容变化
人教版化学新教材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降低了部分内容的难度,增加部分新知识,并且优化了编排顺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
新版教材分为化学第一册、第二册,和选择性必修三册。实行新高考后,学生只要选考化学,有机化学和物质结构都要学,由于考试范围增加,这部分内容也会有所删减和调整,整体难度也会下调。此外,新教材优化了编排的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例如:
1、新旧教材必修一对比:
(1)旧版教材第一章直接学习化学计量等纯理论知识,逻辑思维强度大,理解难度较高,刚上高一的学生适应起来难度大,改版后,穿插进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位于钠和铝的学习之后,更加实用,有了元素化合物的铺垫及应用,更好理解。
(2)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位置提前,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视角审视物质性质,更容易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和转化。
(3)实验安全等常识从第一章第一节转入附录,但是内容更有实用价值,纯理论的知识有所删减,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有所增加。
2、新旧教材必修二变化:
元素化合物章节增多,增加了大量与化学历史或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实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有利于通过实验记忆相应的现象,也让化学的学习更富有趣味性和应用价值。
2
实验教学内容增加
新课程标准每个主题都明确了“学生必做实验”和“教学提示”,特别规定了学生必做的实验,包括物质量浓度的配置,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等实验。这些实验,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打基础,建立体系化的高中化学知识、发展素养都大有好处,因此新教材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
能力 | 新教材变化摘要 | 应对措施 |
识记 | 新增《物质结构与性质》:从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 | 提前了解新增版块,一个月时间进行新教材的授新课活动。约需20课时。命题题干阅读量较小,考点固定,入手容易。 |
理解 | 重要理解与运用 | |
应用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究,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
应对策略
向上滑动阅览
(一)明确高考评分原则
1.化学用语的“规范化”给分原则
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甚至白字)都要参照标准扣分。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条件错误或不全等都不给分(包括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系数非最小公倍数或分数等均视为不规范而不给分)。“△”“↑”“↓”“”“===”、反应条件等均应正确使用。
2.“易于辨识,修正清楚”原则
凡是辨别不清的,皆为“0”分。答题时,字不一定要很漂亮,但须十分清晰。不能过分潦草,难以辨认。有两种情况存在,其一是学生在修改答案时,改动不够坚决和清楚,如由A改成B,由B又改成D,中间修改不清楚,难以辨认;其二是不排除考生有投机心理,让评卷老师去猜。另外有些学生开始答卷(题)时,没有把握,用铅笔答题,最后未用0.5 mm黑色签字笔圈定,扫描时图像不够清晰,造成失分。
3.“不许越线”原则
答错位置或答题超出答题卡标出的界限时,由于测试内容过多,而评卷时又需切割扫描,从而造成答题内容缺失,造成失分。答题卡上多处有明显的提示,不许越线。
4.“白纸黑字”原则
即凡是答题卡上写了的就有,没有写的就没有。只有认定答题卡上的白纸黑字所表达的内容信息,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评分。
5.“见空给分”原则
在连续多个答案中,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独立操作,互不牵连”的原则,即前面一个答案正确与否,不影响后面答案的给分;同理,如前者正确,而后面错误,也按步骤照样给分。
6.“严格按要求给分”原则
填空要求什么就写什么,答非所问的按“0”分处理。
(二)规范答题
1.不按题目要求答题,虽然会做,但一分不得,所以在答题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落笔之前,应看清要求,如:
(1)要求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2)要求填“元素名称”“符号”,还是“代号”“序号”等。
”“增大”还是“变大”等。
(4)要求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还是“电子式”。
(5)要求画“离子结构示意图”还是“原子结构示意图”。
(6)要求填写“a”“b”“c”“d”还是“A”“B”“C”“D”。
2.考生乱写、错写化学符号、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
(1)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
如:“催化剂”写成“摧化剂”、“容量瓶”写成“溶量瓶”、“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坩埚”写成“钳锅”、“饱和”写成“饱合”等。
(2)元素符号、化学式、电子式、物理量符号书写不规范如:“KMnO4”写成“KmnO4”、硫化氢电子式写成、氨分子电子式写成、次氯酸电子式写成、速率单位写成mol/L·s等。
(3)方程式的书写一定要符合要求,不能“答非所问”,如:“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解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①不配平不给分。
②非最小公倍数不给分(电极反应式、热化学方程式除外)。
③“△”“↑”“↓”“―→”“”“电解”“催化剂”“高温”“高压”等均应正确使用,否则扣分。
(4)有机化学问题的答题规范
①结构式:苯环、双键、羧基、醛基等均应按教材要求规范写出。注意官能团原子间的连接方式。
②有机物中文名称与化学式不能混淆,有机物命名要规范。
③化学式、键线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不能混淆,勿多氢少氢。
④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时,有机物一般要写成结构简式或结构式,不用等号而要用“―→”。有机反应条件要记清。
⑤聚合物的结构简式一定要按照教材要求规范书写。
3.计算题的答题规范
(1)用字母表示,若有分式,不管是分子还是分母,只要有字母相加,如(a+b)/c,则“a+b”一定要用括号写成(a+b),否则会引起歧义。
(2)单位:有些考生在最后结果中没有写单位一定要扣分,单位不规范的也会扣分。
