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鸾”这个名字静静躺在琼台的校史里,很少有人知晓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更没有人把它和90多年前福建省的一位革命英烈“王海萍”联系在一起。
王海萍原名王朝鸾,字翔林。1904年5月1日,出生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堂善村。
13岁,他求学琼台,被称为那流才子,轰轰烈烈闹革命。
18岁,他琼台毕业,负笈上海。
24岁,他领导闽西农民大暴动,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
26岁,他策划厦门大劫狱,震惊全国。
27岁,他担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配合朱毛红军攻克漳州。
28岁,一家三口献身革命,光辉事迹感召后人。
王海萍,原名王朝鸾,字翔林。
1904年5月1日,出生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堂善村。王家祖上几代都是文人,父亲王国榜曾任琼崖中学(琼台师范学院前身)监学。
少年时就读于传佳村储英小学、那流墟小学。
1917年秋,考入琼崖中学,由于他聪慧好学,在学校被称为“那流才子”。1919年,与琼崖中学的同学杨善集、王文明、叶文龙、陈德华、邱秉衡等积极参加五四运动,轰轰烈烈闹革命。
1922年,那年他18岁,从琼崖中学毕业赴上海求学,从此,他便走上艰苦卓绝的革命道路,再也没有回过这片故土,家人也没有他的消息。
1922年,王海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沪江大学,后转读东华大学。1925年,他联络在上海读书的海南吉进步青年,成立“琼崖新青年社”,主编出版《琼崖新青年期刊》。后来,王海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王海萍从上海到达广州投奔国民革命军,随军北伐。
1928年,闽西的平和、永定、上杭、龙岩等党组织领导农民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武装暴动,这场暴动使闽西的革命形势高涨。为使武装暴动后形成一个乡村割据的局面,福建省委委派王海萍到永定建立特委及任特委书记,并担任暴动总指挥。
由于国民党蒋介石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此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随即于1927年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湖南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正是在这三大起义的推动下,闽西于1928年3月先后爆发了龙岩后田、平和、上杭蛟洋、永定等暴动。从此,掀开了闽西革命的新篇章。为使龙岩后田、平和、上杭蛟洋、永定等县武装暴动后形成一个乡村武装割据的局面,中共福建省委委派王海萍到永定建立特委及任特委书记。
王海萍在闽西特委工作期间,特别注意发动贫农、雇农,宣传党的土地政策,使他们了解土地革命和夺取政权建设苏维埃政权的意义,建立农民赤卫队,开展武装斗争。为尔后的永定成立溪南区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0年,震撼中国的“5.25厦门大劫狱”,成功营救40多人 ,琼籍共产党人王海萍正是5人组成的“破狱委员会”之一。
1930年3月,为纪念北京三一八惨案,中共厦门市委领导的厦门反帝大同盟举行纪念大会,国民党当局逮捕了20名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关押在厦门思明监狱内的“政治犯”增加到40余人。
当时,中共福建省委为营救这些面临被杀害的同志,决定采取武装劫狱行动,并于当年3月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罗明、军委书记王海萍、军委秘书陶铸等5人组成的“破狱委员会”,领导破狱工作。
“破狱委员会”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和周密准备,于1930年5月25日上午9时实施劫狱计划。破狱行动仅十几分钟就胜利完成了预定计划,冲出监狱的40多位同志后被秘密转移到闽西革命根据地。此次行动中,国民党警卫队及狱卒八人被打死6人,而我方却无一人伤亡,破狱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据了解,除了王海萍是5人“破狱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他的夫人、福建省委交通员梁惠贞也参与行动的策划。
1927年12月4日,根据中央指示,中共福建省临时省委在漳州成立,统一领导以厦门为中心的闽西南党的组织和以福州为中心的闽北等党组织,王海萍被选为省委执行委员,任省委宣传部长。
1928年9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厦门召开紧急代表会议,王海萍当选省委委员,任省委宣传部长。
