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学期,我校艺术设计学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新闻舆论》课程继续为学生分析介绍舆论概念、生成和传播规律,培养学生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和研判能力,其中课程实训项目之一是安排学生自选主题运用舆论学知识和技能开展社会调查。
2019级1班、2班和3班的同学主动策划选题,以校园生活身边事为切入点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好建议。大学生思想活跃、朝气蓬勃,勤奋好学,关心社会发展,期待着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报效国家,实现梦想。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现象也会给同学们带来困扰和疑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身边同学们的思想状况和遇到的问题,进而共同探讨如何寻找解决的办法,既有教学方面的作用,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同学们的调查作业汇报吧。(注:鉴于调查范围和时间所限,结论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仅为作业成果展示)
大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情况
调研内容:调查体育锻炼的频率、内容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人数:104人
调查原因: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运动休闲的健身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还有助于缓解压力,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因此我们选择此话题作为本次的校园调查。
向上滑动阅览
PART-1
您一般进行什么样的运动项目锻炼?
分析:我校大多数学生的体育锻炼以跑步为主,占31.19%。少数同学打篮球、打羽毛球。
PART-2
您一般在什么时间段运动?
分析:45.87%的同学选择晚上进行锻炼,22.02%的同学选择下午进行锻炼,11.01%的同学选择早上进行锻炼,7.34%的同学选择中午进行锻炼,由此得知我校大学生都在晚上进行体育锻炼,晚上的时间较为充裕。
PART-3
您了解2022年冬奥会什么时候开幕吗?
分析:69.72%的同学了解2022冬奥会,48.62%了解2022冬奥会在几月几日开幕,61.47%的同学了解2022冬奥会在哪开幕,比较多同学了解冬奥会,但是不是很清楚冬奥会的开幕时间以及开幕地点,需要多加普及。
调查员:凌泽宇、吴婉冰、黄晓君、郑梓欣、刘希龙、符耀荣
如何定义有效阳刚
调研内容:如何定义有效阳刚、如何看待多样审美
调查对象:当代年轻人
调查人数:120人
调查原因:今年年初全国政协提出的《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引起轩然大波,同时近段时间偶像明星的频频翻车更让我们重视思想的引导。
当今主流文化浪潮中确实出现了更多不同的声音,并且在媒体和娱乐思潮的引导下,阴柔美在主流审美中逐渐占据一席之地,如何避免外在的阴柔美内化畸变成软弱、唯唯诺诺、缺乏思想的性格,确实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考虑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人混淆了这个概念,认为“外表阴柔等于缺乏阳刚之气”,其实不然。
向上滑动阅览
PART-1
您认为化妆是女生的专属吗?
分析:调查显示, 12.96%的人认为化妆是女生的专属,87.04%的人认为化妆不是女生的专属。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媒体和娱乐思潮的引导下,大众在逐渐打破传统的审美,追求更多样的美。化妆不再只是女性的专属,男性同样也可以化妆,同样也可以追求“精致化”。
PART-2
网络上“阳刚之气”和“娘炮”这两个词语经常被网友用来当反向对比,你对于这两个词的定义是什么?
分析:70.37%的人认为“阳刚之气”是褒义词,“娘炮”是贬义词;20.37%的人认为“阳刚之气”和“娘炮”都是中性词。
阳刚之气和娘炮两个词,经常被放在两个对立面。阳刚之气向来作为一个褒义词来使用,而娘炮则是作为贬义词来使用。但是大众形容男性多用“阳刚之气”,但是当阳刚之气使用在女性身上同样也是一个褒义词。可为什么女性可以阳刚,男性就不可以“柔弱”?
阳刚之气不是刻板的两性分化教育,我们没必要过度妖魔化这个词,并不是一个好事。凡事一旦失去理性、违背公序良俗甚至逾越法律规范,就需要反思、抵制与大力纠偏了。
PART-3
您认为衡量阳刚之气的标准有哪些?
分析:调查显示,89.81%,88.89%行为举止,54.63%性格,18.52%身材体型,17.59%长相,4.63%是否化妆,9.26%其他。
我们能够发现,大众对于青少年的要求都在于性格上,行为举止,而并不是简单的外表。但追求外表的阳刚显然是有所偏颇。
PART- 4
青少年应该具备怎样的特征?
