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红色记忆丨贵州医科大学的“生命之书” ——生命科学馆小史(十八)

贵州医科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校史·红色记忆丨贵州医科大学的“生命之书” ——生命科学馆小史(十八)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编者按

贵州医科大学创立于抗日烽火之中,成长于新中国五星红旗之下,发展于奋进的改革年间,壮大于新世纪初年,奋进在美好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望学校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探寻贵医血液中流淌的红色基因。守正初心,始终不忘来时路,思创未来,坚实迈进新时代!

生命科学馆小史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始建于2002年,最初建在北京路校区基础医学一号楼,面积700平方米,标本800余件。2014年10月,生命科学馆迁址大学城校区,目前标本约1000余件。

生命科学馆展示了贵州医科大学建校以来基础医学学科收藏标本之精华,大部分标本为学校教职工亲手制作。作为学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学校服务公众、展示教学科研积累和精神积淀的一个重要窗口。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在80余载斗转星移、寒暑交替的漫漫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学校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教研室的老一辈专家林绍文、李贵真、金大雄、孟庆华、梁智明、顾以铭、王菊生、毛克强和陈汉彬教授等以及他们的几代学生和助手们留下了大量的医学生物标本,从栩栩如生的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到针插的昆虫标本、瓶装的水生动物、玻片封装的寄生蠕虫等应有尽有;在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老专家荣鑑古、杜树人、陈运文、杜卓民、何树云等老专家指导下,这两个教研室的老师们也积累和制作了大量人体科学标本,包括数量浩瀚的人体全身、骨骼、部分肢体、各种器官以及各种珍贵的胎儿实物标本。此外, 还有珍藏的明清时代的古尸以及老院长杨洁泉教授高风亮节、留给后世作教学用的遗骨等。

贵州医科大学

若仔细观察这些标本,还会发现许多来源珍贵,制作精良的标本,例如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的、由蹬骨和锤骨组成的精美听骨链,又如像珊瑚树一般、利用活体注塑技术制成的脑内血管网等等,简直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呕心沥血制作它们的贵医老一代技术员们,如:解剖学教研室的贾宝山、病理教研室的邓传静、寄生虫学教研室的邓传华等。这些标本不仅是老一代贵医前辈留给后世的教学财富,也是他们“诚於己、忠于群”献身科教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

为了让这些珍贵的教学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推动新世纪教学改革的深入,同时也为了铭记前辈的业绩,2003年在筹备建校65周年暨“申博成功”庆典的活动时,学校拨出专款,在新建的基础一号教学楼划出700余平方米场地,支持基础医学院将分散在生物学、寄生虫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法医学等教研室的教学标本集中起来,统一建设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博物馆式的生命科学馆。在投入建设的几个月里,几个教研室的老师和技术员同志们埋头苦干、甘于奉献,克服种种困难,精心制作、细致修复标本,日夜奋战,终于在当年11月院庆前夕胜利完工。

生命科学馆建成后,立即在学校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在校内,作为几个基础医学教研室的生物医学形态学实训中心和标本展览中心,在教学改革和实验课教学实践中起到了强大的服务教学功能;对校外,展示了贵医作为一所老校应有的丰厚学术积淀和科学财富,成为展示学术形象的最佳窗口,不仅被社会各界广泛称道,还被省市多个部门列为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

贵州医科大学

2003年学生在生命科学馆参观

2014年,生命科学馆随学校主体搬迁至大学城新校区,生命科学馆坐落在学校文化展览馆内一层。基础医学院各教研室的老师和技术员同志们群策群力,大胆创新,用心设计每一个细节,细致包装每一件标本,精心搬迁,很快完成了全馆的调整、扩建和升级改造。新馆的占地和标本数量均有大幅度增加,占地扩大到1500平方米,标本扩充至2000件以上,并新建了科普展区,利用三维投影、多媒体和图文等普及基础医学各学科知识;照明和通风配备更为先进的系统;充分考虑对外开放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使开馆时间从旧馆每周开放2次、每次3小时,提升为7×12开放,即每天(包括节假日)从早上8点开放到晚上8点。年均参观量逾2万人次。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生命科学馆在贵州省内发挥着重要的科普作用。不仅是本校师生频繁光顾的场所,也是花溪大学城其他高校的学生最熟悉的场所之一。周边及贵阳市居民、中小学生经常来馆参观。该馆得到参观者高度评价,贵阳地方媒体、新媒体曾多次报道。生命科学馆为基础医学学科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科普宣传的成功范例,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肯定,现为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贵州省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贵州省高校党员教育基地;2005年获贵州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获贵州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生命科学馆中一件件精美的展品,是贵州医科大学教职工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他们崇高敬业精神的体现,值得铭记。

贵州医科大学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图文:整理自《敬往思来—贵州医科大学八十年文史集萃(1938-2018)》

文字:杨明

排版:陈名菲 刘剑

编辑:李牧 李菡逸

审核:陈颖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贵州本科院校-贵州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贵州医科大学-校史·红色记忆丨贵州医科大学的“生命之书” ——生命科学馆小史(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