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修师德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有效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0年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精神,省教育厅委托广东教育杂志社组织开展以“淬炼师德师能,践行育人使命”为主题的第十届师德主题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
通过各地各校逐级遴选推荐,此次活动共收到征文3215篇、微视频239个。经组织网络查重、专家评审、集中审议及结果公示后,共有359篇师德主题征文优秀作品获奖,其中获得一等奖60篇、二等奖120篇、三等奖179篇;有36个微视频优秀作品获奖,其中获得一等奖6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8个;有20个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
其中,我校何丽燕老师荣获二等奖、何艳老师、高燕林老师、苏勤老师荣获三等奖。
不忘初心修师德,牢记使命铸师魂。我们科贸广大教师一支粉笔三尺讲台挥洒汗水凝聚智慧,一年四季千教万教为国培育建设栋梁,对党的信仰与忠诚,书写成一个个“忆初心”的感人事迹汇成一股温暖而情深的清泉,叩响秋日里最美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她们的故事~
逐梦十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启新程
何丽燕
逐梦十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启新程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袁牧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科贸十年,我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收获了成长、温暖与感动。2020年9月10日,跟每一年的教师节一样寻常,但对我而言平凡却又值得纪念。十年春秋的更替,十载辛勤的努力,三千六百多天的默默耕耘,铸就了今日的我,在2020年教师节表彰大会暨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动员大会作为学校2019-2020学年全院育人先进个人接受表彰。站在台上,回望过去十年,感慨万分。
一、最初的梦想
不管贫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却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出生在农村的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也要像我的老师一样当一名教师。一路上,我遇到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给予我帮助,在我心里种下一个颗种子。还记得小学老师冒着大雨走了几公里的泥泞小路送我们回家;也曾记得初中老师待我们如自己儿女般常给我们这些住宿生煮饭做菜;也不会忘记高中老师侃侃而谈带我走进科学殿堂,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与光茫……
我的研究生导师张教授更是让我感受到“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对我影响深刻。她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耐心指导,带我们深入广州市各个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历练我们的实践能力。她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对科学研究的认真,教导我用心对待每一个画面,分析好每一个数据。张教授在我松懈时给我压力,谆谆教导,找工作时给我鼓励。她曾经告诉我,“一次把事情做对,是最好的做事方式。凡事只做一遍,一遍做好,永远不要做差不多先生差不多小姐。”张教授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更加坚定了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她让我感受到一个教师的力量,那纯粹的初心以及对学生的爱,燃起了我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升的欲望,厚载着对自己人生梦想的追求。
二、岗位在变,初心不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0年9月份,我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正式走向讲台,开始我的教师生涯。我时刻谨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不敢怠慢任课一门课程任何一节课,课余时间用心学习专业前沿知识与技术。是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上好一节课,往往要花一天甚至几天的时间准备资料备课。2012年我怀有身孕,但依然坚守岗位。当时我临危受命接了《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平台)高级图像制作员级培训》课程教学,为了保证我校高级图像制作员考证通过率,我把题库中的每一道题的操作都录制成视频,让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看、反复练习。而每一个案例都要反复录制十几遍,甚至有些达到几十遍。常常夜深人静时,我还在埋头录制,也常常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入睡。每次想要偷懒或者放弃时,我就想起导师的“不要做差不多小姐”,想起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看视频练习,我似乎跟打了鸡血一样,瞬间精神倍加。预产期的前一周,我依然坚守岗位辅导学生。过程很艰辛,但最终95%的通过率让我觉得一切的付出与辛苦都是值得的。
