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名城两长征,红军过后是文军。”你知道这句诗里的“文军长征”指的是什么吗?
我们都知道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文军长征”又有什么含义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率领下,怀着“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理想西迁,经两年多的艰难转徙,于1940年抵达遵义并在湄潭等地办学七年,人称“文军长征”。浙江大学当年在遵义办学时,还借用过我校的校舍呢!
今年是浙大西迁遵义办学80周年,湄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学校诗词楹联学会的会员和特邀专家们赴湄采风的脚步,回溯历史,感受诗与远方吧!
近日,遵义师范学院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代表、“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创建办成员,遵义市文史专家一行20人前往湄潭采风,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与新农村建设。
在浙大西迁纪念馆湄潭文庙前的“浙大广场”右侧,一块高大的石碑引起了大家的赞叹。石碑内容为学院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青年教师徐钰撰写的《湄潭文庙记》。该文介绍了湄潭文庙的历史、文庙与浙大之关系及缮治文庙的意义,文辞雅赡,内涵丰富。
湄潭文庙记
惟至圣孔子,道贯三才,德隆万古,正礼乐之将倾,维纲纪于乱世,参赞化育,肇起儒学,集往代之大成,作人伦之师表。是以千载同钦,六合普祀,即在偏陬,皆有文庙,用系四野之瞻观,以行圣王之教化,乃引五服以向风,凝聚泱泱之上国,不惟孔孟之遗迹,实华夏文明之表征也。
我湄潭一地,自万历二十八年建县,四十八年建学,基址大定于湄水之滨,规模焕甲于黔省之内,前设先师之殿,后奉启圣之祠,狮山书院环其右,明伦之堂附于左,春秋讲蒸尝之礼,遐迩闻弦诵之声。每有盛会,群趋文庙,思肃先贤之容,以立希圣之志,与闻国家之大政,沃聆德音于耆老。未几而风俗聿新,人文丕茂,童孺慕温恭之节,士林标仁义之操,皆能优游乎道学之圃,联镳于文艺之场,齐四民以安谧,竞百业而腾兴。文庙之用,何其大哉!故阖县宝视,敬若神明,稍伤风雨,辄加修葺,遵条规以启闭,杜非礼之出入。然肩大义,则当仁不让,乃于抗战之际,净扫庙舍,纳浙大东来之师生,缔七载濡沫之厚谊。方其时也,硕学鸿儒,英年俊髦,蕴爱国之赤忱,扬求是之真义,科学于斯以昌明,文脉因之而存续,东方剑桥之美誉,固已飞腾于寰宇,而湄潭文庙之声名,更添璀璨之辉光,垂芳馨于史册。
夫道亘天地,弘道在人。今国力日盛,文启新元,人安小康之业,更思尚德之风,俾经济与民心,得齐驱而并美,则缮治文庙,恭奉前哲,文化有所依止,后学得以仿效,恢弘中华之天声,共圆神州之美梦,洵为固国之要务,亦新民之盛举也。而吾湄引时代之潮流,开文教之生面,复兴古迹,嘉惠人民,功岂鲜哉!
