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是诗人的出生地,但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激起年轻人的一些诗心的回荡、一些对人类问题的思考,那么这所大学缺少感染力是无可质疑的。在贵工程,每一座山峰,都像一幅美丽的画;每一栋楼宇,都像一曲壮阔的乐章;每一条道路,都像一首优美的诗;每一面墙壁,都在诉说一个动人的故事。贵工程的门、路、楼、场、像无不彰显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NO.1
贵工程的门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校门四根柱子寓指大学的四大功能,即“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而每两根分别建于校门的两旁,是寓指学校是培养两师(教师和工程师)的地方。显现学校教育的宗旨,更彰显学校的文化内涵。
三个人字寓意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展示了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的道德情操。三个人字的基座是毕节市版图,充分体现了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是毕节市人才培养的高地。较矮的“人”字上面是用金文雕刻的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创先争优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服务毕节,根脉所系”8个字,较高的“人”字上面是用彝文古字雕刻的彝文古籍《宇宙人文论》中的名言词句。最高的“人”字上面雕刻的是被誉为“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毕节市威宁县中水出土的陶刻符号,专家、学者研究表明: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毕节市黔西县境内)。它反映了毕节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指的是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把大写的“人”字放在校门口,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唤醒的是人的尊严,提振的是人的使命感。
NO.2
贵工程的路
秉承善念,传播道义,情如山重,绣满中华。绣山路是为感谢实业慈善家朱英龙、并纪念其父亲朱绣山老先生而建,表达他们对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捐赠和对莘莘学子的关怀,同时以此铭记与感恩朱绣山老先生。
(绣山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在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了丰厚的春晖能量,涌现出无数优秀春晖使者,他们志愿利用课余和假期到偏远乡村开展支教支农活动,深得广大群众赞许。为将这朝气勃勃的春晖精神延续下去,特将学子前往教学区的道路命名为春晖路。
(春晖路)
滚滚天河,涓涓流仓,大美毕节景何处?还看平民学府贵工程。近年学校加速转型,师专到学院,毕节到贵州,一路走来,无不散发出阳山情怀以及乌蒙人文气息。忆昔,师专种子扎根乌蒙山山水水,学院学子必将皆德才兼备。此般天时地利人和,安能不群贤毕至!
(群贤路)
学无止境,须得时时进步,日日更新。每日都更新自己的知识,寓指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同时学子们日新月异,欣欣向荣!
(日新路)
发扬学术,复兴旧业。寓指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子毕业之后踏上兴业腾达之路,正所谓先群贤,后兴业。
(兴业路)
晨乃日之开端,曦乃天之正能。寓指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子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晨曦路)
NO.3
贵工程的楼
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年,那个桂花飘满散发着书香的整个大学园,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感觉。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美好让人向往。那年,提着行李的我们,带着一份希望和向往走进了这个到处都飘满桂花香的大学。
仲群者,博学多才,毕节教育事业之先锋也。寓指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传承仲群办学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李仲群(1891-1973)又名宴春,出生于毕节市城关镇,幼时天资聪明,入学读书,学业名列前茅。14岁应童生试,取为癝生,又因文墨出众,邑人称为“神童”。1911年毕业于贵阳优级师范选科,历任兴初级师范,毕节成达小学、贵阳模范中学,南明中学的教员和毕节师范传习所所长。尔后从政。被委任为四川省长寿县县长,目睹社会动荡和国民党所为,后辞职回乡。
1931年任毕节县立中学校长时,即主张男女合校,提倡学生自治,按新课程教学,受到社会各界好评,1933年,聘请进步青年教师秦天真、邱在先等人到校任教,1947年出任毕节弘毅中学校校长。
NO.4
贵工程的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者,彰显光明之道德也,激烈泱泱学子皆应该笃学养德,成明德之士。寓指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子明理知耻,崇德向善,人才辈出!
当代大学生应该刚强勇敢,抱负远大,任重而道远,以弘毅之心改变家乡。“弘毅”一词出自《论语·泰伯章》,原文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寓指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子有宽广、坚忍的品质,以彰学校希冀。
NO.5
贵工程的像
尊立孔子像于校园,不是复古,而是要教育大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承和发扬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孔子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个人人格的塑造,以及思想品德的提升,从而有利于建立一个文明,富强,融洽的的社会主义国家。孔子雕像双手交叉,指的是一种当时的社交礼仪,就相当于现在的握手问候一样.还有就是恭候、恭迎的意思,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一种尊敬,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
周素园先生1911 年11月4日任大汉贵州军政府行政总理。滇军入黔后,流亡在外。1916年后,又先后任北京稽勋局调查员,参政院秘书,西北边防军司令部 ( 后改为西北筹边使公署 ) 秘书。1921 年回到贵州,任黔军总司令部参议兼秘书长,次年 5 月任定黔军总司令部秘书长。1921年8 月转任贵州省政务厅厅长兼省府秘书长。1924 年任川黔边防督办公署秘书长。1925年回毕节,此后 10 年,不再参与政治,闭门读书,遍读历史和中外资产阶级先驱思想家的名著,认真研究马列主义,探索人生道路。
林青,原名李远方,又名李肃如,1911年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道路。193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返回毕节县(今七星关区)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发展进步青年入党。1934年1月,林青等人在毕节建立贵州第一个党支部。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林青前往党中央汇报工作,中央指示由林青等人组成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林青担任书记。贵州地下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红军长征做出了贡献。1935年7月10日,林青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把生的机会留给战友,同年9月11日,壮烈牺牲,年仅24岁。
奢香夫人(1358年-1396年),彝族名舍兹,又名朴娄奢恒。元末明初人,出生于四川永宁,系四川永宁宣抚司、彝族恒部扯勒君亨奢氏之女。是彝族土司、贵州宣慰使陇赞·蔼翠之妻,婚后常辅佐丈夫处理政事。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蔼翠病逝,因儿子年幼,年仅23岁的奢香承担起重任,摄理了贵州宣慰使一职。奢香夫人更好地宣传了为了民族团结、国家大义不计个人得失荣辱的精神,让更多学子了解黔西北历史、了解彝族文化。
撮泰吉是仅存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嘎寨的一种古老的戏剧形态。撮泰吉彝文译音,"撮"字意为鬼,"泰"字意为变化,"吉"字意为游戏,通译为"变人戏"或"人类刚刚变成的时候"、"人类变化的戏"。撮泰吉因具有民间信仰和祖先祭祀的功能而成为当地民众祭祀祖先、祈愿人畜兴旺、风调雨顺的重要方式,深深植根于彝族的生产、生活及文化历史中。这种原始艺术具有戏剧发生学和艺术形态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其中有关生产、生活的表演活动对于人类学、民族学等方面的研究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小编| 谭青青
校对|母浩杰
责编|顾雪梅谭青青
副主编|张恒
主编|夏鲲
图 片| 李永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