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技能大赛
一直是运动康复专业规格最高、
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技能大赛
在今年举行的全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上
我校代表队勇夺团体一等奖!
我校体育与健康学院(原体育部)的运动康复专业,自2016年开始招生,迄今仅有两届毕业生,短短5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运动康复专业从刚刚起步,无经验,缺师资,到现今一跃成为全国赛事一等奖。
在不足三个月的备战中,师生们克服实习繁忙、工作教学校区异地等困难,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热血高歌,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诠释了医大队伍的拼搏精神!
一起走进他们的比赛历程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46所综合类、体育类及医科类高校的150余名学生参加,着重康复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实践的考核,涉及神经康复、肌肉骨骼康复、运动损伤防护、慢性病康复等,考察病史采集、康复评定、康复治疗临床操作技能。
经过两天紧张激烈的多个站点层层角逐,最终我校代表队取得运动康复专业本科组团体一等奖;秦家润、张家伟2位同学获得运动康复专业个人二等奖;杨春花同学获得运动康复专业个人三等奖的优异成绩。穆飒、刘醒然、梅志强3位教师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奖”。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光鲜亮丽的成绩背后,同样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备战大赛期间,指导老师们克服教区异地的困难,白天在武鸣校区上课,晚上赶回校本部指导学生训练。
▲指导老师为参赛同学做心肺复苏培训
▲开展运动处方培训
▲学生进行肌骨康复站-力量训练培训
>>>>
指导老师感言
“自备战大赛以来,学院的领导高度重视,指导老师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准备。由于教区异地,校本部没有培训仪器和设备,全靠老师从武鸣校区搬运而来。此外同学们也保持着极大的参赛激情,积极备战。不仅要占用节假日休息时间,经常实习一下班就赶车回校本部,顾不上吃晚饭。”
“此次专业技能大赛见证了我校运动康复专业的飞速发展。短短5年,从招生到就业,经历多次教学改革,教师们不断探索,学院的领导无条件给予各种支持,极大增加了办学信心。
通过本次比赛,提升了我校运动康复专业的知名度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增进了我校与各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发现不足找到差距,对今后学生培养、专业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标志我校运动康复专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
获奖学生感言
七月初,大家刚从校园转入实习阶段,正忙于实习各种安排时,看到关于全国技能大赛筛选报名的通知,首轮有十余人参加报名,但仅有三人能进入最终的比赛,竞争十分残酷,但大家依然铆足劲投入到培训中,克服白天上班,晚上培训的辛苦。有同伴从实习单位到学校要花一个半小时的行程,甚至晚饭都来不及解决。即便如此,大家仍信念十足,地铁上、公交车上甚至机场都留下了大家积极备战的身影。
到达比赛城市上海当日,大家不顾劳累,简单解决晚餐后,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慢性疾病运动处方的实践复习,直到凌晨两点。比赛前的那段日子,每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六小时,直至比赛当日,在侯考区仍在排练。这样夜以继日,刻苦练习,三个人从陌生到熟悉,共同学习,互相帮助,理论知识了然于胸,技能操作配合默契,只为在赛场上不留遗憾。
秦家润:
“从选拔到比赛,在这几十个晚上反复看书刷题,对老师的培训进行反复演练,记住每一个要点。如果没有这些经验教训和前期铺垫,就不会取得现在的成绩。这次比赛夯实了自己的专业基础,全面提高了技能水平,在和全国选手比赛与交流中,也开阔了视野,更加坚定了继续努力前行的脚步。”
杨春花:
“备赛那段时间,白天在医院实习,晚上回学校上课培训,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每次上班路上,我都是边骑车边大声背比赛台词,在路口等绿灯的时候还被路人瞪了好几眼。”
▲学生张家伟、杨春花比赛现场
▲学生秦家润比赛现场
张家伟:
“比赛比的不仅仅是专业的康复技能,还很考验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老师们不辞辛苦的培训我们,给予我们很大的鼓励,所以即使是在临场发挥时,我们也基本预判到了评委的提问,能够从容不迫的完成比赛。竞赛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虽然我们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佳绩,但并不代表我们将止步于此,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为校争光!”
▲获奖日的快乐
愿全体医大学子
心中有梦,以梦为马
志存远方,不负韶华
光芒万丈,行走四方
路在脚下,心怀远方!
广西医科大学微信
广西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主管
来源:大学生新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体育与健康学院
排版:农淇佳
采写:荣凯丽
责任编辑:黄绮思
校对:靳芳卉
审核:许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