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微信朋友群里,有法官朋友发了条某地法官被当事人刺伤的新闻,然后抱怨工作难做,无法做到胜败皆服,当事人常常不理解。群里有人跟上一条:谁让你们腐败,司法不公。法官朋友的回复是一长串的省略号。然后,无论群里讨论得如何热烈,他一整晚再没言语。
孩子班里的家长群里,有一位家长是做医生的,在同事被病人家属打伤后,也在群里抱怨工作常常不能得到病人和家属的体谅,医生责任大、风险大。而另一家长紧跟着发言:现在医生都乱检查、乱开药,还收红包!良久,医生回复了两个字:无语。
法官也好,医生也好,他们的报怨,其实并不是刻意要冲着谁。他们工作中有压力、有难受、有委屈,尤其是其中的那份无奈、那份弱势,甚至不想说于家人听,以免家人担心受怕。他们只是想借微信群就着公共话题吐槽一下。
一位老师参加朋友的婚礼,别人问起他现在中学教师好不好做,他说:“唉,有些小孩子难教,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让他们上进。”同桌的一位女士接过话说道:“我家的孩子小学成绩还不错,可上了初中成绩下滑得厉害。人家都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桌人谁都听得懂她的潜台词,气氛顿时尴尬。之后那位老师要么转脸观赏婚礼,要么埋头吃饭,再不愿多说一句。其实他的抱怨,只是当别人问起时就事论事地陈述一下工作中的困难。
老张在楼下与街坊邻居聊天,说到在房产公司做销售的女儿,因为楼市行情不好,今年收入差的时候一个月只有几千块钱。王老太太说,她外甥女也是做楼房销售的,今年做得很努力,每月还能拿到两三万。老张砸吧了一下嘴,哦了一声,悻悻地走了。他只是在闲聊时抱怨了一下天不如人愿,结果落了个女儿好像工作不努力。
很多人的抱怨,其实只是抒发一下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如意,他真正需要的是其他人的倾听、同情与共鸣。既然这样,那你又何必打断他的报怨,倒不妨听听他的倾诉,如果愿意,也可以尝试去安慰他一下。你可能也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也想抱怨一下自己曾经的遭遇,或者给别人指出一些不足。你和他之间没什么过节,甚至连意见上的龃龉都算不上。只是,你的意见、你的遭遇,可以以后有机会再说与他人听。千万不要在别人刚想吐口闷气时,就往人家嘴巴上塞块抹布,那让人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还记得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么?祥林嫂在失去孩子后,也总是抱怨自己太傻,说起自己的悲惨遭遇,周围的人都是抱着怜悯同情的心情,一起流泪叹息的。这是一种自然而朴素的感情。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篇文章——《不要打扰别人的幸福》,说的是当别人享受幸福时,我们不妨在一旁默默地欣赏。纵然这种幸福,在你眼中也许不值一提,也许根本还是一种苦难。但是它像花儿开放一样,静静地释放着芳香温馨,如果你闯进来,戳破了这种美好,对他们真的很残忍。
我们也不要轻易去打断别人的抱怨,这同样体现了一种肯包容、肯体谅、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生态度,这同样也是一种做人的温度。
(摘自 法律读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