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数学公式背诵资料

汕头玛励文化课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高考生物、数学公式背诵资料

高中生物学考点知识(背诵篇)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②、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2、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常见的RNA病毒有: SARS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P8)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支原体除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

一般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和、念珠藻及发菜)、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磨菇等)等。

蓝藻是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但也有硝化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是自养型生物。(P9)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这一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生物界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大量元素:C、 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二、 最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 O、H、N、S、P;(含量占细胞鲜重97%以上)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也称基本元素):C、 O、H、N;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物(水和无机盐)和有机物(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氨基 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 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 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 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 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 催化作用:绝大多数的酶;

③ 调节作用:一些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 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 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

六、有关计算: ① 肽键数 = 脱去水分子数 = 氨基酸数目 — 肽链数

②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 = 肽链数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的作用: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碱基有:ATGC

RNA所含碱基有:AUGC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相关概念:

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二、糖类的比较: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分布

主要功能

单糖

(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C

H

O

核糖

动植物

组成核酸

脱氧核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蔗糖

植物

麦芽糖

乳糖

动物

多糖

(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淀粉

植物

植物贮能物质

纤维素

细胞壁主要成分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动物

动物贮能物质

三、脂质的比较:

分类

常见种类

功能

脂质

脂肪

1、主要储能物质2、保温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

磷脂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性激素

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维生素D

有利于Ca、P吸收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有关水的知识要点

存在形式

含量

功能

联系

自由水

约95%

1、良好溶剂

2、参与反应

3、运送养料

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

结合水

约4.5%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中含Mg、血红蛋白中含Fe等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糖类

二、细胞膜的功能:P42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相关概念:

细胞 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 胞 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参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归纳:1、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核具有双层膜但不是细胞器);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和中心体;其它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具有单层膜。(细胞膜具有单层膜也不属细胞器)

2、与能量转化有关并含有少量DNA和RNA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3、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加工)→细胞膜→细胞外

与这一过程间接有关的细胞器还有线粒体(提供能量)

四、生物膜系统:P49

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作用:(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3)将细胞器分开,使细胞内同时进行的多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使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 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 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4、核孔: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1、具有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

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细胞膜结构: 磷脂 蛋白质 糖类

↓ ↓ ↓

磷脂双分子层 “镶嵌,贯穿蛋白” 糖被

二、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膜

(生物膜)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比较项目

运输方向

是否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2、H2O、

乙醇、甘油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消耗

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离子等

三、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种类是RNA。

活 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例如脂肪酶水解脂肪

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过高、PH过高或过低会使酶变性;但低温只会使酶的活性降低,酶不会变性,当温度升高时酶的活性会逐渐恢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在ATP 和 ADP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1、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6H2O+ 6O2 6CO2+ 12H2O + 能量

三、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酒精)+ 2CO2 + 少量能量(植物,酵母菌等)

C6H12O6 2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乳酸菌,人和动物,马铃薯块茎,甜菜的块根等)

四、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场所

发生反应

产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

丙酮酸、[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6CO2

CO2、[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O2

生成H2O、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内膜

细胞质基质

条件

氧气、多种酶

无氧气参与、多种酶

物质变化

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

CO2和H2O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生成乳酸或酒精等

能量变化

释放大量能量(1161kJ被利用,其余以热能散失),形成大量ATP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六、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相关概念: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色素:叶绿素a ,叶绿素b ,胡萝卜素,叶黄素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条件

光、色素、酶

场所

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物质变化

水的分解:H2O → [H] + O2↑ ATP的生成:ADP + Pi → ATP

能量变化

光能→ATP中的活跃化学能

条件

酶、ATP、[H]

场所

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

CO2的固定:CO2 + C5 → 2C3

ATP

C3的还原: C3 + [H] →(CH2O)

能量变化

光能

ATP中的活跃化学能→(CH2O)中的稳定化学能

总反应式

叶绿体

CO2 + H2O O2+ (CH2O)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1、光照强度: 2、温度: 3、二氧化碳浓度: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二、细胞是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2)分裂间期:时间____,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 分裂期:

前期:膜仁消失两体现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体分向两极。末期:两体消失膜仁现。

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并由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

动物细胞:由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三、细胞分化

细胞的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意义: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全过程,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四、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色素会随着衰老而逐渐积累4)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五、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

细胞的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实例: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蝌蚪尾部消失等。

细胞坏死: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六、癌细胞的特征:1)能够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变化3)表面发生变化,糖蛋白减少,

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实验过程(P-4)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P-5)

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P-7)

例: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Aa)?

二、相关概念

1、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与d基因。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分为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和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 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l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亲代基因型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AA×AA

AA

全显

AA×Aa

AA : Aa=1 : 1

全显

AA×aa

Aa

全显

Aa×Aa

AA : Aa : aa=1 : 2 : 1

显:隐=3 : 1

Aa×aa

Aa : aa =1 : 1

显:隐=1 : 1

aa×aa

aa

全隐

l 逆推类型:(子代→亲代)

亲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至少有一方是AA

全显

aa×aa

全隐

Aa×Aa

显:隐=3 : 1

Aa×aa

显:隐=1 : 1

u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五、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 2)分析方法科学;(单因子→多因子)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注意: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思路:“先分开、再组合”(即一对性状一对性状计算,然后再相乘)

如AaBb×AaBb 1)后代基因型种类:3×3=9种

2)表现型种类:2×2=4种 3)后代出现AABb的概率:1/4×1/2=1/8

4)后代出现显性显性(A_B_)的概率:3/4×3/4=9/16

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相关概念:

1、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2、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4、四分体:联会后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二、精子(形成场所:睾丸)与卵细胞(形成场所:卵巢)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减Ⅰ的特征: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Ⅱ的特征: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二、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除此之外还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第三节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基因型的写法

先写出性染色体,男性XY,女性XX,再在性染色体的右上角写上基因

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3、家族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快速判断

