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日晚,贵州播雅书院院长、我校外聘“双创”导师、《武威石乐谱》中华古诗文吟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石行在阳明书院开展题为《吟诵“见”中华古诗文之美》的专题讲座,开启了我校与贵州播雅书院“问道阳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育工程”第一讲,讲座从“吟诵在古代、何为吟诵、假如我们不会吟诵,我们会错失什么以及现场吟诵”四个部分使在场师生从吟诵体会了中华诗文之美。学校校长助理、阳明书院执行院长黄晓儒以及学校各系部师生代表共计80余人参加了讲座。
石行首先从“中华的古诗词及思想对国外的影响、我们中国古人读书和我们今天的人读书是否有区别、古代人说话我们能听懂吗……”等四个方面刷新了在场师生对中华古诗词文的认知。他列举了吟诵在古代殿试考试和苏东坡提出的吟诗作词时“三分诗,七分读”等丰富的例子,体现了吟诵在古代的重要性和日常性。石行强调,中国声读系统与西方音乐体系存在“字”统帅“调”和“调”统帅“字”的区别,并且吟诵是中国人最传统的读书方法。学会吟诵,不仅能使我们正确了解汉语语音的古今差异,也能很好地理解和体会古文诗词中的感情。
讲座中,石行用贵州话读出例字“绿、街、斜、衰、吃、我、间”,并给在场师生分析了汉语语音的古今差,现场吟诵了《回乡偶书》和呈现并讲解了《武威石氏乐谱》中的读音说明。同时,用“春风-春阳-春雨-春日”为例,阐述了汉语声调“平上去入”的演变,给出了“平长仄短,平韵仄扬韵悠长”以及《传统四声》中“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的吟诵规则。
石行说,吟诵就是唱中国人自己的歌。他依次吟诵了《静夜思》、《江南可采莲》、《游山西村》、《村居》、《将进酒》、《赠汪伦》、《长歌行》、《诗经·关雎》、《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三字经》、《论语》、《祝英调》(贵州版)及《蓼莪》等古诗文,每一次吟诵都深情而有代入感,其中《蓼莪》的吟诵深深触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内心,依稀能看到大家的眼眶红了。
黄晓儒总结到,石行院长的讲座形象生动、生趣幽默,他情真意切地吟诵和风趣幽默地讲授,让我们享受到了一场中华传统音乐盛宴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对中华古诗文的认知,很大程度地激起了大家对吟诵和中华古诗词的兴趣与热爱。希望大家通过吟诵读懂古诗文,共同从中华古诗文中挖掘古人的兴致之美、意境之美和性情之美。
讲座结束后,各位师生纷纷表示,讲座精彩绝伦、惟妙惟肖,通过参与此次讲座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一些吟诵规则,同时还掌握了发音时只有字正腔圆才能使得声音圆润的技巧。石行院长这场精彩的讲座不仅呈现出了吟诵和中华诗文的魅力,更是展现了读书后散发出来的魅力,使得在场师生获益颇丰。
据悉,此次讲座是我校与贵州播雅书院共同打造的“问道阳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育工程”启动后的第一讲,接下来,阳明书院将每月举行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
来源丨党群工作部
编辑丨余文捷
责编丨李玲
审校丨韩雪
编审丨吴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