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广西扶贫网发《广西资源葱坪村驻村第一书记曹朋:用脚丈量瑶乡,用行动带富瑶寨》一文,并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转载分享。
文章从“进村入户用脚丈量瑶乡”、“生态旅游带富瑶乡群众”、“括展销路壮大扶贫产业”三个方面展开,讲述了我校商学院团委书记曹朋自2018年3月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河口瑶族乡葱坪村第一书记以来,抱着一腔热血投身扶贫一线,开启艰辛而又意义重大的扶贫之路的故事。
现将文章进行转载分享。
曹朋,桂林旅游学院商学院团委书记,2018年3月,受组织委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河口瑶族乡葱坪村担任第一书记。2020年3月,他本任期已满,但他毅然申请连任。“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要和驻村工作组一起,用实际行动带领全村人一起努力,攻坚克难。”曹朋说,只要村里还有一人未脱贫,我就坚决不离岗。
进村入户用脚丈量瑶乡
“七山二水一分田,水田挂在山腰间。”这是河口瑶族乡葱坪村地理和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该村有21个村民小组755户2586人,其中贫困户347户,贫困发生率达46%。为了让瑶乡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他攻坚克难,奔走在脱贫攻坚一线。
刚来村里时,人生地不熟。为了早日熟悉村情、民情,他每天早上带上水、带上面包,徒步进村入户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饿了就在路上喝点水吃点面包充饥。这样一来,一天可以多走几户贫困户,每家可以多待会,帮他们干干农活,和他们聊聊家常。通过与贫困户促膝而谈,了解贫困群众最真实的想法。
走在山间小道,用双脚丈量着瑶乡的每一寸土地,人瘦了,鞋破了,但村里的村情、贫困户的基本信息了然于胸了。走访中,他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家人一样,推心置腹的聊天,用心、用情。如今,他手中的本子越记越厚,心里了解的信息越来越多。
生态旅游带富瑶乡群众
“外面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家里的土鸡、茶叶供不应求,3个月卖了6000多元。”资源县河口瑶族乡葱坪村坪水屯贫困户曹玉珍一边打油茶一边开心地说,“在家养土鸡、摘茶叶、种子,再整理几间空房接待外来游客,比外出务工强多了”。
坪水屯建于清代嘉庆乙亥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2018年已列入第五批国家级传统古村落。该屯依山势连片而建的清一色木瓦结构建筑就有37座,村屯四面环山,进屯的山路蜿蜒陡峭,交通制约着它的发展,它也曾经是有名的深度贫困村。全屯42户178人,其中贫困户17户66人。
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旅游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曹书记结合瑶乡实情,组织驻村工作组深挖少数民族风俗及当地特色资源禀赋,并先后10余次邀请桂林旅游学院教授组成的专家团,深入瑶乡调研指导生态旅游发展。
从2018年开始,坪水屯利用房前屋后的老茶树及浓郁的盘瑶特色文化,举办以“闻茶乡·品坪水·助脱贫”为主题的采茶节,邀请四方嘉宾前来赏古树、品古茶。通过举办采茶节推进“特色产业+文化+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打造了以坪水屯为代表的“山清水秀、休闲农家”旅游品牌,已成为该县瑶族特色文化乡村旅游示范点,带动瑶乡群众由卖农产品到卖风景、卖文化,目前,该屯17户贫困户66人已全部脱贫摘帽。
曹朋随时随地开展帮扶工作
拓展销路壮大扶贫产业
“受疫情影响,不能外出务工,自己在家摘的茶叶、养的土鸡又无法销售,真是愁死我了。好在曹书记千方百计帮我拓宽销售渠道,帮我卖了1万多元的百合粉、子、土鸡、茶叶等。”河口瑶族乡葱坪村贫困户刘让珍高兴地说,2020年,我计划在家种6亩红薯,种3亩子,养100只土鸡。
为打通瑶乡农产品销路,每到周末,曹书记都会把收集到的瑶乡土货一份一份打包好,带回桂林完好无损地交到订货人手中。为了让订货人能吃到土货该有的鲜甜味道,他还当起了美食顾问,将土鸡如何炖煮、红薯粉用什么温度的水烫、烫多久、子如何做味道最好等美食“密码”一一奉献给订货人。如今,曹书记已经将瑶乡土货卖到了桂林、南宁等地,让更多的城里人吃到了瑶乡美食。
在疫情防控期间,曹书记一边抓疫情防控战“疫”,一边抓复工复产“带货”战贫。先后代销百合粉25斤、茶叶100斤、子220斤、茶油10斤、土鸡10只、鸡蛋300个、灵芝5斤、红薯干120斤、红薯粉50斤,累计“带货”金额达20300元,实现了战“疫”战贫双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找准适合村里发展的项目,更好的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他一边找企业,定产业方向,一边召开村两委会议,选产业项目。先后带领村两委班子及贫困户代表考察玉林春茂集团三黄鸡养殖、资源黑鸡养殖等项目。
经过仔细对比,认真研判,目前,该村已探索出一条以生猪养殖、土鸡养殖为主,生态旅游为辅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真正将“输血”扶贫变成了“造血”致富,全村贫困发生率由40.7%降到0.5%,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曹书记也因此获得2019年资源县优秀第一书记、桂林市第一书记产业扶贫示范村等荣誉。
END
排版 | 雷凯文
来源 | 广西扶贫网 学习强国
审核 |李琪 四维新媒体工作室官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