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阳江日报刊登了《奋进中的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专版报道,内容高能,现与大家分享。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阳江职院南门。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5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阳江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的前身阳江师范学校创建于1916年,学院传承了百年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是关山月、谢天赐、陈章绩等艺术名家的母校,粤西地区教师队伍中坚力量的摇篮。
学院以“崇德远志,精艺博才”为校训,按照“立足地方,以区域发展需要的专业为主体;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实操型人才;建设为区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办优师范、办强工科,突出优势,凝聚特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人民满意、社会需要、具有持续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鸟瞰阳江职院。
学院目前占地面积50多万平方米,现有中文系、外语系、数学系、财经系、机电系、信息工程系、食品与环境工程系、艺术与设计系、旅游管理系、体育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继续教育部等10系2部,开设专业42个,已建成省级重点专业2个、立项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并已逐步形成先进制造业技术、信息技术、现代商贸、蓝色旅游、师范教育和现代农业等六大专业群。至2020年底止,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多人,教职员工620人,其中专任教师468人,高级职称136人,双师型教师247人。
学院的教学改革、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6至2020年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技术奖励5项,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市重点实验室立项3个,专利授权102件,省级科研立项50多项,发表核心论文及SCI收录论文66篇,主编专著、教材20余本。近几年的省级教学教改课题、省级实训基地和省级大学实践基地等省级质量工程立项数量在同类高职院校中名列前三。
去年底至今年初,学院师生又在多个领域获得大奖——在2019-2020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学院获得1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在粤东西北高职院校(省属高职院校除外)中获奖总数排名第二;在第一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学院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的优异成绩,获奖数量在粤东西北高职院校中并列第二,是粤西八所院校唯一获奖的院校;在2019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中,学院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一等奖2项,是全省仅有获得一等奖的两所高职院校之一;学院机电系教师邓锦杰为第一作者在声学领域顶级杂志《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SCI一区发表了跨领域(电磁学、流体力学、超声学)论文,是学院在这一领域的历史性突破。今年1月,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粤东西北专项立项项目。学院党委书记赵才勇同志主持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品格研究》喜获立项。此次获得立项的单位绝大部分为本科高校,全省仅有4所高职高专院校获此殊荣,我院是粤西地区八所高职高专院校中唯一获得立项的单位,也是我市唯一获得立项的单位。
学院党委书记赵才勇为学生上思政第一课。
2020年,学院在全国高职院校综合实力排行榜排名提升了147位,从2019年的613名提升至466名。目前,学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前瞻的眼光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着力打造强势职业教育,以“办强工科、办优师范”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我市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和“双区”建设服务培养更多道德高尚、技能过硬的高职人才,积极做出“阳职贡献”。
学院院长李德豪(中)到学院粤德中心调研。
回眸“十三五”
各个方面成绩可喜
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带领全体师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保证全体党员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证了学院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组织建设全面健全。落实了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选任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担任教工党支部书记,实现了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达到100%。5年来发展党员1181名。
机制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坚持以改革增强学院活力,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稳步推进内设机构改革。根据职能调整和规范了教学系的设置,完善了行政管理部门,整合了教学和管理力量。成立了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支持3所附属学校和一所附属幼儿园依法办学,提升附属单位社会影响力。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通过开展“以赛促学”,鼓励师生积极参加技能竞赛,强化专业知识学习,近五年,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372个。荣获“广东省技术能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高职院校唯一一个特等奖、国际压花比赛银奖等高级别的荣誉称号。2020年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获得1项银奖、4项铜奖;在“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有1支团队获得金奖、10支团队获得铜奖。
学院老师在指导园林景观设计项目团队改进参赛细节。
科研创新成果不断突破。学院非常重视科研创新提升,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多个方面取得可喜突破。十三五期间,先后突破性主持或参与多个项目研究,获得部级、市级科技奖一、二等奖,获得了首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个省科技厅重点科技项目和2个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近5年,学院教师科研项目获得市厅级以上立项170多项,申请专利120多件,发表论文400多篇。
学院陈兴汉博士荣获阳江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建了实训大楼、西教学楼、东教学楼、B1栋学生宿舍。改造了供水、供电线路,学生宿舍全部安装了空调。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基本实现办公、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就业和后勤服务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五年来,建设了国际贸易实训室等40个实验实训基地,成功申报了一批省级公共实训中心、省级实训基地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航拍实训大楼(前右一)、西教学楼(二排左)、东教学楼(二排右)。
师资队伍实力不断增强。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面向海内外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中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对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给予更多鼓励措施,学校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五年来,通过招才引智新增高层次人才60人。建立了博士工作室,为博士开展科研工作创设条件。
招生就业工作成绩喜人。近五年,学院对考生的吸引力逐年提升,社会影响日益增强,学生报到率由2015年的74.88%提高到2019年的86.07%,普高文理科投档分数逐年提高,2020年普高招生文理类、艺体类最高分均超过本科录取最低分数线。学院目前有多种招生方式,保证了生源和质量。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五年平均初次就业率达90.05%,总体就业率均达99%以上。
学院校园招聘会现场。
社会服务显著提升。学院依托师范专业优势,办优办强公立附属实验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办附属学校、附属阳东学校和附属城南幼儿园,为阳江基础教育提供优质学位8000多个,是师范教育专业的重要实习基地。五年来,学院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海洋渔业、特色作物、农产品加工、环境整治、农村电商等领域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并推广应用。五年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0多项,举办中小学师训项目103个,培训人员2.4万多人次, 为提升地方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促进阳江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五年来共投入近100万元对口帮扶阳西县双水村,106户贫困户215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实现脱贫。
精准扶贫水稻种植基地。
展望“十四五”
学院将在以下几方面实现新突破
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从严治党的定力进一步加强。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干部队伍、师资队伍、教辅队伍的素质进一步提高。
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校园稳定的氛围进一步改善。
今后五年,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把握新机遇,开启新征程,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保障师生身心健康。二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队伍结构。四要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五要推进办学模式创新,不断彰显品牌专业特色。六要改善科研创新条件,着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七要夯实校园文化基础,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八要突破学院发展制约,积极推动新校区建设。九要加强校园常规管理,确保学院和谐安全稳定。
来源:阳江日报
文/图学院党委宣传部
版面:庄剑平
校对:李晓妍
审核:林文
#拓展阅读
1、我院荣居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 2020年度粤东西北专项立项榜首
2、四年间,学院致力帮扶106户215人脱贫
3、如何成为“新时代有用之才”?温市长这样教导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17303090011
微信视频号|阳职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