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追求‘真’的一门科学,研学历史需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更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正因如此,历史学对学习者有很高的要求,惟有勤奋与心无旁骛者方能有所成就。”
——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王志强
王志强
注重思政,寓教于人
大三入党,王志强一直将“优秀”作为准则,希望自己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说,“我理解的优秀就是党员的先进性,这是我一直要追求的,惟有如此,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历史的长河流至今日,承载了无尽的人和事。而在这些过去的故事里,王志强总能发掘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俗话说“史政不分家”,王志强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地将思政融于课堂,让同学们真正能够领悟历史,理解现实,明确责任。
王志强与参加青年卓越青年文化体验营的同学合照
历史学对课程思政的融入有自身的学科优势,而在历史课堂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也有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王志强以历史人物为线索,用历史伟人或民族英雄的事迹让同学们感受他们身上的正能量。当讲述中国近代被西方列强欺凌的历史时,王志强便会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讲述世界近代史,王志强便通过揭露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丑恶的发家史,让同学们认清西方政治制度的虚伪。
通过这种中西近代发展史的比较,王志强巧妙地给同学们灌输了课程思政,使同学们强烈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起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王志强的历史课堂
深耕课堂,教研英才
2021年,王志强被任命为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即使担任了行政职务,王志强也从未忘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
近三年,王志强为本科生与研究生开设《世界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南海史导论》《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中国近代外交史》等6门课程,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教学效果,都获得学生、同事与教学督导的一致认可。
王志强认真负责的精神也影响了他周边的人。在他的指导下,很多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指导的2017级历史班樊志伟与徐少军同学获2019年第七届全国历史学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与三等奖,本人也获优秀指导教师奖。但因为王志强并非专门搞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也没有中学历史教学的经历,所以他在培训学生的过程中还聘请了经验丰富的中学老师合作指导。
樊志伟同学说:“没有王老师,就没有我们之后的成果。比赛前一天,他陪伴我们抽签、赛前磨课,甚至几乎通宵。”而在比赛的那一段时光中,王志强老师不仅仅给了他们知识上的帮助,还给了他们很多生活上的帮助,起居饮食,无微不至。
徐少军同学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任职高中历史教师,在他的眼中,王志强老师是一位学识十分渊博的学者,对工作认真,对学生用心,对学问严谨。在王老师的影响下,徐少军也励志成为这样优秀的教师。
王志强带领同学们参加教师技能大赛
王志强说:“通过磨课,不仅学生受益,我的教研水平也有所提高。所以,师范生师范技能的提升光靠大学老师是不够的,必须要充分发挥中学老师的作用才能相得益彰。”
教师这个职业,最大的成就与荣誉感一定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与学生一起学习时,王志强经常把自己放的很低,尽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收益。在此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同学们都更愿意去思考和提出问题,并积极参加教学比赛,有不少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指导的2018级龚谦益同学获首届统编历史教材“精彩一课”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奖;他指导的“琼史钩沉”周末大学生历史文物讲解志愿服务项目获得2020年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同样是王志强指导的2020届硕士研究生李俊生同学成功考取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
育人桃李,硕果累累。但王志强仍然强调:“学生能够成才,老师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学生本身的努力程度与悟性。所以我经常给学生说,优秀的学生不是老师培养出来的,因为你本来就优秀。”
王志强与毕业学子合照
着眼海南,心系国家
近年来,王志强围绕中越关系史与南海区域历史文化两个方向,取得系列成果,为我国南海维权提供重要历史证据。他的这种“家国情怀”还需要从多年前说起。
王志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那时候的乡村并没有什么娱乐节目,大都以农忙为主。王志强经历了中国农村最原始的状态,小小的学堂,匮乏的物资,艰苦的生活……往昔历历在目。中国慢慢由弱变强,城镇化的到来使那个传统的小乡村变得不一样了。他思乡之情也愈加浓厚,心中那颗爱国的种子也慢慢生根发芽。
王志强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在师范大学读书,毕业后又在师范大学从事教师工作,培养未来的教师。这种受教育的经历与职业要求使他深刻领会“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正含义,并践行于实际工作中。
王志强对中越关系史的研究从硕士研究生阶段就开始了,南海史的研究则始于博士后阶段。他之所以会选择和坚持这两个方向,一是有长期的积累,包括成果与资料,二是这两个方向契合海南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我校中国史学科的特色研究方向之一。
他参与编写的《海南与海上丝绸之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个人撰写2.5万字;《白沙县志(1988-2010)》2019年通过鉴定,个人撰写23.5万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CSSCI收录1篇。其中《从<抚边杂录>版本比对看南海争议岛屿的归属问题》(《中国边疆学》2018)一文获海南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为我国南海维权提供重要历史证据。他说:“大学老师不仅要做科研,更要发挥在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方面的作用。”
王志强参加海南暨南海区域历史文化研讨会
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性事业。江山代有才人出,引领中华民族璀璨五千多年,而这一代又一代的辉煌都离不开教师的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学与科研。于王志强而言,他的愿望便是以后认真上好每一门课程,真诚对待每一位同学,围绕中越关系史与南海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方向,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用科研反哺教学,争取做一名让学生认可,让自己满意的老师。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党员,不论王志强的过去还是未来,都有很长的故事去经历,但这样的故事也很短,短到两个字便可概括,那便是“求真”。
往期精彩回顾:
党旗飘扬 | 赵玺昌:师者舞魂,纵横驰骋
喜讯!我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国家银奖
-HNNU-
文 | 赵婉池 李娟 崔一诺
图 |受采访者提供
排版 |皮芷灵
责编 |曾丽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