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心系教育·情牵民生
海南省教育厅
教育回音@两会
2022年海南省两会于1月20日至24日在海口召开。教育是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许多代表委员对我省深化教育改革开放、推进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给予了高度关切,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彰显了代表委员们心系教育、情牵民生的责任担当。省教育厅高度重视、积极回应代表委员们的教育关切,两会期间在南海网和教育厅官微开设了“教育回音@两会”专栏。
省教育厅将充分吸纳代表委员们的真知灼见,并积极转化为推进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强劲动力和生动实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和自贸港建设需要的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代表委员关切①
目前我省中小学中午放学时间和学生家长下班时间普遍不同步,午间接送孩子和给孩子准备午餐,对不少双职工家庭而言是一种负担。建议加快推进全省中小学校内午托服务工作,由教育主管部门明确校内午托的责任主体、服务内容等,鼓励学校发动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同时吸纳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营养午餐、舒适睡床,减少学生因回家或在校外午托机构午休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7小时前
海南省教育厅
海南省教育厅回应
近年来,我厅高度关注中小学生“接送难”“看护难”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推进含午餐午休在内的校内课后服务工作。2019年,省教育厅会同人社、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印发了《海南省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多个文件,推动各市县试点开展包括午餐午休在内的中小学校校内课后服务。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双减”工作,明确要求中小学校要普遍开展课后服务,更多地承担育人责任,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我厅加快研究和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要求各地各校“5+2”“全覆盖”开展课后服务,尤其是明确提出:“午休午托工作参照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内容进行管理。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中午放学后的午餐午休服务,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确保食品安全,午休可安排在教室或具备消防安全及相应条件的其他场所。”“学校教职工参与午餐午休服务的,可以参照课后服务课时补助标准发放工作补助,即税前75元/课时。”“学生参加校内教师开展的课后服务的,财政按年生均不低于课后服务成本的20%,即24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不足部分按每生每课时不高于2.4元的标准收取课后服务费并列入服务性收费。”为午休午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明确了经费标准。
有关工作实施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省708所应开展课后服务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服务时间达标学校占比100%,参与教师4.9万名、惠及学生74.8万名,学生参加率98%、教师参与率95%。不少市县已经正在积极探索和开展午休午托服务。如海口市,已有人大附小、北师大附小、滨海九小、农垦二小、长滨小学等多所学校探索统一送餐模式,保障学生中午用餐安全。三亚市水蛟小学、城西小学在教室内摆放午休折叠床,有效缓解午间住宿场地不足等问题。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充分吸纳代表委员的宝贵意见,探索通过缩减班额、使用折叠床、统一送餐等方式,解决学生住宿和配餐问题,扩大午休午托覆盖面。同时,鼓励新建的学校尽量具备午休午托条件,分期分批逐步推进,力争普及午休午托服务,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
代表委员关切②
职业教育是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建议相关部门要把职业教育纳入自由贸易港建设、乡村振兴发展中,结合我省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和愿景,对专业设置、教材设计、教学计划、师资队伍等给予指导和协调,鼓励职业院校设立相关科目,规划与之配套的扶持政策。同时壮大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培育一批示范性职业学校,从资金上予以扶持。此外,还可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到海南办学,加强与境内外职业院校的合作,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7小时前
海南省教育厅
海南省教育厅回应
感谢这位委员对海南职业教育的关注、关心与支持!职业教育相较于其他教育类型,与社会、经济、民生等的紧密性、嵌入度高,需要从职业教育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与作用的视角谋划发展,需要打破部门行业壁垒,加强统筹协调。省教育厅加强顶层设计,编制了《海南省“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报省政府审定,拟于近日印发;同时通过修订《海南职业教育条例》,为海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当前,围绕您建议提案所涉及的话题,我们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聚焦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助推“3+1”重点产业发展
一是贯彻“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围绕海南“3+1”重点产业需要,统筹规划全省职业院校设置与专业布局结构调整,推动教育链与人才链同产业链、创新链对接。二是加快海南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的布局。按照适度超前、培养紧缺的原则,围绕海南先进制造业“3+3+3”产业发展,加快布局专科及以上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及专业,为产业发展储备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三是推进产教人才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建设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共享的产教信息平台,精准发布产业人才需求清单与供给清单,指导教育管理部门与职业院校及时准确掌握供需基本面,引导职业院校及时调减或停止同质化严重、供给过剩、就业率低的专业招生。四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院校主动吸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实施,落实专业与行业产业对接、课程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达到专业共建、教材共编、标准共用、教学共育、基地共享、师资共培。扩大学徒制培养规模,鼓励企业按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
