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小范
小薇,我看你眼眶红红的,是受委屈了吗?
狮小薇
我刚刚在看新闻报道,这段时间全国上下都在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涌现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狮小范
原来是这样呀,我也看了好多,真的很感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都是英雄!
狮小薇
对,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
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
学着前辈的样子
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
”曾经,他们是在层层保护下安然成长的孩童
如今,他们披上战衣,去守护生命
今年24岁的佘沙是2008年汶川地震幸存者,她见证了全国各地对灾区人民无私的援助,医院征集医护人员时,她积极报名请战。她说:“这几天的新闻,让我想到了汶川地震的场景,我觉得我应该去。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
新春佳节
他们放弃团聚
回到岗位继续战斗
1月22日,已经踏上返乡过年旅程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医生吴小艳,得知医院发布医疗支援的号召后,第一时间下车返汉,成为一名“逆行者”。她说:“我没成家,也没照料孩子的负担,干脆就在武汉过年了。大家都在战斗,只有在战场上,我才能安心过好年。”还来不及擦去眼角的泪水,吴小艳便投入到繁重的病检工作中。
疫情爆发前,刘丽已经拍好了婚纱照,订好了婚期,却在接到紧急任务后,毅然报名参加了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并推迟了婚期。
长江航运总医院的一位医生每天奋战在一线,天天接触发热病人。为了家人的健康,她在大年三十这天只能蹲在家门口吃年夜饭。
当同龄人花时间打扮自己时
他们选择臃肿的防护服
选择最简单的发型
口罩和手套下
是他们的汗水
是他们对工作的信仰
“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现在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26日,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90后女孩、两个孩子的妈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护士单霞剃光了及腰长发,准备投入到一线工作。
共克时艰,逆向而往,很多女性医护人员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为了更好地“战斗”,爱美的她们纷纷选择“断发出征”
抗病毒一线的武汉中心医院,呼吸科与危重症医学科倪芳护士长和93年的护士袁婷,她们脱下一层层连体的防护服、隔离衣……当摘下口罩的那一刻发现,脸上原本洁白的皮肤被勒出红红的印子。
武汉市中心医院28岁男护士王涛之前一直在手术室工作,这个月他主动报名参与抗疫一线救治,和身边医护同事携手作战。这双手,在他人看来是震撼,而他早已习惯。他说:“手上出汗很多,汗水浸久了就会这样,我和同事的手基本上都是这样。”
他们
为了战胜疫情
义无反顾
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95后护士李慧,要求到任务较重的呼吸二病区参与一线工作,她曾说:“如果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克病毒,请大家也不要告诉我父母,唯一的要求请妥善安排我的家人!”
郭琴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的护士, 1月12日郭琴出现了发热症状,随后,她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经过几天治疗后,郭琴的病情开始好转,隔离观察结束的郭琴已经痊愈,1月28日,刚刚痊愈的她再次回到急诊科。
“
如有需要
我自愿报名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两位老人
两位院士
第一时间出现在前线
他曾劝告大家“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是84岁的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
非典时,她果断出手,仅用一夜隔离了一千多人,创造了零严重后遗症、无医务人员感染、无二代病人的奇迹。17年后,73岁的她说:“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
满满的红手印
铮铮的誓言
是他们的承诺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千名医护人员请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他们按下自己的红手印,发出铮铮誓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1月23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千名医护人员纷纷签名或在工作群中报名请求加入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疗队伍。
“给我一次机会,我申请到呼吸科去”泌尿外科医生汪波、神经内科医师胡珺向组织发出了这样的申请,武汉市江夏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7名医生在请战书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
选择连夜奔赴湖北援助阻击疫情第一线
1月23日晚,上海第一批重症和呼吸科医生出征武汉。
1月24日,珠江医院医疗队已经出发,部分成员临行前合影。
“主任,我报名!”
“我是呼吸内科的,我报名!”
“我参加过非典,我可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迅速组建,连夜出发!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用渐冻的生命, 托起信心与希望。
21日清晨,齐文升早早来到ICU病房,巡视了危重病人的病情后,他简单收拾行囊,白衣逆行,奔赴武汉。从未在春节期间出游的齐文升,取消了已安排好的春节出行计划,以中医专家身份参与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
1月27日凌晨,河北医科大学直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医院17名队员参加的河北省首批援鄂抗疫医疗队抵达武汉。
浙大二院女医生陆群匆匆收拾行李,踏上“逆行”之旅,这不是她的第一次,抗击非典和埃博拉的救治活动中都有她的身影。她说:“这是我的使命,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脱下白大褂
他们也是儿子、女儿
为人妻母,为人夫父
他们也有温馨小家
也有亲密爱人
披上白大褂
他们都是战士
在一封抗击新型肺炎的请战书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女医生张旃副教授书写现代版“与夫书”。
今年56岁的医生曹晓英即将退休,尽管孩子强烈反对,她也依然坚持要进入抗疫一线。紧张的局势没有给她过多的沟通时间,于是她给孩子留下了一封信。在信中,她写道:“乖孩子,现在换你守护这个家。”
赵英明是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1月28日早上7点,她随四川省第二批、广元市首批派往武汉的医疗援助队伍出发。在送别现场,她的丈夫带着哭腔大喊:“赵英明,听到没有,平安回来,你平安回来,我包一年的家务,我做!”
