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教学科研型单位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
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咨询电话:0771-3260137
学院网址:http://msy.gxun.edu.cn
微信公众号:广西民族大学民社学院
· 01学院概况·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成立于2003年7月,现拥有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人类学5个本科专业,学科教学(历史)、文物与博物馆2个专业硕士点,民族学、中国史2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点以及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学院办学基础雄厚,拥有17个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7个实验室、1个资料室、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1个民族博物馆。一直秉承“民族性、国际性、区域性”的办学特色,办学成就突出:民族学是国家级一流本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广西一流学科和广西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在中国南方与东南亚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领域成就斐然。2017年荣获 “广西工人先锋号”。
学院办公楼外景
民族博物馆
· 02历史沿革·
学院是由原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社会科学部的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和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以及政法系的历史学专业整合并组建起来的教学科研型单位。
原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前身是1953年7月17日设立的民族研究室。1984年8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批准民族研究室升格为民族研究所。1997年,更名为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1988年招收第一批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专科生,1995年招收第一批民族学专业本科生,1999年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目前,学院仍保留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的牌子。
1960年,历史系创建,首次招收本、专科生。2000年3月,社会科学部申报社会学专业,于2001年9月开始招生,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2个方向。2002年9月,社会工作专业获准招生。2003年7月,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4个专业及师资力量整合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学位办将人类学学科列为重点培育学科,2011年获批设立人类学专业,并于2012年开始招生,2014年成为国家民委特色专业。
2014年,民族学博士点招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立。至此,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博士后人才培养平台。
· 03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54人,具有高级职称35人,博士学位38人,博士生导师13人。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人,广西优秀专家2人,广西教学名师2人,广西优秀教师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2人,广西文化名家2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广西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
学院教职工合影
·04科学研究·
学院科研成绩突出。拥有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特聘专家岗,4个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2011协同创新”培养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基地和平台,有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85国家哲学社会学科创新基地“南方工作站”等多个与外单位合作共建的科研平台。2016年以来,学院教师共承担207项国家/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项;出版著作65部,发表论文262余篇,荣获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5项。
· 05国际交流·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曾先后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课题合作、资料交流、人员互访讲学与考察活动。学院与日本大阪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老挝新闻文化部文化研究所、越南汉喃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学院先后举办了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广西世居民族论坛、中马双园合作研讨会、海外华人与中国侨乡文化学术研讨会、全球Diaspora(移民社群)面临的挑战和方向国际学术大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为我院与国内外学者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师生来访
· 06人才培养·
学院办学定位紧紧围绕“民族学”学科平台,突出“民族性”的办学特色,以“大民族学”学科理念为指导,以“民族化、区域化、国际化”为目标,培养民族地区具有广阔理论视野、扎实学科知识及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综合人才。学院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开展“书香民社”读书活动月、“相思湖畔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我思故我在”民族学人类学学术竞赛以及不同主题的学术讲座。各专业实行导师制,由导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指导学生参加读书学习、社会实践、课题申报与写作、学科竞赛等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生一艺”的技能。通过教师的细心指导,我院学生在专业学习、竞技比赛等方面获得显著成绩。近五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创新创业项目59个;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三届获全国三等奖;迄今为止,共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铜奖1项,广西赛区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3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辩论赛、教学技能比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和创新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中也多次获奖。同时,学生考研氛围浓厚,近三年本科毕业生考研率突破50%;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坚持全员参与,全程指导的原则,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历年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历史学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
优秀校友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铜奖
· 07专业介绍·
民族学
民族学学科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学科、广西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广西一流学科、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广西唯一民族学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本学科拥有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设有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民族学本科专业系学校民族政策保护性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田野相结合,注重传授和创新田野调查民族研究的方法论和现代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形成了跨国民族、华人华侨、壮学与瑶学研究等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是广西乃至全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的重镇。
历史学
历史学是学校老牌学科,该学科突出民族特色和广西地方史特色,并融合师范性质,为广西培养了一批合格的教师和干部,是广西办学水平最高的两所学校之一。
本专业为师范兼非师范类专业,着力培养掌握历史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熟悉民族理论政策,具有民族情怀,适应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工作的人才,同时打造广西边疆和泛北部湾以及周边国家历史地理和文化的研究特色。
社会学
本专业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地教学相结合,注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传授和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并从观念上培养学生区域性意识,从而培养区域性具有宽广社会学视野、扎实理论知识和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 08优秀学生·
赵群鹏,2016级历史学专业学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担任团委学生会副书记、曾获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毕业后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现在在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
曹传奇,2018级人类学专业学生,中共预备党员,现任广西民族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执行主席、学生社团管理中心副主任。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比赛及志愿公益活动,多次获国家、自治区级奖项。
孙妍琰,2015级民族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品学兼优,多次获得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被评为“2019届广西普通高等教育优秀毕业生”。现任广西民族大学团委学生副书记、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本科党支部书记。
张雪娇,2016级社会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品学兼优,2019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获得“三好学生”。
韦雯,中共党员,2016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任学生会副主席等主要学生干部。获广西民族大学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2020年9月进入广西大学读研。
了解更多信息请扫描下方学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