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故事丨两代科学家的心血与友谊

贵州医科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校史故事丨两代科学家的心血与友谊

两代科学家的心血与友谊

——写在〈〈中国蚊虫分类系统和检索表〉〉出版之前

田野

一本名为<中国蚊虫分类系统和检索表>的专著,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它是广大卫生防疫工作者所需要的一本工具书,它的出版对促进我国流行病学的研究,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这本书的特色是按自然系统分类,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正文二十万字,加上六十二幅附图近二十万字,是由孟庆华和陈汉彬共同撰写的。

孟庆华教授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年已八十高龄的,曾任贵阳医学院副院长的孟庆华教授,是一位我国著名的老一辈的医学昆虫学家。从四十年代起,即致力于蚊子分类的研究工作。一九五五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他撰写的《中国蚊虫检索表》,这是我国第一本研究蚊子的专著,它在我国蚊子研究领域内,起了启蒙作用。

贵州医科大学

七十年代初期,在周总理倡导编写动植物国家三志——国家志、地方志、经济志的号召下,贵阳医学院生物教研室教师陈汉彬,放弃了从事多年的药用植物学研究,转入把研究蚊子分类作为自己今后的专业方向,参加了编写《中国蚊科志》(库蚊部分)和《贵州蚊科志》的编写工作。从那以后,他在孟庆华的指导下,潜心于蚊虫分类学的学术研究,并无数次地深入深山密林,荒野草丛,足迹遍及全国十四个省、市,采集与创作了一百多种蚊虫标本,研究、阐述了它们的形态、习性、分类,从而充实了蚊类学的内容。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孟庆华教授学风严谨,对中青年热情提携,耐心教诲,他既热情鼓励陈汉彬等同志工作中的进步与成就,也帮助他们克服前进中的缺点。多年来,孟老忍受着神经性斜颈病的折磨,尽心地把自己在研究工作中经历和积累起来的经验和遇到过的挫折,无保留地交给陈汉彬,点明方向之后,放手让他去工作。陈汉彬则照顾到孟老的健康状况,在工作或外出开会以及参加学术活动中,尽可能减轻孟老在生活上的不便,凡他能代替的就主动地去做,包括一些论文的执笔。十多年来,两代学者,配合紧密,合作甚好。

贵州医科大学

一九八三年,科学出版社确定把《中国蚊虫分类系统和检索表》列入出版计划。并建议由陈汉彬协助孟老完成。此时,孟老虽已病重卧床,仍勉力支撑,撰写完了一部分内容。不久,便身困病榻,不能动弹。陈汉彬承担起了该书大部分内容的撰写任务。为使该书早日与读者见面,他抓紧教学及社会工作的余暇,夜以继日地赶写,经一年多的努力奋斗,使《中国蚊虫分类系统和检索表》撰写完成,该书即将与广大科学工作者见面了。

贵州医科大学

陈汉彬教授

这本书的出版,是我国两代蚊虫学家通力合作的结果,它灌注了两代科学家的心血和友谊。它使我们看到:老科学家提携、扶植年轻的科学家成长,年轻的科学家尊重老科学家,虚心地学习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从他们手中接过传下的火种,这正是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与保证。

贵州医科大学

文字来源《大众科学》1986年第二期

排版:刘伦飞

助编:吴小丹

编辑:陈元书

贵州医科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贵州本科院校-贵州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贵州医科大学-校史故事丨两代科学家的心血与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