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2年贵州省两会上的贵大声音

贵州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聚焦!2022年贵州省两会上的贵大声音

贵州大学

1月19日至2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贵州省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分别在贵阳举行。来自贵州大学的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会,为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续写新时代贵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倾听两会上的贵大声音。

贵州大学

聚力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

李建军

省政协委员

★贵州大学党委书记

“提升贵州研究生创新能力,迫切需要贵州大学;壮大贵州高层次人才队伍,迫切需要贵州大学;服务贵州‘四新’‘四化’,迫切需要贵州大学!”

持续支持贵州大学深入推进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将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领域建设教育强国和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贵州等西部省份推进高等教育振兴、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贵州大学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对其当好全省高等教育“领头雁”和“排头兵”,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人才和技术支撑具有重大意义。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加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2021年贵州大学研究生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154篇,获得发明专利96件,全国科技竞赛78项,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85项,研究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理应通过深入推进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提升贵州全省研究生创新能力,引领贵州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也是贵州亟待补齐的短板,贵州大学贡献了全省高校80%的领军人才,培养了全省60%的高层次人才,贡献了全省高校60%的科技贡献率,在师资队伍、学生规模、教学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等高居全省第一,理应通过深入推进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壮大全省高层次人才队伍,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拔尖人才。

2021年贵州大学立项的180余项国家基金项目中,92%的项目与“四化”相关,充分说明贵州大学与国家和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理应通过深入推进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更加主动对接和融入贵州“三大战略”行动和“四化”高质量发展需求,在策略研究、技术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献力。

推进贵州大学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的具体举措可以从给予贵州大学差异化生均拨款政策,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支持贵州大学深入实施“2114”高层次人才引培计划和国家级人才培养工程,增加高层次人才数量;支持贵州大学增加研究生资源,持续优化培养结构,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着手。

-人民网—贵州频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王红蕾

★省政协委员

★贵州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管理学院教授

“建设突显自身特色的核心学科”

贵州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聚集两类要素——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双一流”高校正是支撑这两大要素的重要平台。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既要提升整体水平,又要强调局部突破,建设突显自身特色的核心学科。

当前,贵州高等教育存在着一些共性不足,横向比较存在差距。建议除继续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优秀人才引进等支撑政策外,还要“引培并举”进一步盘活现有师资存量,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积极引导教师潜心教学,提升教师主观能动性。

要增加研究生招生计划,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计划指标!要提升贵州全省高校研究生招生指标、推荐免试攻读学位数量,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基础上,提升贵州自主培养人才力度,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个人成长空间。

要提升贵州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条件和质量,让贵州高校毕业生落户贵州扎根贵州共建贵州,同时提升科研成果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在专业设置上主动适应贵州支柱产业发展需求,更好的服务贵州“四新”“四化”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潘学军

★省人大代表

★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

“让贵州孩子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高等教育”

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绝不能简单理解为某一所高校的发展,题中之义是让贵州人民足不出省就能享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在家门口就能读上好大学。

深入推进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将带动引领提升贵州本科生培养水平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贵州,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从而更好地从策略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服务贵州“四新”“四化”建设,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如何更好地持续推进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要聚焦高质量党建,推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聚焦内涵式发展,推进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培计划和国家级人才培育工程,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聚焦“科研强校”战略,持续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尤其是解决贵州“四新”“四化”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贵大”力量、“贵大”方案。

希望能给予贵州大学差异化生均拨款政策,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支持贵州大学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培和国家级人才培养工程,支持贵州大学增加研究生资源,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陈前林

★省政协委员

★贵州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

“要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贵州大学应聚焦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过程中,贵州大学要聚焦重点建设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和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群,使植物保护学科整体达到世界一流、农药学方向达到世界领先。

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连续两年被写入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既是对近年来学校发展的肯定,也对学校未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更是推动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建议在持续支持贵州大学方面,一是支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水平领先、国际影响力大的师资队伍;二是支持加大研究生教育和支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要建设一流科研平台,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杨瑞东