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入闽,创立与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红四军前委和福建省委密切配合,互相支持,为闽西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此时,福建省委由王海萍任省军委书记,主管军事工作;1930年底,王海萍接任福建省委书记;1931年3月25日福建省委被敌人破坏,根据党中央指示,同年7月,省委机关被破坏后,福建白区的党组织分别成立厦门中心市委和福州中心市委。王海萍担任厦门中心市委书记兼军事部长,继续领导厦门、漳州、泉州等闽南地区的革命斗争。
王海萍在这栋红楼里向毛泽东汇报工作
1932年4月,毛泽东、聂荣臻等率领红军攻打漳州。王海萍从厦门赶到漳州迎接红军。并在这栋红楼里向毛泽东汇报情况,听取毛泽东的指示。随后,王海萍发动漳州地区的武装力量和地下党组织,密切配合红军作战,取得了攻克漳州的胜利。
校友:梁惠贞
1905年,梁惠贞出生于海南岛琼山县兴贤村。
1926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与王海萍结为夫妻。1931年献身革命,怀孕八个月,仅26岁。
府城马鞍街111号梁惠贞的故居
1905年出生的梁惠贞只比王海萍小一岁,就读琼山府城的匹瑾女子中学,据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胡冠中所著,梁惠贞也曾就读过琼台师范学院的前身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26年,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上海和福建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梁惠贞认识了来自家乡的王海萍,志同道合的两人建立了恋爱关系。1927年秋,王海萍接受党的派遣离开上海来到福建,加强福建党组织的领导力量。1928年经党组织批准,这对革命青年结为夫妻。
1931年3月25日,设在鼓浪屿虎巷8号的省委机关遭敌人破坏,梁惠贞被捕。在敌人的刑审室里,梁惠贞面对敌人各种刑具无所畏惧,在严刑拷打中守口如瓶,坚贞不屈。
1931年5月1日,怀孕在身的梁惠贞被敌人押赴刑场,她一路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梁惠贞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那年她26岁。
省委遭到破坏,对福建省的革命事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包括妻子梁惠贞在内的同志被捕遭敌人杀害,让王海萍悲愤不已。事发后,王海萍在给罗明的信中写道:“我再也见不到革命、亲密、信任的战友了,在艰苦前行的道路上再也没有他们了。我哭了,但是我不会就此放弃,哪怕前途再艰险,我都会无畏的走下去。”
王海萍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又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1932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王海萍在厦门中山公园秘密接头点被捕,惨遭杀害,时年28岁。同年10月25日,福建省党组织在悼念王海萍时说:“王海萍是忠实的无产阶级战士,尽了他的天职。他的牺牲是福建省的巨创,我们行列中不可填补的空隙。”
但是,王海萍的家人却一直都没有王海萍的任何消息。直到海南岛解放,1950年夏季的一天,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带着王海萍烈士的遗物前来寻找亲属。陶铸告诉大家,他自己是王海萍任福建省军委书记时的秘书。
此刻海口市长流镇的家人及家乡政府方知“过海读书”失去音讯多年的王海萍,原来已为中国革命贡献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1951年8月15日,琼山县人民政府追认王海萍为“革命烈士”,给王海萍家属赠送“功在人民”匾额,以志永久存念。
1957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向王海萍家属签发了第451号“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
2014年4月30日,纪念王海萍烈士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海口市举行。福建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秘书长钟兆云认为:“王海萍不仅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福建人民的解放事业,还献出了夫人梁惠贞以及他们未出生孩子的生命。他是海南人民和福建人民共同的骄傲!”
直到近些年,王海萍的侄子在琼台看到“王朝鸾”的名字,我们才知道这个名字后面诸多的事迹,才明白这位革命英烈原来是我们琼台校友。
归来吧,海萍,让我们也知道你的故事、你的点滴;归来吧,海萍,请回到你的母校——琼台,让我们把你的事迹镌刻进每个琼台人的脑海里。
铭记历史时刻
|||||||||||||||||
有一种歌曲斗志昂扬
有一种曲调铿锵有力
有一种韵律激励人心
带着利刃和火光
将钢铁般意志力化为必
胜信心
融为时代的心声
成为永恒的旋律
文、图 |海南岛纪事《海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