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时期广西大学校门
几年前,我曾参与过《大学之魂——中国大学校训故事》的编撰策划,由此,我得知广西大学的校训是“勤恳朴诚、厚学致新”。
据该书介绍,“勤恳朴诚”是广西大学开办之初首任校长马君武亲撰的校训,“厚学致新”是2008年广西大学80周年校庆时征集的校训,合二为一成为广西大学的新校训。
我对广西大学历史知之不多,“勤恳朴诚、厚学致新”,这个广西大学的校训是优是劣,由不得我来置喙。之所以想起写这样一篇文章,是因为我无意中读到一本书,发现广西大学还有另外一个校训。我大略读过几本广西大学的校史和校志,从来不曾听说广西大学有过这样一个校训;另外,我也对全国一些大学的校训略有了解,从来不曾听过如此生动形象、口语化、幽默感的校训,因此,忍不住作此文分享。
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中国有一批有志的知识精英,深入全国各地进行社会调查。大约在1935年2月12日至1936年1月14日期间,中华职业教育社农学团组织了一个国内农村考察团,历经粤、桂、黔、滇、康、川、鄂、皖诸省,行程万余里,费时十月,屡遭艰险,饱尝风霜,困苦奋斗,不断努力,最后终于完成了考察,由向尚、李涛、钟天石、汪本仁、姚惠滋五人合作写出了《西南旅行杂写》一书。
《西南旅行杂写》193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江恒源为其作的序言中称:“(该书)为考察所得之一部分,用生动笔致记述各省特点,而于民情风俗、社会动态、民族实况、农村妇女等项,尤为详尽,叙事全凭真实,不啻写照……”我认真读过该书,知江恒源所言不虚。
正是这本《西南旅行杂写》,提到广西大学曾经有另外一个校训。不妨抄录书中有关文字:
广西大学是广西惟一的大学府,创办于民国十七年,迄今近九年,以“爬坡”两字作校训,大可想见其校风。
对,爬坡,正是这个口语化的词语,是当年广西大学的校训。
广西大学为什么以“爬坡”为校训?
《西南旅行杂写》一书写得很清楚:
所以用“爬坡”两字做校训,是因为该校校址在苍梧对河蝴蝶山。蝴蝶山风景虽秀丽,夏秋蝴蝶特别多,成千成万在山间飞舞着。但山势太广袤,拔出地平近千尺,校舍东西南北分布在山腹或山顶,骑马既不可,乘车更不能,只有靠两腿来步行。一天由东走到西,至少要爬过几处小山头。故以“爬坡”做校训,一方所以说实景,一方藉以励士气。
经此解释,我觉得“爬坡”这个广西大学的校训称得上形神兼备。形,指的就是“爬坡”切合广西大学位于梧州蝴蝶山的地理实景,到广西大学,必须登山爬坡;神,指的就是广西大学置身广西这个偏僻贫穷的省份,想取得好的成绩,同样必须登山爬坡。
除了形神兼备,“爬坡”这个校训还有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特点。“爬坡”本身就是动作,充满动感;“爬坡”又是向上的姿势,很符合学校奋发向上的情态;而把“爬坡”这个口语化校训置于诸如“厚德载物”“实事求是”“诚朴雄伟”“允公允能”“学高为师”这些庄重有余、活泼不足的文言化校训当中,又有一种谐趣而不失其庄重的意味。
这个考察团对当时的广西大学还是有比较全面而且深入的了解的,他们发现广西大学与其他大学相比有两个不同的大特点:
第一是全校男女学生完全军队化,学生依照陆军统制法编成一大队,下分五中队,日常生活依照政府颁布广西中等以上学校军训应守规则来实行。碰见教职员,无论室内或室外,均须行敬礼。早间一听起床号,即须起床整理内务并盥洗,不能迟延一分钟。晚间一听熄灯号,即须就寝不能有声音。男生一律光头,女生不能蓄发披在肩膀上。学生犯规即被送到思过室禁闭几天,直到悔过而后止。出外必须请事假,外出前且须受军事教官检查服装整洁始放行。队有队值日,班有班值日,寝室也有值日员,均由学生轮流来充当,故全校整齐而有序,师生一律穿军装,女生青裙灰布衣,头上戴军帽,西装旗袍简直看不见。吃饭由值日员带着吃,帽子有定位,坐次有定位,吃饭时也有规定,值日员发令始可以开始吃。每周须受军训六小时。男生科目与普通军校差不多,女生一律授以看护学。故学生毕业后不但可以做文事,兼可以任武职。这是广西实行“寓将于学”的好结果。
第二是学生劳作化,每班每周至少作工两小时。作工分暑期与普通两大类:暑期作工,是在暑假内,组织学生作工队,一面坚励其精神,一面用劳作换工资,作为下期学膳费,可谓一举而数得。看该校历年学生作工统计数,廿一年暑期作工者八十人,廿二年亦相等。现有苗圃农场和沙厂地基等,就是暑期作工队干下来的好成绩。普通工作是每周分派学生做。工作分两部:属于农林者,为除草剪枝等工作,历年校区附近树木整理以及刈除蔓草等都是学生平日所担任,花果蔬菜,则是女生作工的结晶品。属于工程者:如大学操场,两个网球场,两里长的一条“大学路”,就是他们自己在平时建筑的。这种劳工化的精神,恐怕在国内其他大学里看不到。(以上全部引文录自该书56—57页)
概括地说,这两个大特点就是军事化和劳工化。军事化,意味着当年的广西大学对学生的管理纪律严明,这是为了适应当时“九一八”事变后的形势,改变中国传统文化人文气有余,武气不足的素质;劳工化,意味着当年的广西大学对学生的培养不仅重理论,而且重实践,真正是既动脑又动手,身体力行,套用一句曾经时髦的语言,就是“与工农相结合”。
这个考察团的成员都是知识精英,对当时中国的大学教育是很熟悉的。他们有两个结论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该校毕业生出路,绝不成问题”,这个结论说明当时的广西大学有很好的声誉,因此毕业生的出路才不成问题;二是广西大学学生“劳工化的精神,恐怕在国内其他大学里看不到”,这个结论说明广西大学的办学有其特立独行的一面,或者说个性化的一面。
爬坡。既是当时广西大学自然地形的直观写实,又是当时广西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的生动隐喻,还是创办时间不长、办学经验不足、优秀教师和学生资源都很匮乏的广西大学现实状况的客观陈述。
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大学尚属“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那么,20世纪40年代的广西大学已经“如日中天”,跻身当时的中国名校。之后经过院系调整,经过恢复重建,如今的广西大学排名基本徘徊于中国高校百名左右。
这个排名显然与历史上广西大学曾经有过的地位不同,也远远不能满足广西今天的经济文化要求,因此,“爬坡”对于今年建校90周年、正在热火朝天准备隆重庆祝的广西大学仍然是任重道远的现实,扩而广之,“爬坡”难道不也是今日广西面临的局面吗?
往期精彩回顾
喜讯!“广西大学”获得了这样的好成绩!
2018级新生必看!这份新生入学攻略真的太!全!面!了!
小西赛后**专访 | 冯君阳:亚运会季军光环的背后
转发!西大骄傲!我校17级学生冯君阳在亚运会上斩获季军!
广西大学
文章转载自当代广西网
责任编辑:卢秋怡
审核:李伟红
小西在等你点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