★省政协委员

★贵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从做强贵州大学到持续支持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变化,意味着要以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把贵州大学影响力从贵州扩展至全国乃至国际。”

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贵州大学已经拟定了《贵州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以下简称《规划》),为“双一流”建设规划了路线图、指明了总方向。根据《规划》,到2025年,贵州大学计划实现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建成农药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家级农药创新工程中心、喀斯特生态环境国家工程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级人才数量达到20人,扩大在校研究生规模至2万人,其中博士生接近3000人等多个目标。

要尽早实现世界“双一流”高校建设目标,关键在于加大政策性支持,进一步提升学科影响力,推动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升研究生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坚持开展“大地论文”工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崔海洋

★省政协委员

★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人才是关键要素,也是决定性要素。”

贵州大学要由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提升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关键是各学科领军型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关键要素,也是决定因素。发展文科相关学科发展,是推进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贵州大学将遵循“高水平、重交叉、创特色”发展思路,坚持“扶优、扶强、扶特”的基本原则,超前部署一批聚焦未来新领域的文科学科方向。

贵州大学在人文社科研究方面拟以清水江学、阳明学、红色文化、屯堡文化、中国共产党人“心学”、移民学、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生态文明与绿色治理、数字经济与数字化转型、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等十大科学问题为统领,力争通过3至5年的探索创新实践,逐步形成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科学科优势特色方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周运超

★省政协委员

★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

“将贵州大学打造成为‘塔尖’高校”

要花大力气支持一所高校成长为全国领先、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头雁”和“排头兵”,以点带面带动全省高等教育发展。要从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两方面着手,将贵州大学打造成为“塔尖”高校,从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推动贵州“塔身”和“塔基”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建议在学科建设方面,要强化学科建设基础,以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学科为牵引,再打造2至3个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学科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要抓住顶尖人才培养这个“牛鼻子”,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通过人才培养突破科研瓶颈,从而带动贵州科技创新水平整体提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聚焦贵州发展 关注社会民生

杨松

★省政协委员

★省科技厅副厅长

★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聚力创新驱动 赋能工业发展”

新型工业化处于“四化”的主导地位,前接“一产”、后联“三产”,省委省政府高屋建瓴,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省、实现“工业大突破”,这是推动“四化”的关键一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省科技厅起草《科技创新2035实施纲要》、印发《贵州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宏观把握科技创新发展态势,构建起支撑新型工业化的技术体系;出台《推动新型工业化七条措施》,具体落细落实各类政策措施。围绕“工业大突破”的奋斗目标,一系列政策落地,未来仍要加强宏观设计。

项目、企业是工业创新的落脚点。目前,智能采掘等旗舰项目已启动实施,一批研发及成果转化项目也在加速落地。同时,我们将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扶持计划,支持行业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打造‘隐形冠军’,形成门类齐全、优势突出、梯次衔接的科技型企业队伍。

事业的关键在人。要着重引进、培育能拍板定案的权威型高水平人才,培养独当一面的专家型人才和解决生产一线问题的实干型技术人员;完善人才的评价、激励机制,推动学科交叉、交流,深化产学研合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潘学军

★省人大代表

★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

“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农技‘二传手’”

科技特派员和产业导师在贵州农业大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是产业技术的传播者、破解产业难题的解答者,又是地方政府、企业、农户和派出单位的联络者。

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科技特派员和产业导师应在乡村人才振兴上下大功夫,培养更多农技“二传手”。

希望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青年科技特派员和产业导师立足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协助当地做好乡村振兴产业规划,凝练好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解决产业难题;建好示范点,培养好产业“二传手”,真正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

建议派出单位能够切实落实好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在职称评定、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解决好科技特派员和产业导师的后顾之忧。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让农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建议贵州加快实施公费农科生计划,参照公费师范生政策,为志愿服务三农的农科生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如此,一方面促进农科生就业,一方面解决基层对农技人才的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动静新闻-

“机器下田就是贵州农业现代化吗?”