无中生有为隐性→病女父或子正常为常隐

有中生无为显性→病男母或女正常为常显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血友病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染色体隐性: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染色体显性:多(并)指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l S型细菌:有毒性

l R型细菌:无毒性

2、实验过程(P-43)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P-44)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二、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质)

四、小结:

细胞生物 (真核、原核)

非细胞生物 (病毒)

核酸

DNA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

DNA

D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 T;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5、DNA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6、与DNA有关的计算:在双链DNA分子中:① A=T、G=C ②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

二、DNA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前的间期

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4、过程:(P-54)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

5、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条件:①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②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③能量:ATP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8、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9、意义: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0、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复制出DNA数 =2n(n为复制次数),含亲代链的DNA数 =2

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1、转录:(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过程(P-63)

(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密码子: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 (2)过程:(P-64)

(3)条件: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搬运工具:tRNA 场所: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 6:3:1

四、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

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五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直接原因:组成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上的氨基酸发生改变(谷氨酸→缬氨酸)

根本原因: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激光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等;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①普遍性 ②不定向性 ③随机性 ④多害少利性 ⑤低频性

4、时间: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期)

5、应用——诱变育种

①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②原理:基因突变

③实例:高产青霉菌株的获得

④优缺点: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

6、意义: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③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2、种类:

①基因的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减Ⅰ后期)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基因的交叉互换: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等位基因的交换。结果是导致染色单体上基因的重组,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3、应用(育种):杂交育种

4、意义:①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丰富的来源;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材料;③是形成生物体多样性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l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l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2、染色体组:

(1)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2)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染色体组数

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答案: (方法:细胞中染色体大小和形态有几个一样的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②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1)Aa(2)AaBb (3)AAa(4)AaaBbb (5)AAAaBBbb(6)ABCD

答案: (方法:读音相同的字母有几个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单倍体:只要是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都叫单倍体。

二倍体和多倍体: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原理:染色体变异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

过程:花粉(药)离体培养和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

优缺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后代都是纯合子,

但技术较复杂。

第三节人类遗传病

一、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三、人类遗传病类型

(一)单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类型:

显性遗传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显: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隐性遗传病 伴X隐:色盲、血友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黑尿症、苯丙酮尿症

(二)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常见类型:腭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1、概念: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2、类型:

常染色体遗传病 结构异常:猫叫综合征

数目异常:21三体综合征(先天智力障碍)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O型,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

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禁止近亲结婚:每个人都可能携带5-6个不同的隐性致病基因,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五、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方法和过程: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如调查遗传方式应选择患者家系调查;如调查发病率应选择广大人群随机调查。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育种

一、杂交育种(见前面)

二、诱变育种(见前面)

三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原理:基因重组

2、过程: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3、基因工程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

2)优点:克服远缘杂交杂交不亲和障碍,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

第七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是进化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要点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1、基因频率的计算,如AA占46%,Aa占38%,则a的基因频率=_______

2、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3、隔离:

地理隔离:同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⑵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第二节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1、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进化而来的。

2、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占2/3)和细胞外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就是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组成。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与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

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①静息状态时:电位(外正内负)②受到刺激时: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双向传导;传递形式:电信号

(2)突触的结构特点:一个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一般是树突膜或者胞体膜。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神经递质来传递。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方向:单向传递(轴突→树突,轴突→胞体)

单向传递的原因: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人脑的高级功能

言语区: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运动性失语症:当S区受到损伤时,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能看,能听,不会说);感觉性失语症:当H区受到损伤时,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能看、能写、不会听)。

4、动物激素调节

(1)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2)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

内分泌腺

激素名称

化学本质

生理作用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肽和蛋白质类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TRH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TSH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垂体

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主要是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

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肾上腺

肾上腺素

①促进肝糖原分解,参与糖代谢调节

②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参与体温调节

睾丸

雄性激素

固醇

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卵巢

雌性激素

激发并维持雌性第二性征和正常性周期

B细胞

胰岛素

肽或蛋白质类

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浓度

胸腺

胸腺激素

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注:①肽类,蛋白质类激素易被胃肠道消化酶分解而破坏,一般采用注射方法,不宜口服

(3)激素调节的特点:a微量和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c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等)通过体液运输,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6、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组成的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主要是指由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2)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它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部分细胞随血液进入胸腺发育成T细胞,部分细胞在骨髓发育成B细胞。

(3)抗原一般都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但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称为抗原,如癌细胞等。

(4)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由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少数分布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5)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一段时间后,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抗体与抗原结合,被吞噬细胞消化。

(6)细胞免疫的过程:刚开始与体液免疫的开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基础,因而被吞噬消灭。

(7)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8)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疾病,如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免疫缺陷病,如HIV导致的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

(1)艾滋病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 HIV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艾滋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3)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胚芽鞘: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向光弯曲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

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背光一侧。

(2)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①产生: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②运输: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单向。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③分布:植物体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多数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表现的具体实例:①根的向地性;②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解除方法为:摘掉顶芽。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补充: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作用功能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原因: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

4.生长素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①促进果实发育(如无子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②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枝条);③防止落花落果。

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例如α-萘乙酸,2、4-D)

2、其他植物激素

激素种类

合成部位

作用

赤霉素(GA)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或幼芽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促进叶与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促进果实成熟

第四章、种群和生物群落

1、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一种生物。

基本特征: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里新出生的(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

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常用调查植物,昆虫卵密度,蚯蚓等

要求:随机取样 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例:对某地麻雀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把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记环后放掉,数日后又捕获了40只,其中有标记环的10只,那么该地大约有麻雀200只

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字模型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J”型曲线: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

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

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

“S”型曲线: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特点:S型增长曲线渐进于K值,但不会超过K值即环境容纳量,有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3、 群落的结构特征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

概念

举例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老鹰捕食老鼠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水稻和稗草

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生)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人体内的蛔虫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物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4)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物种分布,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的分层与食物和栖息条件有关。

