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小升初招生日程有变!对填志愿有什么影响?

广州学大教育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2021小升初招生日程有变!对填志愿有什么影响?

广州市的2021招生细则已发布,各区的意见也将会在这个月底之前陆续发布,基本不会和去年有太大的变化,目前大家比较期待的是各区教育局对于民校补录的规定是怎样的。

《意见》印发有效期5年,也就意味着20届轰轰烈烈的小升初政策改革开始稳定下来,基本近年不会有大刀阔斧地改变了。三年级到五年级小升初的家长们可以研究一下今年家长的打法,会比较有参考价值~

近年政策有一个没有明说的细节,值得我们深究和思考——小升初招生时间的变化。

小升初招生日程的调整,特别是公校民校招生的先后顺序的调整,都会对未来的升学安排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次的调整意味着什么?家长需要由此调整哪些择校策略?

先仔细对比招生日程的变化→

广州学大教育

(点击放大图片观看)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今年与去年最大的区别是:民办初中的网上志愿填写时间提前了(提前至6月17-21日),放在公办摇号/直升录取通知出来之前,且民办的摇号结果出炉的时间依然在公办之后(6月28日)。

招生的关键顺序

1

民办采集报名信息

2

公办初中志愿填报

3

民办志愿填报

4

公办招生

5

民办派位

那么教育局是基于哪些方面考虑,作出这样的调整?

01

公民同招,“优先发展公办教育”

从小升初实施免试就近入学开始,改变公民校生源结构,平衡家长对于公民的选择导向,均衡公民教育资源与教育水平,就是一直是历届小升初政策调整的重点。

而将小升初从先民办招生到公办直升/派位的兜底的“先民后公”,到先公办派位,再到民办招生的“先公后民”的改变,正是基于此的诉求。

而自从去年公民同招,民办统一摇号以后,使得长久以来“民强公弱“”的格局出现了一定的改变。

家长无再只盯着头部的几所学校,开始更理性的思考孩子的升学诉求,并将注意力回归到小初学习衔接及规划。

那么原先制衡的需求也不再需要。同时公民同招的政策的深入实施,先公办派位后民办志愿填写显然也不符合同招的诉求,应该是公办和民办都是要提前进行志愿的选择。

基于此,才有今年公办和民办都提前进行志愿选择,后再进行摇号公布的招生变化。

02

志愿填报“先民办后公办”,回归理性择校

去年首次民办摇号实施之后,在志愿填报时,也出现了一些不理智的 志愿填报情况,导致了某些热门民校的志愿扎堆,最高摇号竞争率比例27:1的情况。

但同时也有不少民校报名人数较少可直接进行录取,需要进行补录,造成了有些非户籍生一个志愿都没有中,而有些户籍生公办民办志愿都中的现状,

学校和学生都出现涝的涝死,旱的旱死,资源不均的情况。

而这种情况造成的原因是多样的,如有户籍生因为公办没有派上好学校,民办需要填好学校博运气;也有派上了满意的公办,民办填写毫无压力,再加上没有填写的限制,所以一股脑填写了一线民办,希望可以锦上添花等,这些不理智的情况,也造成了到补录阶段有大批结果不好的家长十分的焦虑。

而今年公办和民办都提前进行志愿填写的安排,也是倡导理性的回归,户籍生家长未知公办的派位结果,那么民办志愿的填报就会认真地从民校自身办学条件与自家娃的条件匹配度上考虑,理性填报最合适的学校。对公办和民办志愿做更科学的组合,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情况的公办和民办,减少扎堆的情况。

03

日程调整后招生格局变化的预测

时间调整以后,既然有这么多的影响,那么招生的格局必然也会有因此有所改变。在这里我们基于目前的政策做一下猜想:

首先第一个是补录,补录今年的市政策里说明是由各区教育局指导下进行,与去年民校自己决定补录的方式不同,这里无疑有了更多监管的意味。

从各区已公布的意见稿可以了解到几个区的态度 ↓

番禺区:还是由民校自行安排补录

白云区:遵循市政策,由教育局统筹,但没有说明具体方式

增城区(网传):顺位补录(尚未官方公布证实)

广州学大教育

不过由此可见,本次的时间调整,如家长们志愿填写回归理性后,的确会对去年补录时家长的焦虑有一定的缓解,同时各区实际的补录操作也是令人期待揭晓的谜底。

其次是民校的热度,去年民校志愿的热度基本一股脑扎堆在原来的一线民校中,而不少二三线民校的区外或区内的志愿是没有报满的。而今年在没有得知公办摇号/直升的结果下进行民办志愿的填写,可能不少二三线民校的热度也会随之提升。

接下来就是静等各区教育局的《细则》出台,尘埃落定了。

广州学大教育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广东文化课-广州-广州学大教育-2021小升初招生日程有变!对填志愿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