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名教师需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者。”
这是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刘伟从教8年的心得。
刘伟在实验室进行科研
选择成为教师,将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学生
2014年9月,刘伟从北京化工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贵州理工学院任教。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幸受教于许多有学识、有才华的教师。他们生活中豁达乐观,学术上又态度严谨,我不仅从他们那里学习到专业知识,还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传播知识带来的快乐。这也让我萌生了成为一名教师的想法。”
然而,年轻的刘伟第一次授课,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和顺利。
“初为人师没有授课经验,为了合格地上完一堂课,光备课就用了好几天,‘备课’也被弄成了‘背课’,2节课100分钟的内容,我都背诵下来,差不多精确到分钟,用了比博士答辩还多的精力。”刘伟说。
结果,当刘伟站上讲台后大脑却是一片空白,云里雾里地完成了第一课。
刘伟并没有气馁,“选择成为一名教师,是想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学生,我需要做得更好。”
大学时导师们精彩纷呈的教学效果,成为了刘伟教学上的学习榜样,鞭策着他不断钻研。与此同时,学院对青年教师的成长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规划,也帮助着刘伟迅速成长。
刘伟在授课中
大胆改革和尝试,发挥课程最大价值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常常感觉经典的材料学教材和教学资源比较侧重基础知识,与应用存在一定的距离,特别是与当下贵州提出的新型工业化目标有距离,传统授课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通常一个班就少数学生可以专研专业课程。”刘伟说。
为了发挥课程对学生构建知识的最大价值,刘伟勇敢迈出舒适圈,积极挑战传统,对课程内容和讲授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
在刘伟看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如慕课、AR技术、混合式教学等概念不断涌现,蕴含这些概念的现代教学方式更加适合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
为此,他创新制作了材料学的AR教学资源,让知识和难点在书本上以3D方式“活”了起来。
自2017年以来,由刘伟自主制作的2门在线慕课课程《神奇的材料世界》和《高分子物理》,相继在全国最大的中文慕课在线网站“学堂在线”上面向社会开课,获得良好的教学评价和社会肯定。
其中,《神奇的材料世界》课程是贵州省一流课程,也是贵州省高校首批上线“学堂在线”平台的慕课课程。
据介绍,相比于传统课程,历经5年教学改革的《神奇的材料世界》和《高分子物理》课程独具特色,积累了大量的现代化课程资源,为学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讲授《高分子物理》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每个知识点和理论在我国多项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中的应用,再以工程延伸到民生福祉和民族复兴,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知识与国家发展的密切关系。”刘伟介绍说,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完成了课程和思政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育人和育才相互促进。
如今,刘伟已出版材料学科相关教材和专著3部,并根据教学改革经验发表多篇教改论文,其中核心教改论文2篇,教学成果日益丰硕。
学生们通过手机登录雨课堂进行学习
不断学习创新,让教学和学生学习同频共振
刘伟在科研方面主要是进行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目前已发表相关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收录20余篇,SCI收录20篇,发明专利4件。
同时,他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科技厅项目1项,贵州理工学院高层次人才启动项目1项,以及多项高分子材料研发横向项目。
在刘伟眼中,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不仅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学生,还可以与年轻的同学们一起钻研课题,实际解决一些新材料发展中科学和工程方面的问题。
他带领多名学生参与科研,一起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独立撰写专利和文章的能力。同时,他还关注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提高学习潜力。目前,已培养学生独立发表多篇SCI论文及核心论文。
2016年,刘伟获贵州理工学院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7年,获贵州理工学院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获贵州理工学院优秀教师荣誉表彰;2021年,获贵州理工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朝着自己的目标,刘伟不断砥砺前行着,从教学“小白”逐渐成长为教学名师。
“我现在越来越有一个感触,我们的教育随着时代在剧烈变化着。”刘伟说,教材上的文字数码化了,定义和公式图像化了,学生的阅读网络化了,学习方式视频化了。“不同的学科,比如医学、材料学、化学、地质学、电子学,知识点相互交融的频率越来越高。”
面对新时代、新情况、新要求,如何完成立德树人的重任?如何把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如何让教学和学生学习同频共振?成为刘伟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我们每天都在面临知识更新的需求,也在适应着新一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刘伟表示,接下来将与教学团队继续开展课程建设,探索混合教学的灵动、探索慕课教学的技巧、探索教学心理,让课程更加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同时,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为指引,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成为合格的教育者。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