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北京时间22日0时48分,全球累计确诊超过2253万例,疫情形势依旧十分严峻。如何看待全球疫情走势?进口冷冻生鲜包装屡次检出新冠病毒阳性,如何应对?疫情会在秋冬季卷土重来吗?21日晚,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作客《新闻1+1》节目,进行权威解读。
1.过去51天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一直存在,疫情境外输入的风险是否会加大?
吴尊友: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最大的风险点来自境外输入病例。数据显示,3月至4月,我国出现了第一波境外输入病例引发的疫情高峰;5月至6月,情况有所缓解;7月后,境外输入病例又有所增加。从全球范围看,全球疫情数据自3月后一路上扬,对我国的疫情防控造成了巨大压力。
2.各国逐渐放开国际间的人员流动,这会加剧疫情传播的风险吗?出国人员需做好哪些准备?
吴尊友:在应对境外输入病例方面,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可以说,只要境外输入病例数和需要隔离的病例数在可控范围内,就不会引发输入病例的局部传播。
出国人员首先要了解目的地国家的疫情情况,如果该国疫情情况较好,可以前往,抵达后要严格遵守当地的防疫要求。此外,戴口罩、勤洗手、通风、保持距离,这些基本的防护措施必须要坚持。
3.如何看待近期几个复阳病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病例1:河南信阳复阳病例
吴尊友:根据调查,该病例在日本入境时做了快速检测,这种检测与常规的核酸检测不同。7天后,该病例在日本进行了第二次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当地疾控部门对其所接触的环境和人员进行了跟踪调查,均呈现阴性。我判断,该病例在日本首次诊断呈阳性其实是假阳性病例。
■病例2:北京复阳病例
吴尊友:该病例的情况早在1月至2月的那波疫情时出现过,当时比例比较小。我们对该病例的核酸阳性病毒进行了培养,并没有培养出活病毒,意味着不具备传染性。对其相关密切接触人员和环境的检测,也没有发现阳性病毒。
4.人体自身抵抗力有限,而疫苗的功效也不能一劳永逸,该怎么办?
吴尊友:人类感染不同病毒产生免疫力的持久性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会产生终生保护,但有的人产生的免疫力却十分有限。目前,通过对其他冠状病毒免疫力的观察,一般可以维持6至12个月。新冠疫苗并不能终生免疫,只有一段时间的保护,只要多次接种就可以达到预防效果。
5.纵观北京和大连的疫情,溯源工作有哪些新进展?
吴尊友:北京这波疫情基本上排除了动物传人的传染路径,也排除了外部感染病例进入新发地市场的可能性,专家推测是多种进口水产品及其外包装持续污染所致。工作人员接触了这些污染物,造成最初的接触感染,最后形成了人传人的综合传播模式。目前,大连这波疫情的溯源工作还在进行中,相信很快就会有结论。
6.近来,多地出现进口冷冻生鲜产品包装表面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情况,是否出现了第三种传播方式?
吴尊友:其实,近期出现的这些病例,还属于人传人的模式,并不属于第三种传播方式。在疫情早期,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就冷冻生鲜产品包装而言,病毒在其表面可以长时间存活,这加大了从业人员感染的风险,进而加大后续传播的几率。
7.国家卫健委日前推出第八版诊疗方案,您关注什么?
吴尊友:第八版诊疗方案增加了我们对新冠肺炎的一些新认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出“接触污染的物品容易造成感染”。此外,方案还指出,潜伏期病人发病后的5天内传染性较强,这对于传染期的认知更加精准。(第八版诊疗方案>>>)
8.秋冬季快到了,疫情还会卷土重来吗?威胁有多大?
吴尊友:全球疫情仍然处于高流行的态势,这种态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秋冬季也是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新冠肺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也会变得更加困难。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已经有了控制疫情的有效方法,这个秋冬季不太会出现像武汉早期那样的疫情。此外,预计到冬季时,我们还会有新的武器,那就是新冠病毒疫苗,相信对于我们防控疫情也是大有裨益。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指 导 | 谢曼妮
责 编 | 喻丹丹
小 编 | 唐 仪
转 载 | 央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