分析:积极向上、责任心、有担当、正直、奋斗等作为高频词汇出现。
我们呼吁真正的阳刚之气,不是外表的强壮,而是内心的坚毅不屈、不卑不亢等多种品质相加而成。柔性彰显“美”之温和,阳刚提升“美”之力度,要让青少年“骨子”硬起来,少不了“阳刚之气”的生机与活力。
调查员:曾晚晴、黄晓盈、肖漫仪、罗惠玲
在校大学生消费观调查
调查内容 :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观
调查对象: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学生
调查人数:305人
调查原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嗜好。近年来,在现代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群体特性越来越明显。超前的消费意识和滞后的消费能力已成为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矛盾,这是此次调查提出的依据。
向上滑动阅览
PART-1
您每个月的平均生活费?
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调查人群中生活费800-1200元占比最高40.98%。其中,7.54%生活费在500元以下,9.84%生活费在500-800元,24.59%生活费在1200-1500元,17.05%生活费在1500元以上。
PART-2
您的生活来源?
分析:目前,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82.95%学生父母给予,有7.87%同学还选择校外兼职,有极少数同学进行了小额贷款、自主贷款或来源于奖学金,还有5.25%来源于实习。
PART-3
您每个月生活费在哪方面支出最多?
分析:(1)支出饮食占有93.11%的比重,奶茶零食占比47.21%,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由此可见,当下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支出以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生存需求为主。
(2)衣服、饰品、化妆品的支出在大学生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位列第二,占有16.8%的比重。在衣服、饰品、化妆品的支出方面中,女生占比略高,不同性别差异较大,或是源于女生整体生活费水平整体高于男生生活费水平。
(3)社交、娱乐、游戏的消费也成为大学生消费重要组成部分。年级,性别的因素对整体数据影响不大。
PART-4
您能接受购买二手产品吗?
分析:出于各种需求,大部分学生能接受二手商品占比73.11%,购买的商品也多种多样。对二手商品的接受度体现学生勤俭节约,在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商品使用率的交易中,充分迎合当下低碳生活和环保绿色理念,全面引领全新的消费观,必将受到更多消费群体的欢迎。
PART-5
您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
分析:调查的学生处于消费观的成型阶段,虽然还存在有感性冲动消费行为,但是已具有理性消费心理,科学消费观的思想已形成雏形,大部分学生能够采用科学的消费方式,做到量入而出,适度消费;避免冲动,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追求独立,小部分学生存在生活费不够花的情况。
调查员:许渊汶、林锦鸿、吴文俊、王汝其
手机使用及消费情况
调研内容:大学生手机使用及消费调查,以及手机对生活带来的影响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人数:202人
调查原因:随着手机功能的扩展,而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大学生们都在怎样的用着手中的手机呢,手机的使用又在怎样影响着大学生活呢?因此做了此次大学生手机使用及消费调查。
向上滑动阅览
PART-1
对自己特定喜欢的手机产品上市多久后会购入?
分析:从调查大学生购入喜欢的手机和价格来看52%的大学生都会选择在手机降价时买,极少数5%的大学生会选择在刚上市就买而55%的大学生手机价格都在1000-3000之间,32%的大学生手机价格在3000-5000之间
PART-2
手机是否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
分析:从调查数据中95%的大学生都选择是,仅有4.95%的大学生选择了否。这反映了在当代大学生生活中,大家对手机的依赖性是十分高的。针对这一种现象,我们认为应该更加积极地去探索手机对我们负面影响最低的办法,不能让生活都被手机充满。
PART-3
对手机的时间分配?
分析:从这张数据当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手机时时间分配前三是社交、影视音乐、学习其中社交占了92.5%说明大学生用手机主要是为了社交闲暇之余用来看影视听音乐、学习、拍照等。
PART- 4
在问卷最后,我们询问了大学生认为该如何合理使用手机,得到了一些回答:
分析:对于手机的使用,我们应该合理地去运用,不能过度的沉迷手机,也不要让手机成为你的全部生活,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娱乐的时候娱乐,希望大家都能做到将手机成为生活调味剂而不是变成必需品。
调查员:吴雯晶、李晓韵、郭家莉、林肖玲、谢彩虹、陈润梅、钟晨晖
结语
调查是新闻舆论发挥引导作用的基础,本期刊登的调查内容有:体育锻炼的情况,如何定义有效阳刚,消费观,手机使用及消费情况等大学生都很关注的问题。问卷达到一定数量,得出的数据也能从中发现其中优势意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舆论的倾向。
这次校园生活小调查,既锻炼了我们的采访实操能力,也从中学习到数据分析和舆论测量的方法。
所刊登的调查均为学生作业,有不准确或不恰当描述,请各位读者包涵,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图文丨艺术设计学院
排版 | 黄晓盈
编辑 |曾晚晴、肖漫仪
指导 |刘彦武、肖启亚
出品 | 宣传统战部
初审 |张 颖
复审 | 肖启亚
终审 | 峻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