1月26日中午12时10分,已连续工作48小时没回家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趁着午餐时间,抽空到相隔不到10米的发热门诊看望同样在值班的儿子徐秋笔。徐自强随手拿出一张处方笺在上面写下“秋笔,加油!”然后左手举着给处方笺右手比划出一个胜利手势,同为急诊科医生的儿子徐秋笔,会心地与父亲相视点头,二人就这样默契地彼此守护,彼此支持。
张敏即将赴武汉,临行和孩子依依惜别,又不忍告知真相,以“打怪兽”为名和孩子达成一致。
除夕夜
他们出征了
来自人民军队的医务工作者
从多个方向出发
驰援武汉
提前一分钟交工
就能提前一分钟遏制疫情蔓延
他们是与时间赛跑的建设者
北京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设计者黄锡璆博士,大年二十九一早在北京写下“请战书”要求赴武汉支援火神山医院设计建设。当天下午黄博士所在单位收到武汉市城乡建设局正式函件,请求提供小汤山医院全部图纸,年近八旬的黄博士随即带领应急专家组行动起来。
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建设初期。
除夕夜,万家灯火时,在医院施工现场参与建设的工人们在站在路边吃上了他们的年夜饭——盒饭。端着盒饭、站在施工地连夜施工的他们说:“保证完成任务!”
武汉雷神山医院,工人们加班加点工作。
“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
万众一心抗疫情
众志成城破难关
”最是温暖的背影
最是崇高的敬意
1月27日,安徽省六安市公安局裕安分局小华山派出所内,一男子放下500个口罩,向民警说了句“你们辛苦了”之后便转身离去。当班民警追出去时,男子已跑远。望着这冬日里的温暖背影,民警用敬礼表达谢意!
哽咽的叮嘱
殷切的期盼
自贡市委书记范波鼓励即将出征的医疗队员们时几度哽咽:平安归来!绝不允许一个人掉队!
不留名
要写就写知恩者
1月27日,浙江湖州一名83岁大爷,来到吉山四社区送来了一万元捐款。老人说,以前受党恩惠免费上学,现在国家有难,就想知恩图报!工作人员说老人老伴瘫痪,平时靠拾荒赚钱。28日,爱心人士众筹一万元,将钱送到老人家中,老人又将这一万元捐出。
加班赶制
助力防疫
1月21日,湖北仙桃某企业所有员工放弃春节假期,轮班作业,24小时不间断生产口罩。该公司总经理刘永刚说,“我们现在平均每天生产15000支,全力以赴的加班赶制,满足社会需求”
口罩是最好的礼物
1月26日,四川隆昌某医院员工陈雪燕在尼泊尔旅游时,看到单位工作群说口罩紧缺,当即决定带口罩回国免费发。她跑遍了宾馆附近的药店,买到5800只口罩,然后丢掉衣服腾空行李箱来装,带回了满满4大包。回国后,陈雪燕把口罩发放委托给父母,自己则上了一线。
藏在点心里的祝福
豫园绿波廊为瑞金医院送去象征“福禄”寓意的葫芦酥等点心。
狮小范
温暖的故事天天发生,其实感动就在我们身边。
狮小薇
人心的力量是最伟大的力量,所有故事的主角,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武汉加油,为祖国加油呀!
狮小范
同意!万众一心,没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
狮小薇
我们一起加油!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作为师大人,我们虽然不能像医务工作者那样到一线救死扶危,但我们也要时刻考虑能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
至少,我们要听从学校安排,安心在家等待,暖心陪伴家人,积极传播科学防控知识,利用网络资源搞好学习和科研,利用身边便利条件锻炼身体,让延长的假期变得更加充实,相信这本身就是我们对社会作出的重要贡献。
武汉不是孤岛
我们都是武汉人
这座英雄的城市
这个英雄的国度
定能度过难关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视频来自人民日报
排版/张悦
审核/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