↑滑动查看更多↓
“80年前,一所大学的入迁,为一座封闭的小城带来文明进步之风气,而这座小城则成为这所大学崛起的转折点。”在文庙入口,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林茂前的一番话,让浙大与湄潭的故事显得分外鲜活生动。
在接下来的参观中,林茂前为大家讲述了浙大西迁的艰辛经过和在湄办学期间的感人故事。从竺可桢提出“求是”精神,到张其昀、苏步青等人的治学成就,到费巩制作桐油灯、李政道茶馆读书的故事,再到后世纪念西迁历史,大家共同重温了这段“文军长征”之路。
一行人在浙大校歌前驻足欣赏,对由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撰写的歌词进行了赏析。歌词引经据典,虽文理艰深,但含义深远,较好体现了浙大所追求的“求是”精神。
在苏步青及其家人的蜡像旁,大家谈起湄江吟社成立的情况。湄潭办学期间,教授们在教学和生活之余常常切磋诗艺。在苏步青、钱宝琮等教授的积极倡议和组织下,湄江吟社成立了,成员们八次集会赋诗填词,抒发家国情怀,歌咏湄潭风光,影响甚广。学院诗词楹联学会理事、教授刘丽曾编著《湄江吟社诗存》对此进行了评介赏析。
随后,采风人员参观了农村产业园,了解了湄潭脱贫攻坚情况,并进行了创作交流。
“'沙滩文化'这个概念,源于浙江大学史地研究所编写的《遵义新志》。我们每年都会举办‘沙滩九九晒诗会’活动,传承沙滩文化,弘扬诗礼家风。”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黎铎介绍了遵义市非遗项目“沙滩九九晒诗会”的情况。
“作为全国‘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学院始终把诗教工作作为办学特色和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取得了丰硕成果,起到了良好示范引领作用。这次通过采风,以实地参观促进创作,用文艺作品服务地方,很有意义。”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诗词楹联学会理事王强林说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罗良金表示,“此次采风交流活动,既是开展诗教工作的有效举措,也是弘扬家国情怀的美好行动。”
采风人员诗兴大发,用一件件隽永清雅的诗词作品抒发了此行见闻感受:
邓炬(原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
湄江杂吟(五首)
赞西迁陈列馆
杏坛文庙本同源,
选址匠心岂偶然。
怪道湄江多雅士,
儒风一脉古今传。
登茶海观海楼
一登楼宇见汪洋,
翠纵碧横诗万行。
绿韵幽幽任採撷,
茫茫茶海蕴华章。
江畔小憇
翠柳垂绦浣缓流,
少儿嬉戏弄归舟。
曾亲六载乡中水,
梦里犹思皓首游。
水湄花谷
少年莽撞偶逢卿,
辟路芭茅野兔惊。
昔日荒谷花草茂,
故人幸会可识荆?
湄江一瞥
远观秀水似幽溪,
一带萦迴绿满堤,
出没渔舟诗画里,
楼台明灭岸东西。
王刚(遵义师范学院原副院长)
浙大西迁感咏
西迁路漫似长征,
救国兴邦转徙行。
七载居黔绍薪火,
九君结社竞才情。
拓荒求是终无际,
种薯牧羊俱有成。
遥忆文军仰文庙,
依依湄水两相萦。
刘丽(遵义师范学院黔北文化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游水湄花谷
朝云叆叇雾岚飘,
水谷花田乐逍遥。
此地当种陶令梦,
扬琴慢奏伴韶箫。
蓝卡佳(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
水湄花谷
涓涓湄水映碧涛,
绣毯青锦绿地遥。
顾盼红莲抛魅影,
缠绵紫藤扶柳腰。
仰观鸿影听潮涌,
良金斫木语桃夭。
故友新知韵风雅,
嘉朋吟咏乐逍遥。
湄潭文庙
文军长征八十载,
浙大西迁共寻根。
湘江湄水共滋养,
求是理念竺可桢。
四库全书文澜阁,
训慈陈公倾其身。
东方剑桥蕴大业,
文庙新录晋日臻。
王强林(遵义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采风文庙感浙大西迁精神
文庙观瞻诗友会,
情牵浙大思绪飞。
林老娓娓道前事,
文军踪影似可追。
时国羸弱东邻辱,
倭寇侵华感艰危。
燹火延烧无宁日,
师生颠沛未怠隳。
天目泰和宜山地,
数迁校址盼能绥。
浙赣粤湘桂黔境,
年余艰辛至遵湄。
大师云集多建树,
七载丹心有作为。
治学兴教报家国,
求是精神熠生辉。
孙建芳(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教师)
湄潭采风感怀
一
水之湄也花之谷,
剪剪荷风似沁肤。
词客才情难自弃,
高歌低咏更来无?