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物种分布,

4、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

①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②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注意: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能将动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食物链的组成成分:生产者与消费者

举例: 植物 蝗虫 青蛙 蛇 鹰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

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食物链与食物网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

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渠道: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依次传递

去处: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还可以帮助人们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物质循环概念和特点:

①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②特点: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4)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大气中的CO2燃烧

分解

作用 动物 植物

动植遗体及排泄物化石燃料

碳循环:

①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

②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③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少数是化能合成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的尸体又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

④温室效应

a原因:化学燃料大量燃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

b危害:导致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生物生存构成威胁。

c缓解措施: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①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②信息传递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蝙蝠的回声定位);生物的种群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如: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的刺激)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和兔子)。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具有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备注: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于功能的协调。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直接使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美学价值。

②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③潜在使用价值:我们对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还未发现、未研究、未开发利用的部分。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①就地保护:a、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保护对象主要有: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它们的生存环境。

②易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选修3知识点复习

专题1 基因工程

(一)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原理是基因重组,操作水平是分子水平。优点:打破物种界限;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

(2)功能: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3)特点具有专一(特异)性。

(4)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脱氧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够稳定保存并复制;②有一至多个限制酶酶切位点 ③含有标记基因,便于筛选。④对受体细胞无害。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化学本质是DNA分子。(3)其它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三)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二者的区别:

文库类型

文库大小

基因中是否有启动子

基因中是否有内含子

基因多少

物种间基因交流

cDNA文库

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

可以

基因组文库

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

部分基因可以

3.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两个条件: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已知。

4.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是多聚酶链式反应的缩写,原理DNA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变性:加热至90~95℃,DNA解链,不需要解旋酶;第二步复性: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变性和复性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第三步延伸: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导入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分子杂交技术。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四)基因工程的应用

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如乳腺生物反应器和膀胱生物反应器,方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使其发育成转基因动物。

3.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的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是治疗遗传病最有效的手段。

(五)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师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专题2 细胞工程

(一)植物细胞工程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脱分化 愈伤组织再分化植物体

常用的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3)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选材应该选择茎尖组织)、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得到的全为纯种)、筛选突变体、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过程:

去壁的方法:酶解法;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激等。化学法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

(3)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二)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其他技术的基础。

1.动物细胞培养

(1)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2)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服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3)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②营养: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等。通常需加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③温度和PH: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36.5℃+0.5℃;pH:7.2~7.4。

④气体环境:95%空气+5% 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4)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制备病毒疫苗、制备单克隆抗体、检测有毒物质。

2.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1)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比较容易)和体细胞核移植(比较难)。

(2)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比较大,容易操作;细胞质多,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促进细胞发挥全能性的物质。

(3)体细胞核移植的大致过程是:(书本P74

供体体细胞→细胞培养→将供体细胞

↓注入 (胚胎移植)

卵巢中卵母细胞(M II中期)→去核→去核卵母细胞 重组胚胎 代孕动物 遗传基础相同的犊牛

3.动物细胞融合

(1)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2)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PEG、灭活的病毒、电激等。

(3)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的障碍,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4.单克隆抗体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蛋白→分离出B淋巴细胞 融合 (选择)培养基

培养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 多种杂交细胞 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克隆 体内培养

专一抗体检测 阳性细胞体外培养

(2)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3)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

(4)单克隆抗体的作用:①作为诊断试剂:准确识别各种抗原物质的细微差异,并跟一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

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可制成“生物导弹”,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

专题3 胚胎工程

(一)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1.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

2.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1)精子的发生:①场所:睾丸。②时间:初情期至生理机能衰退。③精子发生的三个阶段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变形。④精子变形:细胞核变为精子的头部的主要部分;高尔基体发育为顶体;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其他物质浓缩为球状的原生质滴,最后脱落。

(2)卵子的发生 ①场所:卵巢和输卵管。②卵子发生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在排卵前后(时候),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3.受精(1)场所:输卵管。(2)刚排出的精子,不能立即与卵子结合,必须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内发生相应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这一生理现象成为精子获能。排出的卵子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当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3)受精的过程: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进入卵黄膜,原核形成和配子结合。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封闭作用是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

(4)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

4.胚胎发育

(1)卵裂期:特点: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减小。

(2)桑椹胚:特点: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时,胚胎形成致密的细胞团,形似桑椹。是全能细胞。

(3)囊胚:特点:细胞开始出现分化(该时期细胞的全能性仍比较高)。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中间的空腔称为囊胚腔。滋养层细胞则发育为胎儿的胎膜和胎盘。(4)原肠胚:有了三胚层的分化,内胚层包围的腔叫原肠腔。

(二)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1.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对实验动物如小鼠、兔以及家畜猪、羊等,等,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从输卵管冲取卵子(可直接受精);对大家畜或大型,如牛,从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要在体外培养成熟)。

2.精子的采集和获能:采集的方法有假阴道法、手握法、点刺激法等;获能的方法有两种:对啮齿动物、家兔和猪等动物的精子,一般采用培养法;对牛、羊等家畜的精子,常采用化学法,即将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中,诱导获能。

3.体外受精:可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过程。

4.早期胚胎培养:培养液的成分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

(三)胚胎工程的应用

1.胚胎移植 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其他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

(1)生理学基础:①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2)胚胎移植的意义:大大缩短了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3)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供体和受体是同一物种。并用孕激素进行同期发情,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

②配种或人工受精。

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配种或输精后第7天,用特制的冲卵装置,把供体母牛子宫内的早期胚胎冲洗出来(也叫冲卵)。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直接向受体移植或放入-196℃中保存。

④对早期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

2.胚胎分割

(1)意义: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属于无性繁殖。(2)材料: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3)操作过程:对囊胚阶段的胚胎分割时,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影响分割后胚胎的进一步发育。