二、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增强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一是加大涉农院校与专业建设力度。全力推动职业院校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建设一批承担乡村振兴任务项目的骨干院校和专业。“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增涉农高职院校和专业,鼓励职业院校设立乡村振兴学院,加快发展面向全省乡村振兴的网络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急需的职业教育供给。二是优化“双学历双轮训”教育。鼓励职业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新生代农民工等现代乡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推动承接“两委”人才培养或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等项目的职业院校,加强人才培养和课程开发的针对性、适用性、实用性改革创新。三是支持职业院校开发乡村产业振兴项目。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涉农产教融合基地,深度参与县域特色产业开发,参与农林牧渔技术推广应用、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研学旅行等产业振兴项目。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参与“万企兴万村”计划。
三、打造“双高”“双优”职业院校,加快推进“三教”改革
一是推进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双优计划”。推进高职院校“双高计划”。按照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要求,实施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支持省内职业院校与省外“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合作交流,每年互派一定数量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挂职交流。实施中职学校“双优计划”。二是加快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优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快职业院校构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职业院校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提高企业背景师资比例。逐步落实职业院校公开招聘专业教师重点面向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人员的政策。企业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20%。强化教材建设管理。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用好国家统编教材。围绕省域产业发展与职业院校需求,定期发布省级教材规划,鼓励补充编写体现地方特色教材、行业适用教材、校本专业教材。推进教学改革。推进“岗课赛证”融通,加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实施力度,扩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业覆盖率;加强实践性教学,严格落实实践性教学不低于总学时数50%,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加强教学研究,建立健全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专业教学的指导与示范作用,开展专业教学研究与评比,推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增强教学反思与教学问题解决能力。
四、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一是试点国(境)外职业教育机构独立办学。引进国(境)外高水平职教机构在海南独立办学或合作办学,探索国(境)外品牌企业在海南独资举办高水平职业院校。探索完善国(境)外机构独立举办职业院校的管理机制。这项工作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打造“留学海南”职业教育品牌。发挥海南自贸港区域和产业优势,支持职业院校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开展学历教育、课程学习、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支持职业院校与品牌企业联合开展留学生“带薪实习”试点项目。举办中外学生语言和文化交流项目,培养更多对华对琼友好的国际青年群体。面向外籍人员和海外华侨华人开展高端家政、旅游管理等职业培训服务项目。三是鼓励本土职业院校走出去。支持省内职业院校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配合中资企业“走出去”,到“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办学机构或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支持职业院校鼓励职业院校参加“一带一路”国际教育联盟,积极参与国家级教育人文交流基地、“一带一路”教育博物馆、国际汉语推广基地等建设。四是搭建国际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平台。对接国际或区域性职业教育组织与联盟,开拓国际区域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市场,推进区域国际通用证书体系建设。建立海南国际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联盟,深度挖掘国际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能力标准,开展校企合作,精准开发国际合作项目。五是打造职业教育园区海南样板。充分利用海南教育发展政策优势,按照“高位嫁接”思路,有序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在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模式的探索,国际通用职业技能标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引入与开发,以及国际合作模式探索与创新等领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海南职业教育话语权与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