二
文朋诗侣聚湄潭,
吟社诗风冀可传。
浊酒清茶情未彻,
相逢论道亦酣然。
唐燕飞(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教师)
游水湄花谷
水湄偕友踏青莎,
花谷驱车赏绿荷。
曲榭流连堪照影,
芳林语笑更牵柯。
浮生如寄皆为客,
世事无常宜作歌。
逭暑憩心殊足乐,
于兹何必羡维摩。
咏浙大文军
负笈西征值乱离,
涅槃为凤胜传奇。
校分三地延文脉,
时近七年留石碑。
史笔书成杨保考,
骚才题就咏茶诗。
知能竭尽裨黔省,
宇内蜚声德业丕。
谒文庙怀苏公步青
苏公卓荦亦修文,
执教咏歌在水滨。
黔北江南皆自适,
新茶旧雨可相亲。
运筹灯下苦研理,
艺菊园中乐守贫。
谒庙思贤寻旧迹,
沧桑八秩幸无湮。
李洪连(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教师)
咏浙大西迁
戍鼓硝烟久不休,
文章学业向西求。
湄江水秀育才彦,
人谓剑桥美誉留。
踏莎行湄江花谷
夜雨轻拂,
熏风微送,
紫娇未尽金佛重。
水湄花谷日和柔,
寻芳觅句清欢共。
夏苑蝉鸣,
鸳池鱼动,
暗香飘砌思潮涌。
青山衔墨与诗人,
笔端蕴秀发歌咏。
黄朝勇(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浙大迁湄
欲为书桌寻净土,
西迁转徙至湄江。
知行践远倡求是,
大不自多其道泱。
定风波观景
君子凌枝漫谷扬,
清波碧浪夏荷香。
独具匠心编大象。
回首,
几丛荆树绕回廊。
月季百合花语忙,
失乐,
紫藤满院纳清凉。
花落春归应勿怨,
惟祈,
相惜当下好时光。
注:君子、失乐、紫藤等或为花草,或为景点。
杨承友(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师)
梦江南湄潭县水湄花谷
仙谷美,
南北见青山。
曲水绕堤连翠柳,
中西合璧铸奇观。
黔地网红园。
求是文庙(楹联)
孔庙犹存,屋舍俨然,前哲遗风今尚在;
文军已去,精神亘古,黉门校训永相传。
赵家镛(校友)
桃花山庄
桃花已谢水流西,
漫步前庭听鸟啼。
政策扶贫农户乐,
敲诗小院品山鸡。
水湄花谷
万里云天远树低,
山中碧翠住家稀。
千棵李茂香飘远,
百垄花繁气势迷。
水涌金莲接草岸,
鱼腾红雾醉鸳池。
辋川居静蝉声噪,
小径浓阴尽是诗。
参观湄潭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
凛冽狂风卷战云,
西迁道上尽学人。
湄潭筑宇黉门秀,
遵义开坛气象新。
求是明心趋大道,
寻真悟理铸精魂。
长征育杏文园茂,
国有成均颂可桢。
船夫(校友)
湄潭之歌
伊人更比西施靓,
在水一方风雅乡。
峰顶茶壶容万妙,
川湄花谷笑千芳。
仙山画壁传说邈,
村舍琼楼贡米香,
求是精神辉世界,
巍巍文庙耸穹苍。
游水湄花谷
水湄幽境深,
曲径绕芳林。
塘里盈莲韵,
花间多爱心。
匆匆行过客,
久久梦沉吟。
莫道江南好,
山国有美人。
遨游学海感无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诗词真是魅力无穷!
我一定要多多涵泳诗词,度过一个诗意的假期!
END
投稿渠道
①2093297275@qq.com
②微信公众号主页回复
(姓名+联系方式+作品)
2020年第53期
作者 施宣
编辑 伍景
审核 罗良金、王强林、余家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