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学院校长陈云坤讲授开学第一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贵州省三大战略行动之一。
时代有需求,高校有担当。安顺学院主动适应国家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需求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开展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要振兴,教育要先行。教育要振兴的关键在教师。安顺学院在着眼解决培养什么样的地方性应用型人才,才能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贡献,弥补教育要振兴的短板缺失,安顺学院有自己的思考和独特之处。“国培计划(2021)”中小学紧缺学科骨干项目再次落户安顺学院,近日,安顺学院校长陈云坤接受贵州日报专访,谈乡村振兴与教育振兴如何实现同频共振。
01
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特教师资”
问:“国培计划”再次落户安顺学院,聚焦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在过去此类项目几乎成为学校的名片,其原因是什么?
答:乡村振兴必谈教育振兴,教育要振兴首先需要解决教育发展中薄弱的特殊教育问题。特殊教育是关乎社会公平正义,标志社会文明程度的教育。说其薄弱是因为这类教育在过去发展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从事特殊教育行业的师资缺失。除了通过全日制教育培养专业特殊教育教师外,通过充分发挥学校师资优势,为省内特殊教育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一直是学校努力的方向。
安顺学院作为省内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摇篮,在过去的贵州省第一期和第二期“特殊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安顺学院从参与计划的制定开始,当仁不让的成为省内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努力做好全省特殊教育规范发展的智力支持。从2011年全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在安顺学院挂牌开始,学校就承接了历年来的特殊教育“国培计划”项目,过去的10年中仅仅在安顺学院受训的全省特殊教育师资就达到了1000多人,从安顺学院走出去的特殊教育师资也达到近四千人。应该说,安顺学院不仅现在有能力办好特殊教育“国培计划”的相关项目,在未来也能为全省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之所以有这个底气,是因为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学校都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学科的发展,安顺学院的特殊教育专业在2011年被评为贵州省第一批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同年,特殊教育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5年还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投资6250万元的特殊教育康复实验大楼和国家财政投资150万元建设的特殊教育教学实验平台。在《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依托安顺学院,加快建设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今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还拨付了1100万元建项经费用于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所需的设施设备及学科建设。
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丰富课程实践,服务社会
问:我们知道特殊教育一直是安顺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请您谈谈贵校是如何做的?
答:所谓特殊教育,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也就是说,让特殊需要的儿童怎样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怎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怎样发现,培养天才儿童,这些都是特殊教育学的研究范畴。
特殊学生相对于正常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在教学前必须进行教学诊断归类,为他们提供更科学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安顺学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德育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残障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工作,培养残障学生热爱人生,正视生命的态度和品质,为他们回归社会,提高生命质量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二是提高基本技能水平,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进行游戏教学有效地促进特殊学生的智力发育,对身有残疾的学生给予关心和帮助。三是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由于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存在差异性,教授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特殊儿童的关注,真正为特殊儿童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在不断地教育中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与普通人群一样接受社会的考验与挑战,并发挥特殊儿童坚韧不拔的优势特征。四是用兴趣激发特殊学生,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特殊学生往往存在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等不良的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去消除这些不良心理,引导他们构建健康的心理环境。培养特殊学生兴趣,激发残疾学生的学习性,帮助残疾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端正学习动机,残疾学生才能够爱学习、想学习、自觉学习。
02
乡村振兴教育振兴相辅相成
问:我们知道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设在安顺学院,那么您是怎么考虑乡村振兴与教育振兴之间的关系的?
答:2020年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在安顺学院安家落户,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智库的重任交给学校,应该说是对学校过去在脱贫攻坚和地方乡村综合治理相关科学研究工作的认可。乡村振兴必定要实现教育振兴。要实现乡村教育振兴,就需要一支扎根乡土、具有乡土情怀的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为此,结合乡村振兴的要求,我们需要研究什么样的老师,适合乡村基础教育活动。
安顺学院在黔中地区办学历史悠久,一直以来我们的毕业生都为农村基础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教师。今天我们需要反思,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探索乡村教师培养的新模式,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农村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才是人才振兴的重要保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奠基工程与重要任务。
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问:您认为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乡村振兴中所需要的教师?
答:乡村振兴所需要的教师,一定是能了解乡村、热爱乡村、适合乡村的教师,党和国家是非常关心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去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关键就是要结合当前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为努力造就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
乡村振兴所需要的教师应该具备“四有”。一是“有理想信念”,意味着乡村教师具有崇高的教育哲学思想、世事洞见与精神追求,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的路,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具有自我发展与改造乡村教育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摆脱对城市教师的模仿与追赶的心理定势,形成独立人格与创新精神。二是“有道德情操”,对于乡村教师来说,要有乡土情怀与使命意识,发现与明了乡村教育规律,认同并扎根乡土社会。三是“有扎实学识”,注重学习提升,矢志艰苦奋斗,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干,踏踏实实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靠勤劳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我们第二个百年,为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所有才智,真正能够不负青春、不负韶华。最后是“有仁爱之心”,意为乡村教师更要怀抱教育初心,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做儿童的心灵之友、成长之伴,尊重并保护自然朴实的童真世界,激励与引导儿童,使之远离愚昧与贫困。
2020年12月26日,安顺学院获批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2021年5月18日,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安顺学院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主动担当作为,面对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理论需求、人才需求和现实需求,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挺身而出,以乡村振兴“十个一”工程为抓手,切实开展研究乡村,近期通过调研提交10余篇咨政文章,其中2篇获省政府领导签批,4篇获安顺市委、市政府领导签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社会科学联合会2021年度“十大创新团队”和“贵州省人文社科示范基地”相继获批。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贡献高校智慧。
文字|贵州日报
图片|宣传部 大学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