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最美科技工作者”次旦央吉:每个重见光明的时刻都是感动

唐山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最美科技工作者”次旦央吉:每个重见光明的时刻都是感动

艺考

荣获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我觉得太幸运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工作者要“服务国家,造福人民”,我想说:总书记的要求,我做到了!

艺考

次旦央吉: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眼科中心主任,2020年获评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

藏区眼科医生的“好”

“一定要做眼科医生!”这是外婆对我的期望。西藏地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紫外线极其强烈,是眼部疾病的高发区,特别是白内障,很多农牧民因此双目失明。能帮他们重见光明,看到他们的笑脸,是多么幸福的事。

那时候,我经常随医疗队下乡巡诊。山路崎岖蜿蜒,忽而悬崖峭壁,忽而密林挡道。我们的车像极了大篷车,车上除了手术需要的器材、药品,还有蔬菜、粮食,还要带上高压锅、菜刀、菜板等厨具。一个流动的“食堂”,司机师傅和麻醉师就是我们的厨师。有时还要带上发电机,因为偏远地区不通电,白天用发电机发电做手术,但夜晚要在烛光下整理资料。很艰苦,也很快乐,尤其是拆下纱布的那一刻,每个人的感谢都是发自肺腑的。他们总要拉过我们的手,将额头紧紧贴上去,嘴里喃喃地念着:“恩吉拉,吐几切!(医生,谢谢啦)。”那一刻,我总会泪湿眼眶,感到了职业的崇高。患者们总是很期待地把自己交给医生。“没事,只要能让我看见自己的碗就好。或者说能隐隐约约看见一条路也行。”这些话听得我心里发酸,如果患者能在当地及时就医,不仅可以防止病情发展,还能省去外出求医问药的路费。于是我立下志愿:让患者不出藏区就能看病。

艺考

巡回医疗时,次旦央吉为病人换药

眼中“光源”心中希望

成为眼科医生之前,我学的是藏医,而治疗白内障采用的是西医外科手段,对我来说“转身”是个不小的难题,但我相信: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只有战胜不了困难的人。

我从零开始。1990年,我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学习,刚去就闹了个大笑话——不会用显微镜。带我的老师很惊讶。虽然尴尬,但也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1995年,我又获得了去尼泊尔眼科中心学习的机会。当时孩子才4个月,我一狠心,把孩子留给了父母。正在哺乳期,突然断奶,我觉得特别对不住孩子。老师用英语授课,为了消化学习内容,我就用最原始的笨办法:一般内容用汉语做标注,专业词汇用藏文做标注。大概没人能想象我是这样学英语的,现在再翻那些笔记,真如天书一般。

两个月后,学习归来,孩子不认识我了,一见我就躲。但这次学习确实提高了我的专业能力。在青海玉树,我接诊了一个6个月大的患先天性白内障的婴儿。孩子的手术很成功,当用手电筒验光时,孩子挥着一双小手向光源扑来,现场所有的人都为之欢呼,孩子的父母更是泪流满面。在西藏日喀则,有位老妈妈同时患白内障和角膜白斑,经过治疗,视力恢复得比预想的好。她高兴地拉着我的手,一定要认我做干女儿……每个重见光明的时刻都让我感动。带着这份感动,我几乎跑遍了整个藏区,饿了吃糌粑,渴了喝凉水,有时住车上,有时睡帐篷。为患者实施了近3万例白内障手术,复明率99%,对医者来说,还有比这更让人欣慰的吗?

艺考

次旦央吉正在为病人做手术

做一只科普的“领头雁

有些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病能治,因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期。2007年,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用藏语开设眼科疾病的治疗与防治专题讲座,我应邀成为第一位“空中诊所”医生。随着科普的深入,老百姓对眼科疾病的认知明显增加,从之前的“不用治”到后来的“主动治”,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

培养乡村医生也很重要。我读到一本美国医生写的眼科专著,通俗易懂,便和同事朗杰合作,把这本书译成了藏文。2001年,这本名为《发展中国家的眼保健》一书正式出版,成为藏区乡村医生的培训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我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眼科专家,为患者服务是我的责任。我愿做一只“领头雁”,带着大家一起飞,继续为藏区百姓提供更温暖、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艺考

END

艺考

往期回顾

#

重阳节|登高赏秋,感恩敬老

#军训进行时|叮~唐院军训捷报已经到达

#【网络信息安全】让我们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李振兴

校对|黄娇娇

责任编辑|王淑婷

审校|刘雨南

审核教师|张莉彭叶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河北本科院校-唐山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唐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最美科技工作者”次旦央吉:每个重见光明的时刻都是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