5年的专任教师岗位,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才能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能工巧匠。5年的暑假,每一年都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省培项目、国培项目,为的就是希望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每每看到同学在各种省级甚至国家级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奖,我都无比的欣慰。
天道酬勤,业道酬精。
2015年9月我从教学岗位借调到教务处管理岗,主要负责我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及质量工程建设工作。翻转课堂、微课、混合学习等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积极推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采购并帮助全校教师更快更好地掌握在线课程教学。积极开展多项专题讲座、培训,录制平台操作使用视频,帮教师用好平台,协助老师们建设大量网络课程及精品课程。
我校教师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等项目,我运用专业知识在技术上给予他们帮助,协助申报。天道酬勤,业道酬精,付出终有回报,在教务处的3年时间,我校网络教学工作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虽然不在教学一线,但我依然严格要求自己,履行岗位职责,高质量地做好服务工作,为广大师生线上教学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得到师生的认可。
今年疫情让我们的课堂都搬到了线上,而我们搭建的网络教学平台恰好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线上教学的开展。线上教学开展之初,我也受学院邀请专门做了“线上教学平台使用分享”线上分享。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
2018年9月份,我的工作岗位再次发生变化——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这一次我更加接近学生,我的工作需要走进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了解他们,服务他们,引导他们。两年的辅导员生涯,让我品尝了酸甜苦辣,我也真正体会到只有真正的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育人工作做好。
我一直以“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激发梦想,助力成才”为目标,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坚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作为党员,尤其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我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刻保持党员先进性,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我更坚持做一名“服务型辅导员”,为学生随时随地提供“服务”,坚持“学生的事无小事”,坚持学生的每条信息第一时间回复,很多学生常常跟我开玩笑说,“老师,你怎么做到24小时在线,每次都秒回?”。我想大概是因为“爱”吧。在过去的两年里,从教室到宿舍,从食堂到操场,都留下我们无数次的背影;从微信到面对面,架起很多条心与心的桥梁。不管是因为宿舍使用违禁电器花3个小时谈心谈话;还是当学生失恋在操场一直陪到凌晨;还是同学们生病第一时间送去医院,或是到宿舍了解病情;当同学出现经济困难,第一时间向同学介绍奖助方式协助申请,解决实际困难;抑或是常常谈心谈话忘了饭点最后只能吃泡面;手把手带着他们走进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文化活动……
我坚信:有什么样的辅导员,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正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一样,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我一直坚持言传身教,平时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工作之余,我从零开始学习新媒体,学习视频制作,学习各种新的技术,了解网络最新动态,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树立榜样,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告诉同学们“活到老,学到老”。
三、从“心”启程
十年,我从一个只关注课堂教学的专任教师到幕后服务的教务者再到时刻提供帮助的引路人,虽然岗位不断再变,但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初心和使命永不变,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对于过去取得的一点成绩,我心存珍惜与感激。感谢那些帮助我、指导我、理解我的领导、同事、同学们。今后我会继续以学生为中心,用爱和行动与青春同行,授渔育人,从“心”启程,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搭建各种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创新促进学生发展。
十年的教育生涯,十年砥砺前行,不忘初心。下一个十年,我将继续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奋斗、进步,用“奉献”、“敬业”“坚守”的职业精神与青春同行。
无问西东,应问自我和超我——一名高校辅导员的故事
何艳、高燕林