(3)计算式。现在考试已较少有复杂的计算,近几年来基本没有。但有一点须注意,如果题目不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则在答题时,则一定要求有相应的计算式,若仅有答案,而没有计算式的,则以0分计。而且计算式不能仅写一般的公式,要求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相联系。若仅有一般的公式而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缺乏联系的,则不给分。
(4)以数字表示的计算结果。
按正常的步骤计算,所得结果应四舍五入,只要是合理的则给满分,不合理的,则为0分。
4.实验题的答案规范
实验题语言表达较多,需要规范的地方难以用简单的语言一一说清,总的原则是要求使用教材规范的专业用语表达。
(1)专业术语
如止水夹、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导管、加热、煮沸等常用仪器及操作,有不少学生胡乱编写,还出现专业语言生活化、口语化的现象。
(2)准确性
如制备Fe(OH)2考题的答案中,为了防止Fe(OH)2被溶于溶液中的O2氧化,须事先加热煮沸,以除去溶解在其中的O2,但有些学生写出“蒸馏”“蒸发”“加压”“高温”“高压”“高压锅加热”等不规范、甚至是胡编的语言,按高考评分细则,凡写出这些不规范词语的均为0分。
(3)关键词
如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其中装有氨气的圆底烧瓶与水之间通过一个装有止水夹的乳胶管连接,如果其中的止水夹不打开,则气路不通畅,实验无法执行,而恰恰不少考生却忽略了这一点,未打开止水夹,就做实验,尽管后面的叙述头头是道,结果仍定为0分,因为实验无法进行,无法实现后面的实验。
(4)检验气体的纯度
关于检验气体的纯度,尤其是像H2这种可燃性气体,有不少考生不是采用“先用一个干燥的试管收集气体后点燃,听是否有尖锐的爆鸣声”来作出判断,而是直接在气体出口处点燃,多么危险啊!像这种情况肯定按0分处理。
(三)高考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技巧
一、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答题模板
答题关键词:pH试纸、表面皿、玻璃棒、蘸待测液、标准比色卡、对照。
四步:①取放试纸→②蘸待测液→③点滴试纸→④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概括为“取、蘸、点、比”。,
抓住关键词和四步操作环节,此类问题一定不失分。
2.沉淀洗涤
(1)沉淀洗涤的目的:除去沉淀表面附着或沉淀中包夹的可溶性离子。
(2)洗涤方法: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3)误差分析:若沉淀不洗涤或洗涤不干净,则使沉淀的质量偏高。若沉淀洗涤次数过多,则会使部分沉淀溶解而使其质量偏低。
(4)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答题模板
(1)加沉淀剂: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
(2)加入与沉淀剂反应的试剂: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注意:若需称量沉淀的质量而进行有关定量计算时则只能选用方法(1)。
(5)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答题模板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洗净。
3.容量瓶检漏操作
答题模板
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观察。然后再将容量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倒立。若均无水渗出,则容量瓶不漏水。
4.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的操作
答题模板
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180°后,重复上述操作。
碱式滴定管: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5.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
答题模板
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
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球,使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气泡。
6.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答题模板
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微热法——关键词:封闭(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微热、气泡、水柱;
液差(封)法——关键词:封闭(用止水夹关闭右侧导气管,向××漏斗加水)、液差(××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停止注水后,水柱不变化)。
整套装置气密性检查:为使其产生明显的现象,用酒精灯对装置中某个加热容器微热,观察插入水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也可对整套装置适当分割,分段检查气密性。
7.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焰色试验的操作
先将铂丝蘸取盐酸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为止。
然后用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钠元素;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钾元素。
9.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液体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0.从溶液中结晶实验操作
答题模板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蒸发→结晶→过滤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或带结晶水的: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二、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
1.性质实验设计
从实验原理出发(含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顺序来表述答案。
答题模板
操作→现象→结论
取样,加入……→有……生成→……的是……
(1)水蒸气最先检验;
(2)有干扰的气体先检验:例如,气体甲对气体乙的检验有干扰,检验思路:检验气体甲→除去气体甲→确定气体甲除尽→检验气体乙。
2.定量实验误差分析
对于定量实验,要采用措施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从以下角度考虑: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排除装置中气体;
(3)减少副反应;
(4)避免气体带杂质(如测定气体的质量,气体必须干燥);
