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2021年贵州省“最美劳动者”
是贵理工“最美劳动者”的代表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用最真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教师的天职
默默奉献
以双肩扛起责任,用汗水耕耘收获
让我们一起向“最美劳动者”致敬
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 教授
针对课堂教学,陈燕秀率先引入清华大学电路原理MOOC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式教学”,通过针对性教学设计及教学资源建设将清华大学优质资源落地于贵州理工学院,取得良好教学成效,在此期间,将原创教学资源无偿提供给十余所高校共享,帮助其有效推进课程建设,2017年,原创教学资源《电路原理导学》正式出版,2020年《电路原理》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提升课程育人成效,课堂内外,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为学生答疑解惑,提升育人温度,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率领教学团队录制在线开放课程,选课人数达5万余人,应邀参加各级教研会议作报告40余场,赴50余所高校进行专题讲座,与清华大学合编教学专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利用慕课资源实施翻转课堂的实践》并进行成果推广,扩大成果共享受益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
龙汉生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放在第一位,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培养地方性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贵州本土需要,将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岑巩注溪—剑河南明铀矿整装勘查》项目为我省第一个大型铀矿床的勘查突破提供了直接指导和勘查靶区;主持完成《黔中白马洞铀多金属矿床再研究》,项目将为我省类似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的勘查提供科学指导。2020年起担任湄潭县复兴镇观音阁村驻村第一书记,全面完成各项脱贫攻坚工作。
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刘松认真做好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服务等工作,积极探索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依托实践沉淀理论性成果,在《长江丛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篇,参编著作《贵州工业发展概论》《大学治理研究》《新时代贵州精神与脱贫攻坚研究》;参与2017年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大生态战略背景下贵州旅游扶贫模式研究》,《县域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以盘县为例》项目获贵州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立项。在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岩塘村任工作组组长和第一书记期间,足迹遍及全村每一个角落,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对症施策,解决贫困户、低保户、留守儿、空巢老人、残疾人等民生痛点,配合村支两委协调解决岩塘村发展资金60余万元。
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化学工程学院连续3年进入学校绩效目标考核第一等次,连续2年到账经费突破300万元,高水平学术论文持续维持在17篇以上。唐安江主持国家基金项目1项,主持一流平台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双万”计划中的省级一流专业1项,结题教育厅平台项目1项,科技厅攻关项目1项,持续深入推进科研工作向深向纵发展,推动更多科技成果有效性转化。成功承办了第20届全国固态离子学会议暨新型能源储存与变换材料及技术国际论坛,包含3名院士在内的830余人参会,提升了学校影响力。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学生就业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准。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贵州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首届青年创业奖获得者。作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刘恒想学生所想,为学生所谋,主动出击,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发展平台,积极组织大学生“双创”项目,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重点1项,省级5项,校级8项,校级培育8项。鼓励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及以上各类专业竞赛,在贵州省第26届优秀广告作品评选中获银奖1项(金奖缺失)、铜奖4项、优秀奖4项。同时加快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满足本科实验教学需要。
排版:廖洪鑫
一审:姚楠
二审:巫 敏
三审:李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