针对贵州山地特色,要发展好农村现代化实际上是难度很大的。我认为贵州的农业现代化核心的理念是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把贵州的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同时除了机械化以外,要发展将智能化和生物工程等技术相融通的产业,才能实现未来的农业现代化。

-学习强国 贵州学习平台-

林倩

★省政协委员

★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

“建议以六盘水为试点,推动贵州氢能产业发展。”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是零排放、零污染、无次生污染的清洁绿色能源。加快培育发展氢能产业,既是优化贵州能源结构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担当和行动自觉。

煤制氢具有产量高、可大规模稳定制备、成本低的优势。制氢主要来源于煤焦化工业副产氢。六盘水炼焦煤资源非常丰富,占全市探明总储量的51.7%、全省炼焦煤储量的88.7%,大力发展煤制氢可以提供充足的煤源保障。

为加快推进贵州省氢能产业更上一层楼,林倩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顶层政策设计。建议尽快出台《贵州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研究配套扶持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全省氢能源产业发展。明确以六盘水市氢能规划为引领,依托六盘水市在发展灰氢、蓝氢、绿氢资源方面的优势,率先利用焦炉煤气廉价氢源优势发展特色氢能产业,打造贵州氢能产业发展示范市。同时,明确行业管理部门做好氢能产业安全监管工作。

第二,大力推广氢能应用。科学布局“加油、加气、加氢、加甲醇、充电”为一体的综合能源站;积极支持六盘水引进国内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合作开展氢能推广应用,推广氢能燃料电池在工矿区、重点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等示范应用;支持六盘水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开展先行先试,支持当地开展有关政策、标准、审批程序的研究和制定。

第三,构建现代能源体系。鼓励高校开展氢能产业链方面的人才培养,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发展氢能的同时,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在资源条件好、发电成本低、氢能储输用等具备一定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逐步提升氢能在贵州能源格局中的占比,优化能源结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可以以六盘水市为试点,打造贵州氢能产业发展示范市,大力推广氢能应用,开展有关政策、标准、审批程序研究和制定。逐步提升氢能在我省能源格局中的占比,优化能源结构,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动静新闻-

喻理飞

★省政协委员

★贵阳市政协副主席

★民建贵阳市委主委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老楼加新梯‘直达’幸福生活”

老楼加新梯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也要综合运用市场手段和各项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改造和后续管理。为此,他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

完善顶层设计,成立专门机构。建议成立专门的加装电梯管理办公室,落实人员、经费等保障,协调调度全省和各市的加装电梯工作,确保有人主抓主管,制定年度计划并推动各市(州)按照工作计划完成。同时,探索建立相关职能部门并联审批机制,有效简化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间。

进一步完善政策文件。建议在修改完善《贵州省城镇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指南(试行)》的基础上,出台实施意见,对各市(州)老旧小区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进行更加规范完善的指导,对提取房屋维修基金、住房公积金等相关情况进行明确。

明确省级专项补助资金。对于各地上报的符合加装电梯条件的项目,在已落实地方专项财政补助和社会资金筹措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同时,省里也可参照部分省市的做法匹配专项资金,确保项目尽快落实开工。

加强基层社区协调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引领和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加装电梯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确保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顺利推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谢泉

★省政协委员

★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为数字经济发展培育更多优质人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数据”依然是高频词汇。我省是国家第一个大数据试验区,大数据发展抢得先机,去年数字经济占比达34%,增速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这是我们发展的优势与动能。朝气蓬勃的大数据产业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新兴人才,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对相关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全省正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高校作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重要载体,必须持之以恒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校在大数据、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能力,为数字经济发展培育更多优质人才,更好服务贵州高质量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杨瑞东

★省政协委员

★贵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两新’组织作用”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中心密度、人车立体分流、扩充基础设施容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最为有效的途径。贵州作为西南边陲省份之一,受地理条件、体制不全等因素制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相对滞后。