3.胚胎干细胞

(1)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

(2)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阅读课本P87-93

(二)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克隆人: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三)生物武器(1)种类: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

(2)特点:传染性强、污染面广、难以防治、容易受外界影响等。

专题5 生态工程的原理

①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如无废弃物农业)②物种多样性原理(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③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考虑环境容纳量)④整体性原理(考虑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统一)⑤系统性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系统整体性原理: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一 集合与简易逻辑基本知识点答案

1.__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__构成集合,_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_叫元素;

2.集合的分类:__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__叫有限集,__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___叫无限集,__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__叫空集;

3.集合的表示:__将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置于花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__叫列举法,__将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满足的条件)表示出来,写成{x|p(x)}的形式,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__叫描述法, ___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方法__叫图示法;

4.集合元素的3个性质:1._确定性_; 2._互异性_;3.__无序性_;

5.常见的数集:

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复数集

符号

N

N*或N

Z

Q

R

C

6. 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叫集合B的子集,记作AB; 如果AB,且A≠B,那么集合A叫集合B的真子集, 如果AB,且BA,那么A,B 两集合相等;

7. 如果集合S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S可以看作 全集, 设AS,由S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在S中的 补集;

8. 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叫并集,记作A∪B;.

9.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有 2n个子集.

10.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为:若q则p ;否命题为:若﹁p则﹁q ;逆否命题为:若﹁q则﹁p ;

11.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四种命题中真命题或假命题的个数必为__偶数__个.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⑴如果pq,则p是q的 充分 条件,q是p的 必要 条件;

⑵如果pq,且qp,则p是q的 充分必要 条件.

⑶如果 pq,且qp ,则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⑷如果 qp,且pq ,则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⑸如果 pq,且qp ,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3.复合命题形式的真假判别方法;

p

q

非p

P或q

P且q

14.“x∈M,p(x)”的否定为___x∈M,﹁p(x)__;

“x∈M,p(x)”的否定为____x∈M,﹁p(x)____;

15.15. “p∧q”的否定为 ﹁p∨﹁q ;“p∨q”的否定为﹁p∧﹁q ;

二 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点答案

1.函数的定义:__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法则,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集合B中都有唯一元素y和它对应,那么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__, 所有输入值x组成的集合叫定义域,__所有输出值y组成的集合_叫值域.

2.函数的表示方法:⑴_解析式_;⑵__列表法_;⑶__图象法__;

3.__设函数y=f(x)定义域为A,区间IA,对于区间I内的任意两个值x1,x2,当x12时,都有f(x1)2),就说y=f(x)在区间I上是_增函数; 对于区间I内的任意两个值x1,x2,当x12时,都有f(x1)>f(x2),就说y=f(x)在区间I上是 减函数;

4.__ 设函数y=f(x)定义域为A,如果对于任意的x∈A,都有f(-x)=-f(x),那么称函数y=f(x)__是奇函数;其图象特征:___关于原点对称__;

如果对于任意的x∈A,都有f(-x)=f(x),那么称函数y=f(x)__叫偶函数;其图象特征:__ 关于y轴对称__;奇偶函数的定义域___关于原点对称___;

5. 对于函数y=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值时,都有f(x+T)=f(x),那么y=f(x)叫周期函数,_T称为这个函数的周期_, 如果在周期函数y=f(x)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叫最小正周期.

6.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次函数y=kx+b

反比例函数y=(k≠0)

0

k<0

0

k<0

图象

性质

定义域

R

(―∞,0)∪(0,+∞)

值域

R

(―∞,0)∪(0,+∞)

单调性

在R上递增

在R上递减

在(―∞,0), (0,+∞)上递减

在(―∞,0), (0,+∞)上递增

二次函数y=ax2+bx+c(a≠0)

钩函数y=x+

桥函数y=x-

0

a<0

图象

性质

定义域

R

(―∞,0)∪(0,+∞)

(―∞,0)∪(0,+∞)

值域

[,+∞)

(-∞,]

(―∞,-2)∪(2,+∞)

R

顶点

(-,)

极值点:

(―1,―2),(1,2)

零点:(―1,0),(1,0)

对称轴

x=-

渐近线: y=x

渐近线: y=x

单调性

在(-∞,-]上递减在[-,+∞)上递增

在(-∞,-]上递增在[-,+∞)上递减

在[-1,0),(0,1]上递减

在(-∞,-1], [1,+∞)上递增

在(―∞,0), (0,+∞)上递增

0,m,n∈N*);

8.对数定义:ab=Nó_b=logaN__(a>0,a≠1);

9.对数运算性质:⑴___loga(MN)=logaM+logaN__;⑵__loga=logaM-logaN__;

⑶___ logaMn=nlogaM___;

10.对数恒等式:;换底公式:;

11.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图象与性质

指数函数y=ax(a>0,a≠1)

对数函数y=logax(a>0,a≠1)

1

0

1

0

图象

性质

定义域

R

(0,+∞)

值域

(0,+∞)

R

过定点

(0,1)

(1,0)

单调性

在R上是增函数

在R上是减函数

(0,+∞)上递增

(0,+∞)上递减

12.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 导数基本知识点答案

1.设函数y=f(x)在区间上(a,b)有定义,x0∈(a,b),当x的增量△x无限趋近于0时,比值=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A,则称函数f(x)在x=x0处可导,并称该常数A为函数y=f(x)在x=x0处的_导数_,记作__f′(x0)__.

2.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y=f(x)上有两点:Q(x0,f((x0)),P(x0+△x,f((x0+△x)),则割线PQ的斜率为,当点P沿着曲线向点Q无限靠近时,割线PQ的斜率就会无限逼近点Q处切线斜率,即当△x无限趋近于0时,kPQ=无限趋近点Q处切线的_斜率_,即y=f(x)在点(x0,f((x0))处的__导数__.

