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通知批准,我校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徐路博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食品掺杂假冒的无目标检测新方法:一类偏最小二乘与应用研究》(证书号21665022)喜获结项。
▲结题批准情况(截图)
食品掺杂假冒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来我国食品掺假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公众安全,如“苏丹红”“三聚氰胺”“马来酸”“塑化剂”等未知和非法掺假物层出不穷,而传统检测方法大多属于“有目标”检测,只能对已知成分进行检测,因此陷入了一种“掺假-危害-检测”和“新掺假-危害-再检测”的被动检测、不断循环的困局。
▲我校徐路博士在国际会议上交流OCPLS相关方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的资助下,徐路博士率先在国内开展食品、药材掺杂假冒的无目标检测方法学研究,提出了一类偏最小二乘(OCPLS)等多种新型化学计量学方法,并发展了相关算法的MATLAB工具包,经来自中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阿根廷、巴西、波兰等国内外同行的使用和测评,受到了一系列好评,在国内外化学计量学界获得了一定关注和知名度。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已将OCPLS用于花生油、芝麻油、蜂胶、藕粉、木薯粉、板蓝根、奶粉、酸奶、葛根粉、天麻、蜂蜜、多种果汁、灵芝、燕窝、塑料制品、奶制品、多种植物油、肉类、调味品、坚果粉末等的掺假检测,均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我校徐路博士在国际会议上交流OCPLS相关方法
偏最小二乘法(PLS)是由化学计量学的创始人之一、瑞典工程院院士S.Wold教授于1970-1980年代建立,是公认的化学计量学的基石。有国外学者认为,OCPLS在理论上比目前最流行的经典方法软独立模型类簇法(SIMCA)更具优势。考虑到PLS在整个化学计量学学科中举足轻重的地位,OCPLS作为其重要分支和扩展,将来有可能在化学计量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中占据一席之地。
▲我校徐路博士在国际会议上交流OCPLS相关方法
徐路,男,理学博士、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三级教授,贵州省第8届省管专家。徐路博士师从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湖南大学原校长俞汝勤院士,刻苦钻研化学计量学方法和应用相关研究近2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计量学、绿色化工计算、食品分析和中医药信息学等。他担任我校生物化工研究团队带头人,贵州省传统医药信息化与智能化开发利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带头人,主持科研项目6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高水平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论文总被引次数达1000多次。
●侯长林教授在一级期刊《教育发展研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侯长林教授在一级期刊《教育发展研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铜仁学院课题组发表了评价天然黄酮金属螯合物制备的最新研究成果
●铜仁学院杨春君博士在重要期刊《故宫博物院院刊》发表学术论文
●铜仁学院朱存红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喜获结项
●铜仁学院龙红霞教授在重要期刊《中国教育学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龙禹
编辑:张朝飞
审核:叶 丹
整理: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