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非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今天,小编带大家继续了解属于我们韶关的节庆活动——韶关三溪青蛙狮。
MID YEAR SUMMARY
青蛙狮,俗称“蛤蚧狮”,又名“神狮子”,是广东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拟兽舞蹈,是象征着勇敢和力量以及驱魔、辟邪、保人平安、带来吉祥等民俗色彩的娱人娱神活动,乐昌三溪、秀水、坪石、黄圃等镇过去不仅广为流行,而且还有不少民间自发组织《狮子堂》、《狮子会》,在年节喜庆场合起舞助兴,是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
01
历史起源
关于青蛙狮的起源,民间传说有三:一说,周朝丞相姜子牙封神时,有兵将迟来,未得到封赏,心里不由恼羞成怒,为了发泄不满情绪,一些兵将便在人间兴风作浪,散布瘟疫和虫灾,残害百姓,民间哭天喊地的号啕震动了天庭,玉皇大帝急令辟邪神狮下凡。途中,神狮又得到大头罗汉(又名“喜乐神”)及灵猴相助,三者历经艰辛,终于收服了作恶多端的兵将,战胜了邪恶和灾害,护佑民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间感其恩德,便依三者之貌,以竹扎,粘土糊纸为狮、佛、猴,在年节喜庆之时鸣锣击鼓,载歌载舞,一表感谢,二为祈佑苍生安康、幸福。二说,青蛙狮原是雷公的儿子,他既能捕食田间的害虫,又能对空鸣叫,呼唤雷神降雨人间,以解干旱灾情。为此,每到春节、元宵等节日,人们便舞青蛙狮以求得神灵的护佑,实现感恩赐福,风调雨顺,物阜民丰的美好愿望。三说,青蛙狮源于汉唐时期的“百戏杂耍狮子舞”。约在明清时期,民间艺人为标新立异,取雄狮之威武,择青蛙之灵巧而独创青蛙狮,并相继在各地建立民间狮馆行会组织。
02
青蛙狮发展
时到今日,在其发源地桂阳,青蛙狮早已失传,唯有三溪青蛙狮还在传承和发展。“文革”时期,三溪青蛙狮遭到严重破坏,十年被禁演。1993年,三溪青蛙狮参加了乐昌县首届艺术节,并获一等奖。从此之后,受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影响,青蛙狮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生存危机再次重现。为了避免“人亡艺绝”,2008年4月,乐昌文化部门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将三溪青蛙狮作重点保护,并向上级申报。同时,发动老艺人重新制作一个青蛙狮,立即进行系统排演。2008年6月和11月,三溪青蛙狮分别参加了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和乐昌建县1500周年民族民间艺术展演。2009年,三溪青蛙狮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03
节目盛况
遵从祖辈流传下来的舞狮文化,三溪人恪守着青蛙狮奇巧的制作工艺,竹篾,藤条,木板,精工扎制成型;糊以土纸、麻布,别上雉尾毛,再精心彩绘而成。
成型的青蛙狮,集南方郎狮之秀丽,又取青蛙之貌状,外形别具一格。青蛙狮的舞狮由三人敲锣、击鼓、打钹伴奏,另三人则分别扮演狮、佛、猴,后两者手持葵扇、彩巾或青草,围绕狮子的前后左右,用幽默、风趣的形态,做出各种逗、引、惊、惧的舞姿动作,配合蛙狮挠痒、舔毛、抖毛、打滚、跳跃、跌扑、腾翻、直立等动作套路表演。象征着勇敢和力量,又能驱魔、避邪、带来吉祥的青蛙狮,是三溪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MID YEAR SUMMARY
感受了一番韶关“非遗”中的青蛙狮舞,通过这场狮舞民俗活动,成为人们枯燥生活中的精神丝线,即使四季更替、朝代变迁,寄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节庆活动,依然是我们需要坚守的信仰,它亦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不朽的传承 。
END
图片:韶关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
文字:吴楚娥
排版:谢佳琪
责任编辑:唐晓霞
审核:李娟
全媒体中心出品
打造松山最有影响力的平台
投稿邮箱:gdsszyjsxyzxb@163.com
笃志弘毅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