无问西东,应问自我和超我
——一名高校辅导员的故事
在吊扇的微风吹拂下,那大颗大粒的珍珠渐渐变小,直到完全消失。汗,顺着你的背脊往下流淌。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眼前那一颗颗顺流而下的,似乎已不是汗滴,而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望着你那被汗水湿透了的黑白相间的枯发,不禁使我想到了伏在树荫下躲避烈日,且作短暂喘息的老牛。这不禁让我想起依旧还在办公室奋斗的他。他一直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事业,他视学生为亲人,以学校为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的追求。他数年如一日,坚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辛勤呵护学生成长。“人的一生如果可以一分为二的话,前半生应该是不犹豫,后半生应该是不后悔。人生崎岖路,花开在眼前。”这是高老师常和学生说的一句话。在他人生中的三十来年里,经历的跌宕起伏确实当得起这一句“花开在眼前”,他用他的切身经历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中国梦”。
一、追忆童年
他出生于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祖祖辈辈都依靠土地为生。父母是憨厚朴实的农民,文化水平都不高,由于阶级斗争,父亲只念到了初一第一学期就退学了。母亲则由于家里无法支付学费,到了小学五年级就退学了。
当他呱呱落地的时候,爷爷奶奶一口一口地用米糊将他养大。一家人挤在三十多平米的瓦屋里,屋里屋外放满了各种劳作的工具和喂养牲畜的饲料。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从小就懂得“人穷志不穷”,家境虽贫寒,但深谙“贫贱不能移”的道理。他刻苦努力,从不觉得生活艰苦,反而他很感谢生活的艰苦,让他懂得了很多事理,他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从小就独立自主,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家庭的重担,主动帮助家里分担各种事情。七岁时,他开始扫地、做饭、洗衣……对于其他孩子,七岁应是无忧无虑、尽情玩耍的花样年华;七岁应是父母疼爱,视为掌上明珠、无限呵护的年龄。他依旧清晰地记得提着家里的衣服到河里去洗,让他感到尴尬的是,一位阿姨的话里充满了嘲讽:“这孩子真懂事啊,好意思给父母洗内衣裤。”他顿时满脸通红,感到十分尴尬。他依旧记得,自己摇摇晃晃地挑着猪饲料到猪舍喂养家里十多头牲畜,闻着臭气熏天的味道,为牲畜清洗;他依旧记得他到菜地割菜喂养牲畜,而给蛇惊吓的场景;他依旧记得他和哥哥拉着铁斗车在河边开地,导致半夜高烧,父亲抱着他跑去卫生站;他依旧记得太阳当空时,他在地里汗如雨下地割水稻……
他坚定:人永远不会被命运打败,永远都要乐观的面对人生。每当放学后,同龄的孩子可以尽情地玩耍时,而他却在屋前屋后忙里忙外,但他从不自卑,也从不抱怨生活的不公平,更不会去羡慕别人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一直告诉自己,要好好学习、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未来,创造美好的人生,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回报关心他的人和社会。
二、描绘青春
幸运的是,从小他不仅有父亲的谆谆教导,他还遇到很多好老老师。2008年9月,他走进了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犹豫过、无助过、恐惧过。那是对未来的迷茫,也是对父母无悔付出的不舍。然而,父亲一如既往的支持与鼓励,让他看到了希望的火花。
大学是他梦想起航的地方,他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勇敢地挑战自己。生活上,他和班里同学打成一片,热心帮助身边的同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课外之余,他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和交际能力,参与学生服务工作。业余生活中,他做了大量兼职,如发传单、做促销员、在食堂勤工俭学。2008年9月21日,他找到了大学第一份兼职,为一家培训机构发传单,一天十一个小时,由于有中介机构的参与,他只拿到了四十四元。四年大学生活,他尝试了不同的兼职活动,也成为同学心目中的好榜样。大学期间,除了部分学费是由家里提供,生活费和零花钱他没有跟家里伸手要过一分钱。他忘不了购买价值4050元电脑时,心里的万分不舍;他忘不了购买价值1250元港版手机时,心里的小心翼翼;他忘不了给父母购买衣服时,心里的激动;他忘不了为奶奶外婆购买营养品时,心里的自豪……
2013年6月3日,他踏上广西支教之路,他希望贡献自己力量,为贫困地区孩子带去温暖,给孩子们传递一种奋发图强、上进的精神,带去一种社会正能量,让孩子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并走出大山。在他们身上,他仿佛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他想告诉这些孩子们,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历经重重困难,终将抵达胜利的彼岸。
面对曲折的人生道路,他自强不息,不卑不亢,乐观向上,他懂得学校只是他人生路的一个驿站,学生时代只是他漫漫人生的一个片段。他的目标不仅要成为学生时代生活的强者,而是要成为现实生活的强者。他要用自身的经历告诉他的学生,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三、潜心育人
2015年,他顺利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作为学校最具人气、最富个性、充满人格魅力的老师,高老师说:“自己是80后的人,90后的心,00后的精力,10后的活力,做学生工作就是要把自己塑造成‘移动模板’,言谈举止、思想气度、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学生的榜样。他利用自己的特长特质,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全新的教师偶像,做学生成长的‘生命引路人’。”
