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同心戮力共战“疫”

贵州中医药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战疫情|同心戮力共战“疫”

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州中医药大学

同心戮力共战“疫”

疫情爆发后,第二附属医院先后派出58名医护人员投入到疫情抗战的一线,他们心中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与希望,肩负着治病救人的责任与重担,挺身而出,踏上征程,作为全省中医药系统中医逆行者,在战“疫”第一线与病毒斗争…

日记撰写人:李雪娟,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时间:2月17日 地点:武汉

在全国打响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的第一时间,作为万千“白衣天使”中的一员,我毫不犹豫地在请战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希望能够在抗疫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在经过十二天的培训与等待,终于到达了真正的“战场”。虽然目前因我们医疗队支援的武汉日海方舱医院暂未完成改造,还没有投入一线岗位。但已经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感受到大家的信心与决心,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必将全胜而归。在这里,充满关心与温暖。昨天凌晨两点半到达酒店,当大多数人去休息时,我们的小组长曹菲霞、唐攀等几位老师还在为所有队员办理登记、分发生活物资到凌晨六点。早上起来,打开贵州省援鄂医疗队员温暖包,万分惊喜与感动,小到一把指甲刀,一支笔,大到电热毯,保暖衣,大大小小几十件物品包含了我们可能会用到的所有生活物品,满满的都是关心关爱。在这里,充满自豪与力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护士,能够在全省的几万护士中有机会加入我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与100位队友来到武汉、来到抗疫第一线,我倍感自豪。在出征的时候,省领导、院领导、主任,护士长纷纷给予鼓励。早上醒来打开手机,看到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发来的点赞加油信息,备受鼓舞、心里充满了力量。在这里,充满信心与决心。早上拉开窗帘望出去,往日应是车水马龙的道路上空旷无比,路边一位环卫工人还在默默的工作着,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作为援鄂医疗队的队员,在这特殊的时刻,虽然面临着重大风险,但看到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战斗着,看到队友们都在认真培训,时刻准备着,看到大家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心里便只有一个信念:相信自己,相信“战友”,做好防护,全力救治患者,早日战胜疫情,我们一定能赢!

日记撰写人:龙菊,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驰援鄂州医疗队队员

时间:2月18日 地点:鄂州

今天是来鄂州的第七天,也是我第一次下病区,之前反复的练习终于要派上用场,想象过很多次进病区的情形,心情也很矛盾,既紧张又兴奋,也有少许的恐惧。但当踏进医院的那一刻,心情恢复了平静。因为5个多小时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厕所,上班前只吃了一个鸡蛋,但为了以防万一,年纪轻轻的我,还是勉为其难穿上了成人纸尿裤。一层一层的防护衣穿上身,戴上厚厚的口罩和眼镜,全副武装的我,走进了鄂州中心医院的内5五隔离病房。一进门便遇见收治新病人,我和我的小伙伴立马就投入工作,协助当班的老师收治新病人。抽血、打输液、做雾化……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工作做的事,一切都这么自然,除了脸颊被口罩和护目镜压的发疼。新收的病人是一位79岁的老爷子,听力不好,和他说话要很大声。我去给他打输液进行核对时,他听出我的口音,说道:“你是贵州来的?你们很好,谢谢你们”。他这句话听了,让我很是感动,觉得自己来到这里,很值得。晚班的五个小时,在忙碌中很快结束。

日记撰写人:苏娟,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驰援鄂州医疗队队员

时间:2月19日,地点:鄂州

今天和往常一样,早上六点起床,早餐后,换上干净的洗手衣,06:50准时出发,到达医院后领取三级防护用品,开始换防护服。为避免相互之间因封闭着装而不认识,我和队友们在防护服外层写上名字,相互打气、加油。

进入病房后,还是按照往常的流程协助医生共同为分管的病人做了深静脉置管、有创动脉置管,不过今天突然遇到个棘手的问题,病房里没有加压输液袋,有创动脉置管随时会堵管,造成患者窒息。怎么办?怎么办?我脑中迅速闪过一个念头,以前好像遇到过这种问题,我赶紧把输液器的排气管打结,给盐水瓶加压,每5-10分钟把输液调节器全开进行冲管,然后再调整滴数每分钟3-5滴,终于动脉管路保持了通畅。完成患者的护理后,没有一刻停歇,就接到电话要马上收新病人!接下来又和大家一起紧接着准备物品,床单元消毒,接呼吸机管路……完成新病人的收治时已经接近中午十二点,六个多小时不吃不喝不解大小便……交班结束后,我头发已湿透了,等到最后的N95防护口罩脱下后,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痛……照镜子一看,脸上长压疮了。

来源|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编辑|张文锦

审核|王 羿

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

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州中医药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贵州本科院校-贵州中医药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贵州中医药大学-战疫情|同心戮力共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