建议完善地下空间管理体制,提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软实力;加强地下空间普查,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进核心地下空间项目,加快中心城区改造升级和环境提升;落实“十四五”规划,推动地下空间创新开发利用与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建议以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为样板,推动具备高技术、高能效、高安全等特点的山体隧洞式数据中心的发展,一方面促使贵州成为大数据产业集群的聚集地,确保数字产业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将新型隧洞式数据中心打造成为贵州省闪耀全球的名片,为新型城市发展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贵州新模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崔海洋

★省政协委员

★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5G技术正处于大规模落地普及时期。作为当代的先进通信技术,5G技术在智慧农业发展中将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

贵州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快5G技术与山地农业融合发展,提升山地农业生产管理效率。利用5G技术的万物互联功能,可以提高山地农业的智能化水平、生产的精准性和标准化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双提升。随着5G技术的应用,山地智慧农业也将实现机械对人工的替代。

通过5G和视频高清技术、视频智能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物联网智能化技术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可对农作物生长进行集约式管理。例如,精准获取土壤环境和农作物长势的实时信息,随时监控农作物的健康状况,最终达到精耕细作、准确施肥、合理灌溉的目的,提升山地农业监管效能。

5G技术将使农产品种养殖过程更加公开透明,可视化追溯能直接监控农产品生长状况,实现对生产管理、成长过程、检测、农产品认证的追溯。

利用5G技术,可以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的构建,推动农业+电商模式快速普及。发挥5G技术的优势,还可以加快完善农村的仓储、包装、运输等环节的产业链条,缩短山地农产品田间地头到老百姓餐桌的时间。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突破区域化思维限制,选取优势产业为切入点,构筑以5G为核心的农产品生产销售综合体系,实现监测、生产、销售、物流等农业全流程闭环管理,形成可向全国推广的农业智能化解决方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建立贵州优质地理产品品牌体系。优质地理产品是在独特地域环境中生产出来的,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一个地方的无形资产、名片与重要财富。绿水青山是地理基因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宝藏,需要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将其挖掘、开发、利用起来。”

针对如何有效保护贵州地理基因,建立优质地理产品品牌体系,助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开展优质地理产品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着力构建贵州优质地理产品基因库。建议贵州省相关部门立项支持“优质地理产品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优质地理产品的普查工作,建立贵州省优质地理产品基因库。

组建跨学科跨行业团队,开展优质地理产品案例研究与认证,以科技铸造品牌优势。从地理基因入手,实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路径。建议由贵州大学牵头,联合地方政府、科研单位、农业企业、消费者等共同组建团队,每支团队集中力量打造一个产品品牌。可通过筛选贵州优质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每个地理标志产品分别组建一支研究团队。有条件的地方政府或相关企业可以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围绕生产、流通、销售等方面的难点问题进行协作攻关。可借助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中国科协联合国谘商专家委员会等单位进行品牌和标识认证,打造贵州特色品牌优势。

实施物联网和大数据系统生态环境监测,大力提升优质地理产品质量,全面推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贵州可以依托当前的信息化基础,利用5G技术研发与运用物联网感知系统,开展植被、气象、土壤、水质、水量、空气质量等自然要素的动态监测,通过实现山地农业的生产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和监管智能化,保证优质地理产品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对传统加工工艺进行改进,提质增效。

实施贵州优质地理产品品牌质量提升工程,既能推进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又能促进地理-农业-经济-生态-大数据-科学传播等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

为探索农村垃圾治理新模式,改善农村环境,构建美丽中国建设的贵州样板提出了以下建议:

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因地制宜制定垃圾费用标准,保障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正常运行,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

梯次推进垃圾户分类资源化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每户设置分类垃圾箱,农户自行分类投放,由收运企业定期按市场价回收,收益归农户所得,并可抵扣每月垃圾费用,力求“以废养服”。同时,规范垃圾收购市场,鼓励资源化利用,降低运输成本,增加企业效益,争取实现设施设备运营政府零付费。

