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雷锋
”今天是第56个学雷锋日,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像一座灯塔,引领着我们“积小善为大善”,无畏行进路上的风浪。
志愿者是一群有着热血和善意的人们,他们身体力行雷锋精神,在不同的地方,为不同的人们,奉献同样宝贵的力量,用爱心铺满社会的角落。
输
何深娇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016级本科生,现任广西大学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曾获2016-2017年度广西大学学生公益组织“积极学生工作者”;2018年度广西大学优秀志愿者;2016-2017年度南宁市大型赛会优秀高校青年志愿者等荣誉。
何深娇从高中时就开始了她的志愿者之途,所以一上大学,她就毫不犹豫加入了广西大学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这个大家庭,延续着她一直热爱着的志愿者事业。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她去过护老院看望老人,参加了校医院新生体检、血车进校等志愿活动,组织、负责了南宁国际马拉松比赛志愿者服务、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志愿服务、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志愿服务……其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她作为领队带领着41名志愿者前往柳州市三江县八江镇的归内村归内小学,在那里展开了为期十天的支教生活。
归内小学有一栋三层楼高的教学楼,里面包含一间办公室和一间小图书馆,教学楼旁还有一个篮球场,供孩子们日常活动。学校的四周被大山环绕着,许多孩子都要走上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
“当时我们支教是住在教学楼的三楼,把桌子挪开,铺上席子就睡了。”何深娇说道。虽然条件艰苦,但是通过十天的“患难与共”,志愿者们不光相互熟络起来,还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这些表面的苦其实都是一种别样的开心。
短期的支教授课其实并不能给孩子们提供太多的知识,所以何深娇认为,志愿者能做的更多是去激发孩子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萌生“走出大山”的想法。
十天其实很短,但这也足够看见孩子的改变。“起初有个很皮的小朋友,他不愿意上课,也不愿意跟人交流。但是当我们主动去跟他聊天,久了他就会跟我们说他内心的想法,愿意跟我们交流。”
支教结束以后何深娇以及其他志愿者仍与孩子们保持着联系,“他们都会亲切地叫我们哥哥姐姐。”她笑道。“五·一”放假时,她还会和志愿者们一起回访归内小学,了解当地情况,看望学校的孩子们。
在当志愿者的过程中,何深娇不仅能接触到不同的人群,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青协这三年以来,她无论是作为最初的参与者或是如今的组织者,帮助他人一直是她的初衷,“虽然身体会挺累的,但是看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就很开心也很满足。”
输
廖晴爽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研究生,南宁博物馆志愿者,南宁市博物馆2018年优秀志愿者。
说起当博物馆志愿者的原因,廖晴爽坦言道:“本科毕业前我自己去青岛旅行,参观了总督楼旧址博物馆,正好碰上一个大一的志愿者妹妹主动给我讲解”,这件事不禁让廖晴爽回想起自己的大一,那时候她就有萌发去旅顺博物馆当志愿者的念头,但是因为坐大巴需要花费一个小时,她就放弃了。“当我听到这个志愿者说她也要花费一个小时的车程时,我就感到非常的羞愧。”于是廖晴爽决定,一定要在自己读研期间去南宁博物馆服务,无论在路上要花费多长的时间。
博物馆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特殊的展现形式,是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廖晴爽作为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她认为投入精力推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她志愿者服务期间,南宁博物馆接待过留守儿童,也接待过国内外领导干部,能遇见不同的人群,成为她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认为每个人在历史艺术文化面前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去感受和学习。所以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给更多的人带去一种文化享受,提高人们的文化自信。
