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防病提示

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9月防病提示

九月进入初秋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较大,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公众要重点注意流感、手足口病等疾病的预防,同时,随着秋季复学复课,人员流动增大,疫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高校、中小学、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应持续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公众也要提高警惕,坚持做好个人日常防护,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当前,疫情防控仍然属于常态化阶段,同时,各年级学生也将开学,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依然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须继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为校园师生开展正常教学秩序提供保障。

(一)常态化疫情防控

1.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目前预防新冠肺炎疫情最有效的方法,12岁以上无接种禁忌症的人群都推荐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因为基础疾病较多,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要远高于年轻人。本着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每个人尤其是老年朋友们,应该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2.科学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人群密集的景区、商超、宾馆、饭店、医院、养老院、公交车站、火车站、机场、码头等公共场所,一定佩戴口罩;与他人接触时保持1米距离。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减少聚集活动,外出回家、饭前便后、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后、擦眼睛抠鼻子之前,要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洗手,防止病毒通过接触传播。

4.自觉做好测温。家中常备体温计、消毒用品等物品,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健康监测,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不带病上岗和出入公共场所。

5.树立健康意识。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者屈肘掩住口鼻;使用公勺公筷,坚持分餐制;用拱手礼代替握手。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6.加强室内通风。居室、教室、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7.出现症状及时就诊。如果出现发热(体温≥37.3℃)、咳嗽等症状,请戴好口罩,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隐瞒病情、外出和接触史。

(二)学校疫情防控

1.高校、中小学、托幼机构应提前做好消毒剂、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储备。在学校内设立(临时)隔离室,位置相对独立,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安排专人负责学校卫生设施管理、卫生保障、监督落实等工作。

2.高校、中小学、托幼机构开学前应开展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包括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所有场所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对户外大型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

3.托幼机构应督促所有教职员工做好开园前至少14天的自我健康监测和行踪报告,家长应每日做好幼儿健康监测和行踪报告,并如实上报托幼机构,确保幼儿开园前身体状况良好。

4.托幼机构做好入园登记和排查工作,掌握教职员工和幼儿健康状况,建立台账,做好健康观察,严格落实幼儿晨午晚检和全日观察制度,对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应当督促及时就医,暂缓返园;根据托幼机构班级和人员情况,安排各班级错峰、错时入园和离园,园门口可设置1米线安全距离,并要求家长严格执行,防止人员聚集。

5.高校、中小学学生和教职员工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开学前进行连续14天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学生应及时了解学校的各项防控制度和本地及学校所在地的疫情形势、防控规定,注意合理作息,均衡营养,加强锻炼,返校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6.高校、中小学学生返校途中要随身携带足量的口罩、速干手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全程佩戴好口罩,做好手卫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等清洁处理。

7.学生如返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近就医,如在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应当主动配合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疫管理等措施,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

8.高校、中小学、托幼机构学校正式确定和通知开学(园)时间前,学生不得提前返校。

其他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人群普遍易感,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由于流感的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尤其是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以在现阶段新冠病毒肺炎常态化防控期间,及时接种流感疫苗,防止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的叠加感染风险。

防控建议:

1.接种疫苗。流感疫苗安全、有效,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原则上,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建议每年9-10月份流感流行季节来临前,推荐按照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接种:1.医务人员, 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2.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3.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4.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等,具体以说明书为准。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尤其是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要立即洗手;要用清洁干净的毛巾擦手;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居室、教室、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流感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4.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度疲劳,多食用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多参加慢跑、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御流感的能力。

5.及时就医,注意隔离。出现发热、全身疼痛、咳嗽等流感样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明确诊断后,应将患者隔离到主要症状消失,并做好患者用品和分泌物的清洁、消毒。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肠道病毒型别多,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防控建议: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注意居室通风,衣物被褥定期暴晒。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尽量少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2.幼托机构开学在即,要加强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及追踪制度,切实做好玩具、餐具、卧具及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以及宣教干预等工作。

3.发现有前述症状的患儿,特别是体温达39℃以上且持续不退、手脚冰凉、抽筋、呕吐、精神萎靡的重症患儿,立即送县级及以上医疗结构隔离治疗,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

4.自愿、自费接种EV71疫苗,以预防EV71型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来源 | 健康贵州

审核| 毛红云

编辑 | 何扇睿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贵州专科院校-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9月防病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