高老师曾说“生平铿锵有力的话说过不少,真正气壮山河的事没做过几件。从央企到辅导员这个职业的选择算是人生一次不可思议的‘壮举’。如今的教师梦是指导别人的人生,改变世界。也许,他能通过转变成百上千名学生的人生开始,真正的改变世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他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学校实际,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启迪学生人生敢于挑战、坚持奋斗、勇于向命运宣战,抵达梦想的彼岸。做好“引路人”,理想信念是根本,道德情操是前提,扎实知识是基础,仁爱之心是关键。
(一)兢兢业业、求实进取,立德树人行“师道”
要成为这样的引路人,他坚持育人先育已。高老师深刻认识到“学校是培养接班人的阵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需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以丰富的知识、正确的教育理念影响学生,育人必先育已”。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助力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系统自学了党史、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他坚持给学生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他的课程理论实践结合,图文并茂,具有很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成为这样的引路人,他锐意进取求实效。初任辅导员时,工作并不顺利,尤其是无法驾驭一群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大学生。面对重重困难,他没有放弃,而是用真诚打动了学生。他发挥自身在文艺修养和表达能力上的优势,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整理成文,用网络连载和主题讲座等形式从政治教育、励志成才、诚信为人、尊师爱校、人际礼仪等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育。他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把专长兴趣和学生工作融合,树立了全能型辅导员形象。由于具备丰富社会经验,拥有众多特长,性格外向活泼,高老师在学生当中的认同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并逐渐形成了粉丝团,学生们都亲切的称呼他为“林姐”。他探索建立起了早读、晚修、宿舍评比制度,开展“我的大学”、“理解与关爱”、“理想去哪儿了”、“职业探索”四个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帮助学生逐步明晰成长目标。他以极大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学生称其为“学校常驻者”、“校园保卫员”。
要成为这样的引路人,他行为世范作榜样。多年来,他一心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关系上,处处以大局为重,无条件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因父母长期在家务农,加之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但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高老师很少有闲暇时间去照顾父母,他们甚至有时会埋怨儿子行为。他在工作中,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秉公办事,忠诚老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并积极为同事争取各项权益,经常被学校、学院传为佳话,说他是“铁面无私的严父”。
(二)甘于付出、以情感人,无私奉献扬“师德”
要成为这样的引路人,他安危冷暖挂心间。工作以来,高老师一心扑在学生工作上,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了每一个学生身上。在他的生活中,没有八小时工作制概念,没有周末、节假日概念。他白天在办公室工作,晚上就在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动态,听取学生意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他大部分休息时间不是跟家人团聚,而是守候在学生身边,彻夜不眠悉心照顾生病住院学生,四处奔走为学生联系工作单位;对经济困难的学生,他积极为学生找寻各种兼职机会。很多家庭困难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找到了理想工作,减轻了家里负担。对于后进学生,高老师从不厌弃,总是满腔热情地开导他们,逐个进行帮教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克服缺点努力上进。
要成为这样的引路人,他孜孜不倦育桃李。他每年从新学生入学前就调看学生档案,在学生们入校前就详细掌握学生情况,工作中,他重点关爱贫困家庭学生和心理异常学生。他能准确叫出所有学生的名字、籍贯、年龄和家庭状况,甚至学生毕业多年后,他仍然能够随口说出学生的名字、工作单位,回忆起大家在学生时代的表现。多年来,他为教育事业努力拼搏,顾不上自己的身体,长期的超负荷加班熬夜大大透支了身体,最终患上肩周炎和慢性咽喉炎等疾病。
(三)志而获骋、创新强教,探寻教育真谛
高老师提出“言传身教、植根学生”的学生工作理念,辅导员的方法是辅是导,不是高高在上的灌输,是积极主动的交流沟通,是利用人格魅力的引导,态度上要重视学生,关爱学生。专业特长和学识修养使他独树一帜,敏锐思维和犀利言语使他最富个性,开朗幽默和温和亲近也使他成为学生最信赖的朋友。他努力提升专业素质,塑造人格魅力,经营着多才多艺教师形象。他是一部活教科书,举手投足、点滴话语都在育人育心。他说,学生工作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这种人与理念合二为一,随时随地都是教育的状态。
