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7日,记者从中国共产党贵州民族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获悉,过去五年来,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五所民族院校之一的贵州民族大学,以“三元融合”民族教育创新实践系列成果入选教育部精品项目并获多个省部级一等奖为标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创新局面。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褚光荣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学校确定了以“三元融合”统领人才培养的理念,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民族团结精神”三种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特别是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为特色,培养学生求谐求同的优秀品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年来,学校累计培养2万余名本科生、1500余名硕士生,招收培养109名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居全省高校前列。 该校注重在思政工作中融入“民族团结精神”,承办“爱我祖国 兴我中华”全国民族院校大学生演讲比赛等,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和“五个认同”观念;注重在课程体系中融入“民族团结精神”,开设70余门面授课程和100余门网络在线通识课程,开展民汉“双语”教学,开设民族特色班,构建少数民族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民族团结教育相关成果获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一等奖;注重在民族文化传承者创新者培育中融入“民族团结精神”,组织师生深入民族地区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相关成果为助力贵州建设特色文化强省做出了重要贡献。 “贵州特色教育强省战略以及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特别是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战略任务,为学校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褚光荣说,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民族院校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肩负着特殊历史使命,为学校全面提升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能力提供了大好机遇。 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贵州民族大学围绕民族院校“培养民族人才,研究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的初心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民族学为龙头,构建优势学科群,带动相关学科和基础学科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科基础。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整合民族学等相应学科资源,成立相关学院,为民族地区培养“出得来、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永久牌”人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民大新贡献。 据了解,由于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突出表现,贵州民族大学先后被评为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贵州省文明单位、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并5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校党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工作室出品
来源:贵州民族报数字报
排版:陈宇微
审校:潘小露
转载需私信后台 并注明来源「贵州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至邮箱:gzmuwx@163.com
点个在看,让更多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