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白洋淀腹地
擦亮“华北明珠”
9月17日,河北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筹)2021级的研究生上了入学第一堂课。与其他学院不同,44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生新生来到了雄安新区,他们的课堂被安排在白洋淀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而该研究站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
△ 白洋淀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
2018年,河北大学成立独立科研机构——河北大学雄安生态环境研究院,以更好服务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双一流”学科群建设。原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洪杰教授加入后,作为河北大学雄安生态环境研究院院长,持续推进雄安新区特别是白洋淀生态环境重点工程建设。2021年,河北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筹)开始招生。“天时地利人和,这项工作该发力了。”王洪杰颇有感触地说道。
△ 入学第一课。
把论文写在雄安大地上
为什么安排在白洋淀上第一堂课?
“学生们必须了解什么是环境,这是做科研、搞学术的基础。”王洪杰告诉记者。“他们是生态环境学院招收的第一届研究生,去哪儿搞科研,怎么做研究?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探讨接下来的具体项目。”
“今天,你们身处雄安新区,这里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你们多幸运啊,能亲眼见证雄安的发展、变化。过往的历史,你们用眼睛看、用嘴巴读,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经历者和记录者。”课堂上,王洪杰声情并茂,“我希望你们用实践去开拓、用文字去记录,把论文写在雄安大地上,去创造属于自己、属于学校、甚至属于国家的成就。”
王洪杰告诉记者,建设白洋淀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就是要让学生把科研重心聚焦到白洋淀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学以致用,培养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生力军。
作为距新区最近的综合类高校,河北大学紧紧围绕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开展工作。参与白洋淀流域规划编制、条例起草,举办专题学术论坛,承担涉雄安相关课题,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国务院报告显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实现阶段性目标,水质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水量大了、水位高了、水质好了,白洋淀美丽嬗变的背后少不了河北大学师生的辛劳与探索。
△ 水专项白洋淀项目展板。
扎根白洋淀腹地做研究
“目前我们主要做的有两个项目,一个是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开展的技术研究,一个是有机微污染物降解机制与工艺原理。”在研究站,记者见到了正读研三的韩凯。
韩凯是第一批驻扎在研究站的河北大学研究生,也是王洪杰教授的学生。成立于2020年的研究站位于安新县圈头乡桥东村,是真正的白洋淀腹地,紧临圈头水质监测国控点。“研究站刚建立那会,科研项目多、任务重、压力大,不过慢慢就适应了,扎根在这里,都得踏踏实实做研究。”在导师王洪杰的带领下,他们先后在桥东村建了“生态滞留塘”“潜流湿地缓冲区”等工程示范点。
为全面保护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提升白洋淀生态服务功能,河北大学持续发挥自身生态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以白洋淀水生态恢复目标为抓手,配合雄安新区综合治理举措,为擦亮“华北明珠”而不懈探索创新、执着实践着。
因为水专项,王洪杰教授和河北大学“结缘”。“开展雄安新区和白洋淀的生态环境治理,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在白洋淀落地扎根,而地处雄安新区附近的河北大学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王洪杰加入河北大学后,为了较好完成科研任务,一门心思扑到水专项工作中。
提出白洋淀—大清河生态需水保障政策建议,建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智库平台,完成府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示范……
新生第一课前,他刚刚在北京参加完水专项某项目的验收。上完课,他还要落实河北大学雄安新区研究院选址事宜,接着再去北京参加白洋淀相关项目验收。王洪杰告诉记者,“年底前的行程都排满了,为完成了科研任务,做出特色、做出成效,一天跑三地是经常的事儿。”
△ 航拍白洋淀。
做好水专项为白洋淀“解渴”“除尘”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站在府河河口湿地上的观望台眺望,以苇海荷塘为主的河口区自然景观风貌一览无余。
“有天鹅、白鹭、乌雕、大雁,现在这儿的鸟类太多了,小时候常见的那些鸟也都回来啦,河里的鱼比过去也多了不少种。”湿地边的村民告诉记者。
位于府河、漕河、瀑河入淀的藻苲淀区域的府河河口湿地,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日均处理水量已稳定达到25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中等人口规模城市的用水量,已成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功能性人工湿地。这亮眼成绩的背后,倾注了王洪杰团队的大量心血。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生命线。成功治理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白洋淀的生态调节功能,对于雄安新区的环境建设来说意义非凡。
△ 白洋淀鱼鹰。
新区设立之初,针对白洋淀入淀水量持续萎缩、入淀水质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湿地生态功能减退等问题,王洪杰带领科研团队对入淀口进行一系列环境治理,开展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保障入淀水质主要指标(总氮除外)提升至地表水环境质量IV类标准。
“依托白洋淀项目,我们攻关产出‘入淀河道-湿地缓冲区-多功能湿地梯级多类型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集成技术’。”王洪杰介绍,该技术已于2019年底通过专家论证,相关技术成果正应用于多项白洋淀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民生工程,水专项白洋淀项目从关键科技问题入手,研发出一批水资源保障、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的核心技术。”王洪杰介绍,“我们以‘廊道贯通,水城共融’为目标,提出‘管好一个流域’‘修复一个淀泊’‘支撑一座新城’的治理思路,通过贯通‘山水林田淀海’生态廊道,来进一步提升流域生态治理与修复的科技支撑作用,为新区着力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贡献力量。”
END
精彩推荐
1.河北大学举行“康乐奖学金”设立仪式
2.一词一句皆馨香 | 盛典将至,献上你对母校的真情告白吧!
3.天凉秋分时,喜迎丰收日
4.稍息,立正!河大新生,军训开始!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长城网
统筹|于冬伟
编辑|胡倩
责编|王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