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好书推荐

贵州理工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推荐】好书推荐

贵州理工学院

好书推荐

(一)邓小平时代

贵州理工学院

作者: [美]傅高义

简介:《邓小平时代》一书的着力之处在邓小平的后期,即“邓小平时代”,所以在篇幅上也有相应的安排。傅高义在第一章用约3万余字的篇幅概述了邓小平从出生到“文革”期间下放江西之前的人生经历,跨度65年(1904—1969)。作者还特别列举了在这些事件背后,他眼中的邓小平,令人难忘的个人品质,权威、丰富的经验、战略意识、自信心、人脉关系和领导中国转型所需的政治判断力。

(二)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

贵州理工学院

作者:朱镕基

简介: 收录了朱镕基同志在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在上海市工作、主政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信件等106篇,并配有83幅珍贵照片和9幅手迹影印件,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保留了朱镕基同志一贯语言风格,讲实话、讲真话,语言直率犀利,直指问题实质。朱镕基坚决反对奢侈浪费,反对讲排场,反对形式主义,对不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僚作风痛心疾首,批评人不留情面,为了百姓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给自己留后路。

(三)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

贵州理工学院

作者:郎咸平

简介: 从“习李新政”到18届三中全会,本届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勇气与决心来推进改革,对此,一向直言不讳的郎咸平将作何评判?三中全会的《决定》长达60条,郎咸平如何用自己发明的8张图简明生动地为读者进行阐释?对于改革攻坚战——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大考,以及改革突破口——金融开放和上海自贸区的尝试,郎咸平这次又有什么话要说?面对重重阻力,中国究竟能否真正实现“二次创业”,改革如何再出发?

(四)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

贵州理工学院

作者:陆键东

简介: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传记。陈先生学贯中西,文史兼通,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境界。他一生潜心学问,不求显达,深为国内外学人敬重。《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详尽描绘了陈先生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从陈先生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入手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先生晚年作品的内涵,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这部也许沉重的作品,能给读者许多启示。

(五)古拉格:一部历史

贵州理工学院

作者:[美]安妮·阿普尔鲍姆

简介: 在这部受到普遍称赞的权威性的《古拉格:一部历史》著作中,安妮·阿普尔鲍姆第一次对古拉格——一个大批关押了成百上千万政治犯和刑事犯的集中营——进行了完全纪实性的描述,从它在俄国革命中的起源,到斯大林治下的扩张,再到公开性时代的瓦解。阿普尔鲍姆深刻地再现了劳改营生活的本质并且将其与苏联的宏观历史联系起来。《古拉格:一部历史》出版之后立即被认为是一部人们期待已久的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对于任何一个希望了解二十世纪历史的人来说,它都是一本必读书。

(六)百年孤独

贵州理工学院

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简介: 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主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小说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经历,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界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七)目送

贵州理工学院

作者:龙应台

简介:《目送》共由七十三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八)南港学风

贵州理工学院

作者:陈仪深,王景玲

简介: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南港学风:郭廷以和中研院近史所的故事》收录22篇访问纪录,6篇回忆录,综合28位郭先生门生故旧所述,除回忆先生的求学历程、学术成就、长者风范、筚路蓝缕创办近代史研究所的艰辛以外;兼及个人学术生涯的心路历程、以及所受先生的启发。《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南港学风:郭廷以和中研院近史所的故事》不仅是近代史研究所与“南港学派”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份研究民国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

(九)寻路中国

贵州理工学院

作者:彼得海斯勒

简介:很难相信这样一部局外人、《纽约客》驻北京记者的驾行中国旅行笔记,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共鸣和认同。作为彼得海斯勒“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本书探讨中国经济,追踪发展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七年成书,颇有当年法国人托克维尔游历美国后写出《论美国的民主》之轨迹。

(十)源泉

贵州理工学院

作者:安·兰德

简介:所述的是天才建筑师霍德华·洛克单枪匹马辩护自己的创造产权的问题,是一部为人权辩护的书籍,那个时候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概念还未曾为人们所认同。结果洛克被认定为“狂人”,但是最后他取得了胜利。《源泉》是一本极有生命力的文学名著——它今天比1943年初版时更加流行。表面上,本书记述的是一名建筑师的霍华德·洛克,与强有力的竞争者彼得·吉丁和报纸专栏作家托黑的斗争经过。但本书还传达了大量的时代主题:个人主义的力量,法西斯主主义的威胁,善行与邪恶的较量。这些思想观念的冲突,与兰德著作中令人震惊的表达一起,构成了这本书持续的影响力。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贵州本科院校-贵州理工学院-微高校-院校号-贵州理工学院-【推荐】好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