距离廖晴爽正式成为南宁博物馆志愿者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光里,她认识了许多志愿者朋友,听到他们侃侃而谈对博物馆文化的喜爱,看到他们为观众们无偿服务的热情时,她都深深地被打动了。“几乎每一位志愿者到馆服务的通勤时间都非常久,可以说大家都付出了许多。”廖晴爽不禁感慨道。
许多博物馆都是免费对外开放的,南宁博物馆也不例外。廖晴爽希望有更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去了解历史和文化,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到博物馆志愿者的行列中,将文化延续下去。
输
刘雨典
广西大学国际学院2017级本科生,曾去往肯尼亚当国际志愿者。
在马赛马拉国家公园
在去年开学时,刘雨典决定当一名国际志愿者,在征得父母的同意之后,她开始了成为国际志愿者的前期准备。
肯尼亚是一个非常需要老师的地方,与非洲大陆上的其他国家相比而言社会还算稳定,于是便成为了刘雨典支教的目的地。就在她即将出发的前一周,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突然发生恐怖袭击。“当时我父母、家里的老人、熟悉的叔叔阿姨都打电话、发微信劝我不要过去了。”但不知是哪里来的勇气和固执,让她仍旧坚定地想要踏上那片土壤。
刘雨典支教的主要任务是去贫民窟里给孩子们上课,“在还没去之前我的设想是,我们这些志愿者去学校只是辅助教学,然而我错了,这所学校根本没有老师。”她的语气中透露出不可思议和震惊。在没有志愿者的情况下,当地的孩子每天都是在学校自己看书,在手脚架搭建的、房顶全是透光瓦楞板的教室里,孩子们共用着仅有的一套课本。
简陋的教室
孩子们挑出来不会的题
刘雨典所辅导的孩子们明年就要考高中了,在短短两周的支教时间里,她尽量每天给他们讲一套数学模拟试卷,并且把他们不会的题目拍下来,晚上回到住宿的地方写好过程,第二天再带过去给他们看。
走在内罗毕街头,经常有路人冲刘雨典喊“Chinese”,但是拥有亚洲面孔的不仅仅只有中国人。于是她很好奇地问当地人为什么不叫她 “Japanese” 或“Korean”,他们说,因为那里只有中国人会去。
刘雨典和班级的孩子们
图中着牛仔外套者为刘雨典
在肯尼亚的十几天,刘雨典不光感受到了帮助孩子们的快乐,也深刻体会到中国在肯尼亚这片土地上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力。“明年我还想再去一趟,看看孩子们有没有如他们保证的那样考上高中。”她说道。
输
张威威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曾荣获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明星志愿者、福建省优秀志愿者、中国金鸡奖百花电影节短片大赛优秀志愿者、中国精英保险圆桌大会优秀志愿者、中国羽毛球世界公开赛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自2013年参加志愿活动开始,张威威的志愿时长已累计超过1500小时。曾有许多人问过他“做志愿者累吗?”,他答道:“累,但还想去做。”张威威从小深受军属家庭的影响,“奉献”一词早已融进他的血脉。成长路上,“当一名志愿者”逐渐成为了他的目标。
要是仔细列举张威威所获得的志愿者荣誉和参加的志愿者项目,就可以轻易地排满一整张A4纸。
张威威被评选为2018年全国“百佳志愿者”
大学生“麦田计划”暑期贫困山区支教志愿服务是他主要服务的活动之一,也是这个活动,让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孩子们童真的笑脸。“麦田计划”是什么?是希望,是孩子们可爱、纯真的目光,是一声声老师、一声声哥哥的呼唤,当张威威真切地被这一切所包围时,他说道:“那一刻,心暖了,爱化了。”
曾在烈日炎炎下,他背着装有36本漫画书的书包,和同行的志愿者一起,从山脚下开始了“为爱攀登,爱心加我”公益众筹活动中最为艰难的一段。火辣辣的阳光在张威威的皮肤上肆虐,书包的重量无时无刻在考验着他的毅力。在爬往山顶的一路上,他和同伴们互相打气,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将这些快乐和祝福送给山上的孩子们的决心。当张威威将这沉甸甸的希望交给工作人员时,汗水顺势滚落在他那张签了字的纸上,仿佛在证明他悄悄地来过。
张威威生活照
也许很多人看到了他陈列着的一张张证书时,会用“优秀”去形容他,但小西更愿意用“有爱”去赞扬他。他将成长路上所收获到的善意,用自己所认同的方式传递给了更多的人,将爱延续向更远处。
凡人善举其实就出现在我们的身旁,像一层层温柔的海浪,涤荡着我们的心灵,激荡起我们的精神共鸣。
今天,让我们为所有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西大人鼓掌。
往期精彩回顾
寄语“两会”| 听西大人的心声
新学期伊始,努力正当时
经验分享 | 准备考研的西大人,这些你都知道吗?
广西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调剂公告
广西大学
图片、文字来源于受访者
文案整理:黄子洮
编辑:彭镜玮
校对:周丽静
审核:贾琦艳
主编:李伟红
小西在等你点亮好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