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至亲至疏人性—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贵州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原创文学】至亲至疏人性—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作品简介: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

《许三观卖血记》一本不长的小说,却断断续续看了好几个星期,很多时候看不下去了便先放一放,缓一缓,等着下一次忘了以前的场景再拿起。读余华的作品,读不懂的时候觉得差强人意,深入了解后,却总是让自己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地苍凉。仿佛是冬天里穿着夏衫站在冰天雪地里,那种凉意从脚底慢慢向上一点一点渗透,爬上皮肤,再侵入血液,最后深至骨髓。开始的微痛到最后的麻木,千言万语凝滞在喉咙里不吐不快,然而又不知从何说起。

刚开始看不下去是因为觉得这个故事很荒诞,语言又过于直白浅显,情节简单难以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就连人物对话也是我最不喜欢的写法。如今网络文学铺天盖地而来,席卷了无数人沉湎于其中难以自拔。突出者其情节曲折婉转,阴谋诡计层出不穷,爱恨情仇纠缠不休,自小学开始看各种各样的小说十几年,已修炼出精钢不坏之身,因此在很多程度上打动我的往往是一些细节。记得看茹志鹃的《百合花》时,因为里面很多句子,在拉着紧紧的床帘里哭得一塌糊涂。《许三观卖血记》在我看来,里面缺乏了很多这样温情脉脉的细节,平淡无奇的叙述,没有画面感的存在,甚至在看到灾荒时许三观用嘴给家人炒菜这段的时候,都觉得差了什么东西。当时真心觉得难以忍受,唯有边看边向室友吐槽才找到看下去的动力。

后面是怎么变的呢?似乎也忘了,只是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翻出了这本书。

这次的感觉复杂了很多,一方面我要控制自己不受到现代思维的局限,摆脱个人思维的主观性和偏隘性的束缚,另一方面处在最原始的人性和思维的包围圈中,格格不入。后来慢慢摸索出置身事外的办法,就好像在云端看着底下的人生活,又像处在闹市走马观花的看完那些画面,忽然就明白,余华的文字,因为不求精致,乍看上去不是文学,可是远观,却有种朴素的壮观,有埋在尘土里、灌在江河中难以描述的爱、无奈与辛酸。

小说从许三观二十岁写到五十多岁,经历了我们所熟知的几个阶段,人民公社、全国性饥荒、文革、知青下乡,那些苦难一点一点的摊在我们面前,曾经的伤痛在荒诞的故事里一一上演,却找不到让你觉得心痛和大哭一场的理由。许三观第一次卖血是为了证明自己强壮,后来卖血成了他面对所有苦难的底气和后盾,这样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根深蒂固,所以后来新来的血头说他的血老了,不收了,他的内心世界开始崩塌,泪流满面地行走在人海中,穿过曾经熟悉的街道,一条又一条,无声的哭泣。于我而言,这才是整本小说的高潮,甚至他为了一乐的肝病一个月三番二次的卖血还曾休克的震撼都远不及此,这是让我看完以后长久不能脱离的原因,对于一个担心自己以后再也不能卖血来救济家里的老人,对于一个信仰崩塌的老人,我难以理性的评价。这里面的每一个都是普普通通的小市民,有着我们所有常见的人性,爱、背叛、疏远、接受、同情、看热闹,这些心理都顺理成章地存在,让人无法苛刻。

许三观、一乐、许玉兰……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很可怜,每一个都有可恨之处,然而偏偏这样真实,让我明白,即使我不曾经历那样的混乱,即使我不能理解他们的部分所做所为,我也不能怀疑他们的存在。他们并不是简单的虚假的人物设定,而是千万个中国人在那些苦难里艰难生存的缩影。

编辑:吴先

贵州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贵州本科院校-贵州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贵州大学-【原创文学】至亲至疏人性—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