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以来,以武汉为中心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扩散至全国,各地纷纷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市场、交易、生产、经营被疫情按下了“暂停键”。
但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贵州中医药大学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的老师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中药材的种植更是如此。”试验站站长周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强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在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落实好春管春种措施,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而中药材生产是贵州省在疫情期间复产复工的重点行业之一,春耕管理则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据了解,目前正是贵州省中药材产业的重点品种--天麻种植的时节。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不忘职责,想尽办法帮助贵州中药材生产一线备战春耕、发展生产,力争做到战疫春耕两不误。
网络培训资料
疫情期间,试验站的老师们充分利用电话、互联网等渠道为贵州地区中药材春耕备耕开展在线咨询、在线培训等工作:试验站根据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办的指示,通过网络的方式开展了“太子参栽培技术”、“太子参病害防控策略”、“天麻仿生栽培”等网上培训会,指导广大中药材种植户进行春耕备耕;由于疫情实验站老师前往剑河县开展科技服务的行程被推迟,但老师们并不放弃工作,利用电话、微信、QQ等形式积极与服务乡镇进行对接,实时了解服务乡镇中药材生产情况、为中药材种植生产提供技术咨询等工作。
随着疫情的缓解,贵州省陆续有序地开展复工复产,试验站也从2月中旬开始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中药材春耕备耕工作。2月22日-27日,试验站余珺副教授、肖承鸿高级实验师、袁青松博士和杨教童博士去到大方县,与一线种植基地进行沟通对接,开展天麻的春耕种植工作。目前,在实验站老师们的指导下,一线种植基地已经开始复工复产,正忙着天麻的春耕种植。并且,试验站还在天麻种植基地布置了“天麻伴生蜜环菌优良菌种的筛选试验”,以期早日解决蜜环菌退化严重而产生的天麻减产问题。
摆放菌材
现场记录
试验现场
2月27日,试验站江维克教授作为贵州省中药材专班--“太子参专班”的班长前往黄平、施秉县等贵州太子参核心产区,查看了太子参的生长、新品种的大田品比试验等情况,并强调了太子参种根生产的溯源体系建设。目前,由实验站选育的太子参品种“施太1号”长势良好,出苗整齐,苗壮,未见病害的发生。根据目前查看下来的长势,每亩地能采收1200斤的新鲜太子参,亩产值可达一万多元。
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太子参田间长势良好
查看太子参田间生长情况
疫情挡不住春回大地,阴霾遮不住万物复苏。贵阳综合试验站将继续贯彻“严格防控,安全生产,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工作态度,紧抓中药材春管春种,为贵州中药材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服务,保证中药材安全、有序、有效地生产。
来源|多彩贵州网
编辑|张文锦
审核|王 羿
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