学生工作成效是否显著,主要体现在学生素质的转变上。学生由信仰缺失到信念坚定;由理想模糊,对现实的满腹牢骚到理想坚定、包容成熟;由关注眼前到关注社会……他常说,老师的成功并不在于学生的成就多高。只要他们看到老人过马路敢去搀扶,看到陌生人遇险敢于帮助,他们坚持梦想,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传递正能量……这就是成功。
靠经验的教育手段只适用于从事此项工作的初期,而构建理念,发挥优势,形成风格才是根本。他开始学习将自己积累的专业素养和学霸能力结合,把个性和优势发挥出来,形成职业风格。高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专业特长。在他的引导和指导下,学生在参加各项文体、专业技能比赛中,均取得可喜成绩。80多人次获教育厅、团省委奖励;在《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广东科技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10余篇论文;指导学生连续5年成功申请“攀登计划”立项,代表学校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二等奖,实现学校此竞赛零突破;指导学生获广东省教育厅第二届广东高校网络媒体节活动之“粤易美文”活动二、三等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一名高校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就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担当。
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茵。”教师从事的就是叶的事业,不如花芬芳,没有果甘甜,但教师处处心系学生,用辛劳和汗水精心呵护着幼苗般的孩子,为他们斩草除根、遮风挡雨、修枝剪叶。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他用爱装点着自己生活的姹紫嫣红;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他用爱收获着满园春色;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他用爱给人生如珍宝的教书岁月刻上最暖心的名字。
知情意行话师德,初心不改育桃李——一名心理学专业辅导员的探索之路
苏勤
知情意行话师德,初心不改育桃李
——一名心理学专业辅导员的探索之路
从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起,辅导员便肩负起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值得每一位辅导员思考的。四年辅导员职业生涯,从一名学生蜕变成一位老辅导员,我有幸完整地欢送2019届546名毕业生,在走出行政办公室,走进教学课堂、走入生活寝室、走深学生内心的日常学生管理中,在给学生上党课团课、为学生学业答疑解惑、对学生进行心理访谈、帮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陪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日常教育中, 成为了学生们的口中“苏老师、苏导、苏娘、苏姐、苏苏”,也探索出心理学视野下的 “知情意行”四维育人格局的有效路径。
一、知:拓展知识的广度,知书而明理
“知”要解决认知问题,是基础。
我曾带队两次深入精准扶贫村落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出发前的将“去下乡”翻译成“去度假”,到结束时的将“去下乡”定义为“去认识”,这一群青年学生戴上帽子去下地干农活、扛着锄头去清扫村路边的杂草、拿起课本去给留守的儿童上课、背着粮油米去慰问孤寡老人、带着笔记本去采访退役老兵、打开手机教村民使用网络销售平台……在有限的时间里,他们似乎不再是父母眼中的小孩、老师眼中的学生、朋友眼中的小可爱,更像是扶贫助农的特派员, 肯劳动、能教书、有爱心、懂技术。印象最深的还是队长在回校后经验分享会上说的一段话。“我感觉我是幸福的,因为生活无忧,但去了农村,我有点心酸,才知道有人还在为温饱、上学发愁,才知道原来农村是那样子的。原来我们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对农村而言是可贵的。现在看乡村振兴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句简单口号,它更像是一个需要无数像你我一样的大学生带着知识、技术和新理念去完成的使命。”
作为辅导员,我们常常思考如何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勇于肩负时代使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时,深切勉励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当我带着青年学生走下网络、走出校园、走近社会,在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直接了解党和国家的奋斗史,在对城乡基层组织的调研中了解国家民主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进程及存在的诸多不平衡,在观察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变迁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们实地了解了当代中国之国情,实时感受到当代中国之变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由此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更加生动和牢固。
二、情:增强情感的厚度,情深而坚守
“情要解决情感问题,是关键。