4.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

(C)′=____0___;(xα)′=__αxα1__,(α为常数);(ax)′=___axlna__(a>0,a≠1)

(logax)′==,(a>0,a≠1);

注:当a=e时, (ex)′=___ ex ___,(lnx)′=,

(sinx)′=__cosx__,(cosx)′=__-sinx__;

5.导数的运算法则

法则1 [u(x)±v(x)]′=__ u′(x)±v′(x)__;

法则2 [cu(x)]′=___ cu′(x)____;

法则3 [u(x)v(x)]′=__u′(x)v(x)+u(x)v′(x)___;

法则4 []′=(v(x)≠0).

0,则函数f(x)为__增函数__,若f′(x)<0,则函数f(x)为__减函数__;

7.求可导函数单调区间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⑴确定函数f(x)的__定义域__;⑵求f′(x),令f′(x)=0,解此方程,求出它在定义域内的一切_实数解__;⑶把上面的各实根按由__从小到大_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用这些点把函数f(x)的定义区间分成若干个小区间;⑷确定f′(x)在各个小区间内的符号,根据f′(x)的__符号__判断函数f′(x)在每个相应小区间内的增减性;

8.函数极值的定义:设函数f(x)在点x0附近有定义,如果对附近的所有点,都有f(x)0)(或f(x)>f(x0)),就说f(x0)是函数f(x)的一个极__大__值(或极___小__值); ___极大值__和___极小值___统称为极值;

9.求可导函数f(x)在[a,b]上的最大或最小值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①求函数f(x)在(a,b)上的值;②将极值与区间端点的函数值f(a),f(b) 比较,确定最值.

四 三角函数基本知识点答案

1.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__{β|β=k·360°+α,k∈Z}__;

2.360°=_2π_rad,180°=_π_rad,1°=rad≈_0.01745_rad,1rad=°≈_57.3_°;

3.用弧度表示的弧长公式:__l=|α|r_,面积公式:.

4.三角函数定义:__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的坐标是(x,y),它与原点的距离是r,则;

正弦,余弦,正切在各个象限的符号:_sinα,一,二象限正,三,四负,cosα,一,四正,二,三负, tanα,一,三正,二,四负,(记忆口诀:一全,二正,三切,四余).

5.__同角三角函数关系__公式:

⑴平方关系:__ sin2α+cos2α=1__,⑵商数关系:;

6.__诱导__公式:

⑴sin(2kπ+α)=_ sinα_,cos(2kπ+α)=_ cosα_,tan(2kπ+α)=_ tanα_;

⑵sin(-α)=__ -sinα_,cos(-α)=___ cosα__,tan(-α)= -tanα__;

⑶sin(π-α)=__ sinα__,cos(π-α)=__ -cosα__,tan(π-α)= -tanα__;

⑷sin(π+α)=___ -sinα__,cos(π+α)=__ -cosα__,tan(π+α)=__ tanα__;

⑸sin(2π-α)=__ -sinα_,cos(2π-α)=___ cosα__,tan(2π-α)=__ -tanα__;

⑹sin(-α)=_ cosα_,cos(-α)=_ sinα_; ⑺sin(+α)=_ cosα_,cos(+α)=_ -sinα_;

⑻sin(-α)=-cosα,cos(-α)=-sinα_;⑼sin(+α)=_-cosα__,cos(+α)=_sinα_;

记忆口诀:___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___.

7.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角度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

270°

360°

弧度

0

π

sinα

0

1

0

-1

0

cosα

1

0

-1

0

1

tanα

0

1

不存在

-1

0

不存在

0

8.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

函数

正弦

余弦

正切

图象

定义域

R

R

{x|x≠+kπ,k∈Z}

值域

[-1,1]

[-1,1]

R

周期性

周期T=2π

周期T=2π

周期T=π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单调性

增区间

[-+2kπ,+2kπ]

减区间

[+2kπ,+2kπ]

增区间

[-π+2kπ,2kπ]

减区间

[2kπ,π+2kπ]

增区间

(-+kπ,+kπ)

对称性

对称中心(kπ,0)

对称轴x=+kπ

对称中心(+kπ,0)

对称轴x=kπ

对称中心(,0)

0)或向右(φ<0)平移|φ|个单位

9.图象变换(写出下列图象变换过程)

y=sinx—————————→y=sin(x+φ)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A倍

0)或向右(φ<0)平移||个单位

0)

10.___和差角___公式:

cos(α-β)=__cosαcosβ+sinαsinβ__;cos(α+β)=___ cosαcosβ-sinαsinβ__;

sin(α-β)=___sinαcosβ-cosαsinβ__;sin(α+β)=____sinαcosβ+cosαsinβ___;

tan(α-β)=;tan(α+β)=;

11. 辅角 公式:

asinα+bcosα=;

12. 2倍角 公式:

sin2α=2sinαcosα,cos2α= cos2α-sin2α = 2cos2α-1 = 1-2sin2α,

tan2α=;

13.__降幂(或半角)_公式:

sin2α=,cos2α=,tan2α=;

14.__万能公式_公式:

设t=tan,则sin=,cosα=,tanα=;

15.用sinα,cosα表示tan==;

16.正弦定理:;

17.三角形面积公式:;

18.余弦定理:⑴a2=__b2+c2-2bccosA__, b2=a2+c2-2accosB ,

c2=a2+b2-2abcosC ;

⑵cosA=,,;

五 向量基本知识点答案

1._长度为零的向量_叫零向量;__长度等于一个单位的向量_叫单位向量;

2.向量加法运算律:⑴交换律:; ⑵结合律:;

3.向量共线定理:与共线;

4.向量加法,减法,数乘的坐标运算法则:已知=(x1,y1),=(x2,y2),λ∈R,那么

+= (x1+ x2,y1+y2) ;-= (x1- x2,y1-y2) ;λ= (λx1,λy1) ;

5.向量坐标(x,y)与其起点A(x1,y1),终点B(x2,y2)坐标关系:_ (x2-x1,y2-y1)_;

6.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已知=(x1,y1),=(x2,y2),与平行_x1y2-x2y1=0;

7.向量数量积的定义:;

8.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⑴; ⑵;

⑶;

9.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已知=(x1,y1),=(x2,y2),则·=_x1x2+y1y2_;

10.已知=(x,y),则2=_x2+y2_;||==____;

11.两点间距离公式:__|AB|=___;

12.已知非零向量=(x1,y1),=(x2,y2),它们的夹角为θ,则其夹角公式:

_cosθ_==;

13.已知非零向量=(x1,y1),=(x2,y2),则⊥_ x1x2+y1y2=0_

六 数列基本知识点答案

㈠数列

1.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叫数列; 其中的每一个数 叫数列的项,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 N*或其真子集{1,2,3…,n} 的函数,它的图象是一群孤立的点 .