(5)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等。
燃烧法定量测定实验一般设计思路: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干燥装置→主反应装置→吸收产物(1)→吸收产物(2)→干燥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3.实验现象描述
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其答题规范可利用下面的模板来处理:
(溶液)→(1)颜色由……变成……
(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3)溶液变浑浊
(4)生成(产生)……沉淀
(5)溶液发生倒吸
(6)产生大量气泡
(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8)有液体溢出;
(固体)→(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2)固体逐渐溶解
(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4)颜色由……变成……;
(气体)→(1)生成……色(味)气体
(2)气体由……色变成……色
(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
(4)色、味
4.仪器或装置作用
答题模板
有利于……(这样做的好处),以防止……(这样做的坏处)
尾气吸收: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例如:有机实验中玻璃长导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某瓶的作用:安全瓶作用,防止……中的液体倒吸进入……中,或者平衡气压,便于……中液体顺利进入……中
5.原因、理由类
答题模板
“有理”——化学原理,“有据”——事实依据
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正说”——“直接原因+根本目的”
(2)“反说”——“如果……就……”
6.理论型简答题
答题模板
……存在……平衡……(条件)使平衡……(方向)移动,……(结论)
三、图表、图像类试题规范语言表述
1.图像题
(1)会识图:一看面,二看线,三看点(弄清纵、横坐标的意义,弄清起点、拐点、终点的意义;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四看量变,五看是否作辅助线。
(2)会分析:分析图像中隐含的信息,将其加工成化学语言,从而快速解决问题。
2.表格数据题
(1)明含义:理解表格中各个列项中数字的含义,巧妙地将表格语言转换成化学语言。
(2)析数据:理顺表格中数据间的变化趋势,联系相关的化学知识,寻找其中的变化规律,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口诀:图像题要细心,全面观察得高分;曲线题能速答,分析走势好办法;表格题要解好,转化数据离不了。
HAO ZHI
生物
BIOLOGY
1
部分内容变化
新旧教材在高考知识点方面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部分知识点有所调整。
1、删掉了"类比推理法"。
2、遗传规律计算中增加了“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
3、五碳糖——核糖的空间结构更加科学具体。
4、DNA复制过程更加详细具体。
5、密码子表作了一定的修改。
6、tRNA结构示意图的变化。
7、中心法则知识点增加了新的内涵。
8、增加了“表观遗传”知识点。
9、增加了“甲基化”知识。
10、增加“结肠癌的发生”内容。
11、癌变原因和抑癌基因改变知识点。
12、基因突变的意义。
13、增加了通过化石证据论证生物的共同起源和演化历程内容。这部分知识原来是初中相关知识,在准确的化石基础上,可以通过化石证据论证生物的共同起源和演化历程。
14、增加了比较解剖学的证据证明进化。这个内容原来在32K本教材有,改编后删除了,现在重新回归。通过对比形态上的高度相似性,证明亲缘关系。
15、胚胎学证据和细胞核分子水平的证据。本章节还增加了胚胎学和分子水平的证据:胚胎发育的历程和直观的反应了生命的诞生过程,可以作为进化的证据,细胞核分子间的微观结构相似程度亦可以最为进化的证据。
16、关于共同进化知识点的变化,有修正和增加。
能力 | 新教材变化摘要 | 应对措施 |
识记 | 1、修改了部分生物专业名词。 2、增加(或删除)了一些知识内容:文字、彩图、表格、实验。 3、重组了选择性必修三(二合一)。 | 新教材的变化对复读生基本无影响。教材再变,最基本知识点是永远不会变的。变化的点在复习过程随堂即可以解决,但需要学生们要抢先了解,占得先机,变化内容大约需要20个课时完成。 |
理解 | 答得准确、理得清楚、联得起来。 | |
运用 | 获取信息、知识迁移、解决问题、实验创新等 |
应对策略
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题意识。
二
教师要分层、有梯度地进行随堂训练和检测,确保学生不断增强学习生物学科的信心和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HAO ZHI
历史
BIOLOGY
1
内容变化
历史新教材一个突出特点是,编写体例发生变化,综合了以往教材的特点,采取通史+专题史的模式,融时序性与主题性于一体。这样一种编写体例,让教材使用的功能更强了。新教材必修按通史体例,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按专题史,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3册。
新教材编写增加了很多教学辅助栏目,如历史纵横、史料阅读,还有地图、插图等,为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做进一步补充和扩展。而学习聚焦、探究与拓展等栏目,不仅指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对老师的教学也有很强的辅助作用。
高中新教材专业化程度有所增强,增加了很多概要性叙述和抽象性结论。
新教材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力维度 | 变化内容摘要 | 抢先应对 |
背 | 新增两本通史时间线,内容贯穿整个命题,必须掌握。 | 提前建构通史内容,完成时间线梳理,提前熟悉涉及的名人和著作。解决复习时间不足的问题! |
读 | 涉及文化名人多达100位,著作80余部,结合时间线大事件,解读材料难度将上升。 | |
写 | 整体无变化 |
应对策略
一
指导重视消化吸收新教材中的名词、术语、概念,在史学理论方面加强学习。
二
注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唯物史观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三
适当增加历史阅读,有助于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因果逻辑联系,增强历史感悟能力,强化家国情怀,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
HAO ZHI
政治
POLITICS
1
内容变化