2017年的某个值班的夜晚,我在巡查校园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女生躲在角落里偷偷的哭泣。她竟是我所带班级的班长,平时活力四射的她在那一刻精神疲乏地蜷缩在无人的黑夜里。仔细询问才知道,患有癌症的父亲和爷爷相继在半个月内离世,年仅18岁的弟弟也被查出来淋巴癌,家里只剩下曾患乳腺癌的母亲和需要她承担的巨额债务。她说她很想读完大学,但经济上似乎已经不可能了,感觉生活、生命都无关紧要了,所以想到了去另一个世界找亲人。当晚陪着她,诉说着家里的种种困难,耐心地和她讲解现有的国家助学体系中的助学金和贷款内容,为她向学校申请了学校的特殊困难补贴,班长也号召同学们捐款帮助她。她对我说:“感谢国家的政策,也爱这所学校和我的同学们,是你们让我感觉到了希望,我想坚持下去,完成自己的大学梦,凭着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好的生活”。
国家建立的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解决贫困生学习生活经济困难前提下,体现了国家、学校、社会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具有积极的育人作用。通过将人文关怀与问题解决相结合的方式,家庭困难大学生感受到国家、学校、社会的温暖,过上了“上得起学、上得了学、上过学”的日子,心里生长出 “国是家、校为家”的家国情怀和爱校荣校情感,才能深刻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把自己的青春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业紧密联系起来,在新时代成就事业、实现价值。正是由于家国情怀的彰显,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汇成了波澜壮阔的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洪流。也只有激活青年学子在民族基因里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具有无限的青春力量,中华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意:锤炼意志的韧度,意坚而有为
”意“要解决意志问题,是保障。
她总是胸前挂着学生会工作牌,手里拿着相机,礼貌地敲门走进我的办公室,“老师,这篇报道我想这样设计……”。她是网络部的部长,负责学院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当她知道新来的的辅导员将会担任团总支书记,主管学生会网络部,而且专业是心理学的时候。趁着一次不忙的时候,她悄悄地把我拉到了楼梯间的拐角。告诉我说从高中开始她就有抑郁症,家里父母的关心在她看来是一种压力,最近睡眠又变得很差,有伤害自己的冲动,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所以一直以来都只是断断续续服药。我建议她需要继续到门诊进行专业诊断,告诉她药物治疗配合心理咨询和自我的调整,能对她的状况有很大的改善。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 她开始服用药物,做心理咨询和正向训练,状态也日渐转好。
“助人自助”是心理学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当心理咨询可以让抑郁症患者滋生出“我要救我自己”的信念之时,“如何救自己”就变得简单很多。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克难制胜不竭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好比是渔,知识技能好比是鱼,大学教师应该授之以 “鱼”,更应该授之以“渔”。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品质,使其坚信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艰苦奋斗来扬起,把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不忘理想、奋发图强、积极进取,不断书写奉献社会、奉献青春的新时代篇章。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也就水到渠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顺其自然。
四、行:提高行动的力度,行真而路远 “行”要解决行为问题,是归宿。
2020年的新型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校党委号召全校师生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之上,积极主动加入当地疫情防控志愿工作。在翻看学生朋友圈时,看到一张震撼的照片:一个男生带着口罩、穿着防护服、背着笨重的设备,在空无一人的街道进行消杀。朋友圈的下面是同学们的评论“兄弟,威武”“大哥,优秀”“当过兵的,果然不一样,向你学习”“还需要人帮忙吗?我也想为国家做点贡献”,紧接着陆陆续续有学生上报在当地的志愿抗疫情况,有寒风中站在村口哨岗的、有大雨里给其他志愿者送饭的、有为孤寡老人买菜做饭的、有走街串巷宣传防疫知识的……。在返校后,这群志愿者们又积极投身到学校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当中。他们说:“我的国、我的家,我来守护。只要我们坚持防控不放松,疫情就没有反扑的机会,中国还是那个伟大的中国”。
疫情这一场大考,中国见证了各行各业的逆行者,高校也见证了当代青年学生的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重要讲话指出“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我们有理由相信当青年学生了解了国情国史、萌生出家国情怀、坚定了理想信念之时,“国家需要我,我责无旁贷”便能感召着一批批心怀责任、勇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用小举动汇聚成大作为,积极投身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去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将我们的国建设成为可爱中国、伟大的祖国。
长按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学校官方公众号
编辑:蔡洁芬
素材来源: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