2. 一个数列{an}的第n项an与项数n之间的关系,如果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 叫数列的通项公式.

3. 一个数列{an}的第n项an可以用它的前几项来表示,这样的公式 叫数列的递推公式.

4.数列的分类:⑴按项数分: 有穷数列 , 无穷数列 ;

⑵按照项与项的大小关系分: 递增数列,递减数列, 摆动数列, 常数列,

5.若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则其通项an=.

㈡等差数列

6.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 叫等差数列; 常数叫这个等差数列的 公差 .

7. a,P,b成等差数列,则P叫a,b的 等差中项.

8.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n-1)d , an=am+(n-m)d .

9.等差数列的图象是 一条直线上均匀分布的点 .

10.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叫 倒序相加法 .

11.{an}是等差数列óan= An+B ;

{an}是等差数列óSn=Cn2+Dn ;

12.一个等差数列有五个基本元素: a1,d,n,an,Sn,知道其中三个,就可以求出其它两个,即“知三求二”.

13.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0时,{an}递增,Sn有最小值;

②d<0时,{an}递减,Sn有最大值;

③d=0时,{an} 为常数列 .

14.下标和性质:等差数列{an}中,m,n,p,q∈N*,若m+n=p+q,则 am+an=ap+aq ;若m+n=2p,则am+an=2ap.

15.等差数列{an}中,Sn是前n项和,则Sm, S2m-Sm , S3m-S2m 是等差数列.

16.{an},{bn}均为等差数列,m,k∈R,则 {man+k},{man+kbn} 仍是等差数列.

17.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Tn,则=.

18.等差数列{an}中,

①若an=m,am=n(m≠n),则am+n= 0 ;

②若Sn=m,Sm=n(m≠n),则Sm+n= -(m+n) ;

㈢等比数列

19.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 叫等比数列; 常数叫这个等比数列的 公比 .

20. a,P,b成等比数列,则P叫a,b的 叫等比中项.

2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qn1 , an=amqnm .

22.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q=1时, Sn=na1.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叫 错位相减法.

23.一个等比数列有五个基本元素: a1,q,n,an,Sn,知道其中 三 个,就可以求出其它 两 个,即“知 三 求 二 ”.

24.已知等比数列{an}首项a1,公比q,则其单调性:

①a1>0,q>1或a1<0,0n }递增;

②a1<0,q>1或a1>0,0n }递减;

③q=1 时,{an}为常数列;④ q<0 时,{an}为摆动数列.

25.下标和性质:等比数列{an}中,m,n,p,q∈N*,若m+n=p+q,则 am·an=ap·aq ;若m+n=2p,则 am·an=ap2 .

26.等比数列{an}中,Sn是前n项和,则Sm, S2m-Sm , S3m-S2m 是等比数列.

27.{an},{bn}均为等比数列,m,k∈R,则仍是等比数列.

七 不等式基本知识点答案

1.三个“二次型”的关系

判别式

△>0

△=0

△<0

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解

x1,x2 (x12)

x1=x2=-

无实数根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ax2+bx+c>0(a>0)

{x|x1,x>x2}

{x|x≠-}

R

ax2+bx+c<0(a>0)

{x| x12}

φ

φ

b b

c ;

b+d ;

b,c<0 acb>0,c>d>0 ac>bd ;

0 an>bn ;

.

3.已知a,b∈(0,+∞),有四个数:,,,,用“≤”连接这几个数.

0,a,b的乘积为定值p时,那么当且仅当 a=b 时,a+b有最小值是2; a,b的和为定值s时,那么当且仅当 a=b 时,ab有最 大 值是.

0 ,另一边为 Ax+By+C<0,如何判断不等式只需取一个 不在直线上的特殊点 代入即可.

6.线性规划问题一般用图解法,其步骤如下:⑴根据题意设出 变量 ; ⑵找出__线性约束条件;⑶确定 线性目标函数 ;⑷画出 可行域 ; ⑸利用线性目标函数 画出平行直线系 ;观察函数图形,找出 最优解 ,给出答案.

八 立体几何基本知识点答案

㈠空间几何体及表面积和体积

1. 由一个平面多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 的几何体叫棱柱,棱柱的底面是 两个全等的平面多边形 ,且对应边 平行且相等,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2. 棱柱的一个底面缩成一个点时形成的几何体叫棱锥,棱锥的底面是 平面多边形 ,侧面是 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

3. 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一个平面所截,截面和底面之间 的几何体叫棱台.

4.圆柱由 矩 形绕 它的一边 旋转而成;圆锥由直角三角形形绕 一直角边旋转而成;圆台由 直角梯形 形绕 垂直于底边的腰 旋转而成;球由 半圆形绕 它的直径旋转而成.

5.直棱柱侧面积公式:S直棱柱= ch ; 正棱锥侧面积公式:S正棱锥= ch′ ;

正棱台侧面积公式:S正棱台= (c+c′)h′ ;球表面积公式:S= 4πR2;

6.柱体体积公式:V柱体= Sh ;锥体体积公式:V锥体= Sh ;球体体积公式:V= πR3.

