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位博士,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用科学的方式为学生指引未来的方向。她还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积极投身科研,追求教育科研两不误。这位年轻美丽的巾帼教师,正通过满腔青春热血,以科研之果助教育之力,用探索的精神激励着教育人,在师院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着最美的芳华。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周光红博士,现为地理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系主任及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GIS在地形领域的应用以及前寒武纪地层学研究,主要承担《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数据库原理》等课程教学。在学校2020年度“创先争优”活动中,周光红被评为“优秀教师”。周老师还荣获了“双师型”荣誉称号和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教育要把握好大方向,处理好小细节
“教育者要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教育人,把握好科学教学的大方向,处理好教育工作的育人问题。”周光红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更要用科学的方法传授知识。这是她对教学的认知,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在这样的准则下,周光红课前认真备课,严谨的对待每一个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周光红在课前五分钟会带领学生复习前面的知识点,课堂的最后五分钟会和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她认为:“不论是课前的五分钟,还是课堂最后的五分钟,都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科学地帮助学生及时对知识点查缺补漏。
周光红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更要用科学的方法传授知识
周光红说:“教学时从每个学生出发,让学习的人好好学习,让学做事的人好好做事。”上课时她会特意去调节语速,让学生有时间吸收知识点,学会自主思考。课后她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只为等待那些有困惑的同学鼓起勇气邀请她一起去解决困难。周光红表示:“我很乐意为他们答疑解惑,当他们带着疑问找我时,他们就成了问题的发现者,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当她发现学生的思想出现问题时,她会耐心地引导,用知心大姐姐的身份和学生谈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倾听学生的心声,尽心尽力帮学生解决问题。
周光红耐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探索中发现问题
用严谨的态度处理问题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科研之路遍布荆棘,科研者更是每天都在跟困难战斗。但在周光红看来:“遇到问题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这样的探索精神在科研过程中就像是周光红的“兴奋剂”,她认为:“做科研是对未知的探索,没有人知道这个东西,只有你自己去做,自己去摸索,才能得到答案。”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下,周光红在科研的路上勇往直前,不仅发表了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科技厅项目,更是取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
周光红和其他科研者进行实地考察,采样分析
严谨的态度是做科研的另一重要条件,周光红始终以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慎之又慎的工作态度为标尺对待日常的科研工作。在“石漠化恢复”这一科研项目中,周光红需要对贵州的石漠化程度和气候情况给出相应的恢复建议。她从植被长势着手,对其空间、地质背景、地理背景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查阅资料、阅读文献,深入研究石漠化形成的原因。此外,她还进行实地考察,采样分析,将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总结规律,给出相应的恢复建议。周光红说:“地理信息科学这门学科的科学性,要求我们要以严谨的态度去对待,用求真求实的态度去做科研。”周光红对待未知,积极探索;对待实验,细致入微。正因如此,她在科研的路上永不停歇。
科研和教育相结合,二者相得益彰
周光红认为:“科研做得好的老师,她的教学也能做得好。”周光红将教学和科研相融合,把科研的第一手资料与学生分享,让学生充分利用前沿知识学习。她还会时常转发一些专业的学术报告让学生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乐于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她总是告诉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不要去惧怕它,而是想办法去解决它,在解决它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些新东西。”周光红教会学生冷静处理问题的方法,正确看待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光红和同学们交流,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问题
周光红一直致力于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培养,让学生成长为善于思考、综合能力强的人,这也是她对于教育的坚持。“在反思中扬长,在前瞻中创新”这是周光红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她对学生的期望。周光红用科研之果一步一步地为学生们引路,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态度去对待问题,让学生学会享受艰苦攀登的过程。
周光红以勤为基,以韧坚守,在教育一线持续发力;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和风雨无阻的精神在科研之路探索,让科研和教育更好的融合,用科研之果为教育助力。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出品
文字 | 杨孟华 彭欣怡 吴研
图片|谢湘荭 张丽萍 张晨
编辑|訾艳情
审核| 严兴诚
责编| 薛 璞
小微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欢迎投稿至邮箱:dwxcb@gznc.edu.cn
你的赞和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