新教材由原来4本必修变成4本必修加3本选择性必修,内容涵盖范围更广,知识内容更新多。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增加了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4册教材采取总分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总览和基础,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有总体了解;《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分领域进行深入阐释,让学生具体理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外,选择性必修教材分《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3册,也都是新增的内容。同时,部分原有内容也做了删减。选择性必修3册教材则重在培养学生用全球视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用法律手段处理日常问题,用科学思维探索认识世界。
新课标要求的一大特点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构建,在课内展开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感受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呈现方式。同时,新教材还增加了议题教学,每个单元里会有几个议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阐述这个议题。
在新教材里,每个单元都有综合探究栏目,教材提供了探究目标和建议路径,建议会围绕议题告诉学生参考路径,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
版本 | 新教材 | 旧教材 | 新旧教材内容的 交叉变化 |
必修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经济生活 | 整体新增 |
必修2 | 经济与社会 | 政治生活 |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第三、四单元。 |
必修3 | 政治与法治 | 文化生活 | 政治生活第一、三单元;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新增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 |
必修4 | 哲学与文化 | 生活与哲学 | 文化生活第二、三单元;生活与哲学。 |
选择性必修1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无 | 政治生活第一、 四单元;部分新增元;部分新增。 |
选择性必修2 | 法律与生活 | 无 | 整体新增 |
选择性必修3 | 逻辑与思维 | 无 | 整体新增 |
应对策略
一
不仅重视运用这些基本常识解决实际法律的问题,而且还要指导学生理解掌握这些基本常识背后的规律和涵义。
二
培养和指导学生把政治、经济、法律、逻辑等众多内容,融会贯通,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
重点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方面的能力,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HAO ZHI
地理
GEOGRAPHY
1
内容变化
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旧教材设置了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新教材设置了2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择性必修模块。新教材中,必修地理1的主题由自然地理基础改为地理科学常识,选择性必修3是新增加的主题——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据介绍,即使是沿用旧教材模块主题,也按地理学科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进行了重新构建。
新教材突出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方便教学,降低了难度。一些地理基本概念,通过既通俗又符合其基本内容的方式表述。同时,新教材控制了活动题难度,减少“活动”设计的问题数。
新教材增加了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内容,如水循环情境设计,引用了我国古人对水循环思考的描述等。同时还增加了反映我国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成就方面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特征,新教材选取了较多的、不同类型的图像,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和阅读性。
能力 | 新教材变化摘要 | 应对措施 |
识记 | 新增 ①地球的历史:地质年代表和地球的演化历程。 ②土壤的形成因素。 ③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防灾减灾。 ④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 新增内容命题难度不大,无需提前授课,知识讲授穿插在正常一轮复习时与之相关联的知识点之后即可。 |
理解 | 新增 ①海水的性质。 ②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 |
应用 | 与生活更加贴近,更注重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
应对策略
一
老师在教学中积极结合教材中的情境,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通过问题的导引促进学生与情境互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和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对教材内容的知识逻辑线索的梳理,将知识逻辑整合成可操作的学习链条。此外,教师要重视地理实践活动,借助一些情境材料或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二
指导学生在学习地理新教材时,要注意联系日常生活,并用所掌握的地理原理来解释日常现象。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强联系实际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图表和问题分析,理解教材中的地理原理与规律,注意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学会对地理原理的迁移与运用,进行变式练习。
总的来说,新旧教材改动并不大,
一般就是增减内容,
新教材只是根据旧教材使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把一些知识的学习顺序做了调整,
核心的考点本质上不变,
不要把关注的点放在教材新旧上,
万变不离其宗,把“宗”掌握后,
不管怎么变化浩志都会帮助你。
人生只有一次,梦想怎能打折。
-THE END-
浩志教育报名联系方式
招生老师联系方式如下,
金苹果浩志君为考生及家长报名咨询进行服务
金苹果浩志君:18520463831(微信同号)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GOLDEN APPLE
HAOZHI EDUCATION
微信号
广东金苹果浩志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