㈡点线面位置关系

1.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

⑴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上,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

⑵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还有其它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 ;

⑶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①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②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③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相交,平行,异面 ,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

.

3. 过空间任一点分别引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直线,那么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所成角,其范围是 (0°,90°] .

4.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__三_种.

位置关系

直线l在平面α内

直线l与平面α相交

直线l与平面α平行

公共点

无数个

一个

没有

符号表示

lα

l∩α=A

l∥α

图形表示

l

α

l

A

α

l

α

5.用符号表述下列定理,并画出图形

定理名称

图形

符号表示

证明方向

线面平行判定定理

a

α b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线面平行性质定理

β a

α

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线面垂直判定定理

a

α m n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线面垂直性质定理

a b

α

a⊥α,b⊥αa∥b

线面垂直线线平行

6. 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叫直线和平面所成角,若直线与平面垂直,就说它们所成角是90°,所以其范围是 [0°,90°].

7.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___两__种:

位置关系

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相交

公共点

没有

无数个

符号表示

α∥β

α∩β=a

图形表示

α

β

α

a

β

8. 从同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组成的图形 叫二面角, 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过该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两条射线垂直于棱,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 叫二面角的平面角,其范围是 [0°,180°] .

9.用符号表述下列定理,并画出图形

定理名称

图形

符号表示

证明方向

面面平行判定定理

a

α b

β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面面平行性质定理

α a

γ

β b

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α a

β

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面面垂直性质定理

α a

l

β

面面垂直,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九 解析几何基本知识点答案

1. 对于一条与x轴相交的直线l,把x轴绕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直线l重合时,所转过的最小正角 叫直线的倾斜角,其范围是 [0,180°) ; 已知两点P1(x1,y1),P2(x2,y2),如果x1≠x2,那么叫直线P1P2的斜率,它与倾斜角α的关系是 k=tanα.

2.直线方程有5种形式:① 点斜式: y-y1=k(x-x1) ;② 斜截式: y=kx+b ; ③ 两点式:;④ 截距 式:;⑤ 一般 式: Ax+By+C=0 .

3.已知直线l1:y=k1x+b1,l2:y=k2x+b2,则l1l2 k1=k2,且b1≠b2 ;l1l2重合 k1=k2,且b1=b2 ;l1l2相交 k1≠k2 ;l1l2 k1·k2=-1 ;

已知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则l1l2; l1l2重合; l1l2相交;l1l2 A1·A2+B1·B2=0 .

4.已知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则方程组

无解 时, l1l2;方程组 有无数组解 时,l1l2重合;方程组 只有一组解时,l1l2相交, 这组解 就是交点坐标.

5.坐标平面上两点间距离公式: |P1P2|= ;

中点坐标公式.

6.点P(x0,y0)到直线l:Ax+By+C=0距离公式:;两平行直线l1:Ax+By+C1=0,l2:Ax+By+C2=0间距离公式.

7.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D2+E2-4F>0) ; 已知点A(x1,y1),B(x2,y2),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方程: (x-x1)(x-x2)+(y-y1)(y-y2)=0 .

8.已知⊙C方程f(x,y)=0,点P(x0,y0),则点P在⊙C上___f(x0,y0)=0___;点P在⊙C外___ f(x0,y0)>0____;点P在⊙C内__ f(x0,y0)<0___;

9.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位置

相离

相切

相交

判断方法

代数法(两方程联立)

无解

一解

两解

几何法(圆心到直线距离d,半径r)

r

d=r

d

10.圆的切线:⑴点P(x0,y0)在圆x2+y2=r2上,则过点P的圆的切线方程:___x0x+y0y=r2___;⑵点P(x0,y0)在圆(x-a)2+(y-b)2=r2上,则过点P的圆的切线方程:__(x0-a)(x-a)+(y0-b)(y-b)=r2__;

⑶点P(x0,y0)在圆C外,则过点P的圆的切线有__两_条,先设出切线的__点斜式_式方程,再利用__d=r __求出切线斜率,如果只求出一个斜率值,要注意斜率不存在时的情况.

11.直线和圆相交,⑴设圆心到直线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则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___;

⑵斜率为k的直线l与曲线相交于点A(x1,y1),B(x2,y2),则|AB|=|x1-x2|_=__.

12.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位置

外离

外切

相交

内切

内含

判断方法:几何法(两圆心距d,

两圆半径R,r)

R+r

d=R+r

|R-r|

d=|R-r|

d<|R-r|

13.⑴经过圆C1:f(x,y)=0,圆C2:g(x,y)=0交点的圆系方程:___f(x,y)+λg(x,y)=0(λ≠-1)__;

⑵经过圆C1:f(x,y)=0,圆C2:g(x,y)=0交点的直线(即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f(x,y)-g(x,y)=0_;

14.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距离公式: |P1P2|= ;

中点坐标公式.

㈡椭圆

1椭圆的第一定义: 平面上到两个定点F1,F2距离之和等于定长(>|F1F2|)的点的轨迹叫椭圆.

注:a>0,当|PF1|+|PF2|=2a >|F1F2|=2c时,满足条件的轨迹是 椭圆 ;

当|PF1|+|PF2|=2a=|F1F2|=2c时,满足条件的轨迹是 线段F1F2 ;

当|PF1|+|PF2|=2a< |F1F2|=2c时,满足条件的轨迹是 不存在 .

2.椭圆的第二定义: 平面上到一个定点与一条定直线距离之比等于常数e(0

3.椭圆的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0)

0)

图 形

范围

x∈[-a,a],y∈[-b,b]

x∈[-b,b],y∈[-a,a]

焦点

F1(-c,0),F2(c,0),c2=a2-b2

F1(0,-c),F2(0,c),c2=a2-b2

顶点

A1(-a,0),A2(a,0),

B1(0,-b),B2(0,b),

A1(0,-a),A2(0,a),

B1(-b,0),B2(b,0),

对称性

关于原点,x轴,y轴对称

长短轴

长轴:线段A1A2,长2a;

短轴:线段B1B2,长2b;

长轴:线段A1A2,长2a;

短轴:线段B1B2,长2b;

离心率

e=∈(0,1)

准线方程

x=±

y=±

㈢ 双曲线

4.双曲线的第一定义: 平面上到两个定点F1,F2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定长(<|F1F2|)的点的轨迹叫双曲线.