创新偏远村庄分散农户处理模式。针对偏远村庄生活垃圾,打破行政区划规划布局,就近就地收运、就近就地处置,减少转运费用,降低运输成本。

加大垃圾处理专项资金保障力度。省级每年要给予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建设,确保设施设备完善并正常持续运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建议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同时,梯次推进垃圾户分类资源化利用,针对偏远村庄生活垃圾,打破行政区划规划布局,就近就地收运、就近就地处置,不断探索推进改善农村环境,支撑乡村振兴战略行动。

-动静新闻-

程剑平

★省政协委员

★贵州大学农学院副院长

“农业大发展 科技要先行”

农业科技是支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关键因素。

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必须要有科技的支撑。农业技术能让农户看到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激发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农业人才的培养。人才兴,则农业农村兴。

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向全面乡村振兴,必须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使命感紧迫感,把农业科技人才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抓紧抓实。

我们要保护好种子资源,培育优良的品种,加强种业技术攻关。我们还要加快转变耕作方式,建设高标准农田,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周运超

★省政协委员

★ 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

“打造人才高地靠政策靠经济靠‘头雁’”

要大力推进人才大汇聚,把贵州建设成为全国最具吸引力、最具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经济、三要靠“头雁”。

近年来,贵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实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大工程”,不仅吸引了许多外地高端人才涌向贵州安家落户,也让长期在贵州干事创业的本土人才深受触动。

人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实现“适地适树”的突破口。

建议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关键引领作用,为科研人员减负,从而让科研人员能够一心一意做科研,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广阔平台。

持续加大力度推进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也是重要举措。一所能够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备一定影响力的高校,对于吸引高端人才、培养高端人才、留住高端人才,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头雁”作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游小兰

★省政协委员

★省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贵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两新’组织作用”

要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作用。这其中新经济组织要在共同富裕上发挥作用,新社会组织要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

发挥“两新”组织的作用,有利于吸引、管理返乡创业人才和挖掘乡土能人,发挥他们在产业、资源、技术等方面优势,积极参与乡村基层治理,并在乡村振兴中贡献力量。

乡村振兴也要加强法治保障,这有利于推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和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提高。积极促进基层法庭就近或上门提供诉讼服务,让老百姓不出村,就能一站式、低成本、高效率、不伤和气地解决矛盾纠纷,推动矛盾纠纷村村可解,方便老百姓及时就地预防和化解纠纷。

法治乡村建设,是夯实乡村治理的根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围绕这一方面来开展,为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出自己的贡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陈音

★省政协委员

★贵州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内外兼修抓实老旧小区改造,推动黔城焕新。”

建议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相关部门牵头,内外兼修切实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在做靓“面子”的同时,更做实“里子”,让“面子”好看、“里子”舒心、群众宜居。真正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相关部门要与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尊重群众意愿,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发动群众广泛为小区改造出谋划策,力争将改造工作改到群众“心坎上”,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要把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做好,把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好。在改造出“高颜值”的同时,让小区“肌体”状态也能更年轻。

让群众成为改造的“把关人”,通过开设民意反馈栏目、发放问卷等形式,对改造情况进行评价监督。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惠民利民工程,既与城市发展相关,更与人民福祉相连。但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全省各地具体情况不同、推进程度不一,在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重“面子”、轻“里子”的现象。在做靓“面子”的同时,更要做实“里子”,建议相关部门要与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尊重群众意愿,倾听不同声音,让群众来对改造情况进行评价监督,同时还要把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做好,力争将改造工作改到群众“心坎上”。

-动静新闻-

来源:人民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动静新闻 学习强国

编辑:齐耘硕 黄宝怡

责编:吴羿锦

审校:庞爱忠

编审:张亚军

关于贵大,你可能还想看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

为贵州大学点亮在看!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贵州本科院校-贵州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贵州大学-聚焦!2022年贵州省两会上的贵大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