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美育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河北能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特开设“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两个专栏,发布相关文件精神、理论文章,介绍专业知识、赏析名家精品,展现学院美育工作动态和成果。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和精神境界。
01.
《春江花月夜》简介
《春江花月夜》又称《夕阳箫鼓》,是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写的是浔阳(现江西九江市)江上月夜。这首琵琶曲的曲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约1736年-1820年)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公元1895年(清光绪21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此曲更名为《浔阳琵琶》,收入他所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并立了 十个小标题:“夕阳萧鼓、花蕊散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乐曲这样注释以后,便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联系起来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的意境隐含其中,所以又有人称它作《浔阳夜月》《浔阳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将其改编成丝竹合奏曲,并借用古乐府诗题改名为《春江花月夜》。改编后也有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洄澜拍岸、棹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春江花月夜》后被改编为钢琴曲、民乐合奏曲等。
02.
十段奏法不一的旋律
全曲十段,用自由变奏的方法使主题循环发展来阐述乐意。乐曲第一段为主题旋律的呈示,然后是该旋律的九次变奏。同时,还采用了中国民间传统器乐曲中的“换头合尾”的手法,使长短不一、变奏方法各异的十个段落泾渭分明,都落在同一淡定优雅的曲调片段上。这首乐曲有着优美柔婉、质朴清雅的旋律;曲中各种乐器搭配得体,进退有序,醉人心魂。
03.
古诗《春江花月夜》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古诗《春江花月夜》虽为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他们在艺术效果上却是不谋而合的。古诗《春江花月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乐、乐中有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诗篇的题目就令人心驰而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诗中的景色美、哲理美、人情美和结构美等艺术美的内涵,使得我们深深体会到诗中所蕴涵的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04.
《春江花月夜》的诗与曲
《春江花月夜》诗歌与乐曲都是绝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和音乐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的标题虽然相同,但又带有各自艺术表现形式,对当时以及后世的中国诗歌与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供稿 / 甘露
排版 / 王远鹏 秦斯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