注:a>0,当| |PF1|-|PF2| |=2a < |F1F2|=2c时,满足条件的轨迹是双曲线;

当| |PF1|-|PF2| |=2a=|F1F2|=2c时,满足条件的轨迹是两条射线;

当| |PF1|-|PF2| |=2a>|F1F2|=2c时,满足条件的轨迹是不存在.

1)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6.双曲线的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0)

0)

图 形

范围

x∈(-∞,a]∪[a,+∞),y∈R

y∈(-∞,a]∪[a,+∞),x∈R

焦点

F1(-c,0),F2(c,0),c2=a2+b2

F1(0,-c),F2(0,c),c2=a2+b2

顶点

A1(-a,0),A2(a,0),

A1(0,-a),A2(0,a),

对称性

关于原点,x轴,y轴对称

实虚轴长

实轴:线段A1A2,长2a;

虚轴:线段B1B2,长2b;

实轴:线段A1A2,长2a;

虚轴:线段B1B2,长2b;

离心率

e=∈(1,+∞)

准线方程

x=±

y=±

渐近线方程

y=±x

y=±x

㈣ 抛物线

7.抛物线的定义: 平面上到一个定点与一条定直线距离之比等于常数1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

8.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y2=2px(p>0)

y2=-2px(p>0)

x2=2py(p>0)

y2=-2px(p>0)

图 形

范围

x∈[0,+∞),y∈R

x∈(-∞,0],y∈R

y∈[0,+∞),x∈R

y∈(-∞,0],x∈R

焦点

F(,0)

F(-,0)

F(0,)

F(0,-)

顶点

原点O(0,0)

对称性

关于x轴对称

关于y轴对称

离心率

e=1

准线方程

x=-

x=

y=-

y=

焦半径

|PF|=x0+

|PF|=-x0

|PF|=y0+

|PF|=-y0

通径

2p

十 复数基本知识点答案

1.复数的概念及分类:

⑴概念:形如a+bi(a,b∈R)的数叫做 复数 ,其中a与b分别为它的 实部和__虚部__.

⑵分类:①若a+bi(a,b∈R)为实数,则 b=0 ,②若a+bi(a,b∈R)为虚数,则 b≠0,③若a+bi(a,b∈R)为纯虚数,则 a=0,b≠0;

⑶复数相等:若复数a+bi=c+di(a,b,c,d∈R)a=c且b=d ;

⑷共轭复数:a+bi与c+di共轭(a,b,c,d∈R)__a=c且b=-d_,z的共轭复数记作;

2.复数的加、减、乘、除法则:设z1=a+bi,z2=c+di(a,b,c,d∈R),则

⑴加法:z1+z2= (a+c)+(b+d)i ;⑵减法:z1-z2= (a-c)+(b-d)i ;⑶乘法:z1·z2= (ac-bd)+(ad+bc)i ;⑷乘方:zn=;

zm·zn= zm+n;(zm)n= zmn;(z1·z2)n= z1n·z2n;

⑸除法:=;

3.复数的几何意义:

⑴复平面的概念: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 x轴叫做实轴, y轴 叫做虚轴;实轴上的点表示 实数 ,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 纯虚数 .

⑵复数z=a+bi都可以由复平面中的点(a,b)表示,因而复数与复平面中的点是一一对应__关系;

⑶复平面上,两个复数z1,z2对应的两点Z1,Z2间的距离| Z1Z2|= |z1-z2| .

4.复数的模:向量的模叫做复数z=a+bi(a,b∈R)的 绝对值 (或 模 ),即|z|=|a+bi|= ;

复数模的性质:⑴|z1|-|z2|≤|z1±z2|≤|z1|+|z2|;⑵|z|2=||2=|z2|=|2|=z·;

5.常见的结论:

⑴i的运算律:i4n=1 , i4n+1=i _, i4n+2= -1 , i4n+3= -i ,in+in+1+in+2+in+3= __0 ;

⑵(1+i)2= 2i ;(1-i)2= -2i ;= i ;= -i .

⑶设ω=-±i,则ω3=1 ,ω2=,1+ω+ω2=0 .

十一 算法框图、概率统计基本知识点答案

1.算法是指: 对一类问题机械的,统一的求解方法 .

2.算法的特点:⑴ 确定性 ;⑵ 有限性 .

3.流程图是 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

4.流程图中的常用符号

名称

起止框

输入输出框

处理框

判断框

流程线

含义

表示算法的

开始或结束.

表示输出

输入操作

表示处理

和运算

根据条件决定执行两条路径中的某一条

表示执行步骤的路径

图形

→↓

5.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有①顺序结构;②选择结构;③循环结构 .

6. 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 叫必然事件,用 Ω 表示; 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叫不可能事件,用 表示;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叫随机事件,随机事件A的概率记作 P(A) .

7. 不可能现时发生的两个事件 叫互斥事件; 两个事件必有五个发生的互斥事件 叫对立事件; 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 P(A+B)=P(A)+P(B) ; 特别地,若事件A与B是对立事件,则其概率关系为 P(A)+P(B)=1 .

8.古典概型必然满足的两个条件是:⑴ 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有限个 ;⑵ 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9.求古典概型概率的公式为: P(A) = .

10.几何概型必然满足的两个条件是:⑴ 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无限个 ;⑵ 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11.求几何概型概率的公式为: P(A) = .

玛励文化课速成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广东文化课-汕头-汕头玛励文化课-高考生物、数学公式背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