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我校社科部在主教学楼15楼会议室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校思政课建设理论研讨会。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冯军出席会议。党委宣传部、纪委、监察处、教务处负责人及社科部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研讨会上,边林、刘云章、翟丽艳、柳云、杨晓星、赵金萍、冯雪梅、张惠双、段兴桥等围绕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及办好学校思政课、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冯军副校长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主渠道。要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下一步如何加强思政课建设,他指出,一是要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思政课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自觉提高政治素质,深刻认识思政课的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二是要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确保思政课教师素质优良、数量充足;要培养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尊荣,让思政课教师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水平,在教研项目、社科基金申报等方面多出成果。三是要不断加强思政课学科平台建设。要整合优势资源,凝聚团队优势,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学科支撑;要对标对表,明确目标差距,强优势、补短板,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刘云章
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讲好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从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出发,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刻阐释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一系列创新发展,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定位建设上的创新发展,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上的创新发展,指出要按照“六要”要求打造一只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主体性建设上的创新发展,指出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建设上的创新发展,指出要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建设上的创新发展,提出了要坚持“八个相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举措;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建设上的创新发展,指出要发挥情感温度、理论深度与实践力度的整体功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的提出,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创新发展,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根本的价值遵循,对这些创新发展的学习、阐发与贯彻落实是当下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内高校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时代课题。
翟丽艳
高校思政课要强化“四个认同”。一是要强化理论认同。要讲透理论,在马信马,在马言马,让大学生在提高理论素养的同时增强理论自信,在理论认同中形成“理论共鸣”;要读懂学生,始终关注学生,瞄准大学生的需求点、困惑点,回应诉求,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强化情感认同。要增进对伟大人物的情感认同,让大学生深刻理解马恩列斯毛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铸就的丰功伟绩及卓越理论贡献,并成为他们的“粉丝”;要增进对时代榜样的情感认同,让大学生产生向上向善的情怀和见贤思齐的自觉,最终实现正能量的持续传递。三是要强化责任认同。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树立远大抱负,勇于担当时代责任,鼓励他们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磨砺意志,塑造品格。四是要强化行为认同。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高大上”的理论“落地生根”;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推动思政课从课内教学向课外实践延伸,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要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政课”新模式,拓宽教学渠道和师生互动渠道,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张慧双
在“概论”课中,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其一,以学习领会最新修订教材要义为前提。“概论”课教师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要前提是教师要扎实学习、认真领会最新修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要义,把握“概论”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坚持理论联系社会发展实际的方法,把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其二,以创新教学方法为重点。“概论”课不是一门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课程,而是一门政治性极强的课程。“概论”课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形式为主,努力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不断增强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效性。其三,以进学生头脑为目标。能否进学生头脑是衡量“概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教学重点、难点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抬头率”。
冯雪梅
新媒体新技术的兴起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一现实问题,思政课教师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把新媒体新技术转变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工具。我校从2018年开始逐渐引进并推广使用清华大学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雨课堂”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思政课教学“痛点”。例如,运用“雨课堂”课前扫码签到功能,有效解决考勤难的问题;运用“雨课堂”的弹幕功能和课堂习题应答系统,实现全员参与课堂;运用“雨课堂”的推送功能及课后数据收集与分析功能,实现全过程考核,避免考核单一性等。在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政课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以下三点:第一,要正视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趋势,不要视新媒体新技术为“洪水猛兽”,要热情拥抱、有效利用新技术,克服“本领恐慌”;第二,要把握好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根本目的;第三,要找准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契合点。
段兴桥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讲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要用好铸魂育人的理论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关键要解决青年学生的认识问题、实践问题与使命担当问题,使青年大学生明确使命与责任,主动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第二,要办好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时代,办好思政课,就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有立场观点,有理想信念,有世界眼光。第三,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要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个要”等要求,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为青年大学生更好地传道、授业、明理、解惑。第四,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内容要常新,方法要创新,把最新鲜的知识和案例带进课堂,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
制作:河北医科大学新媒体中心
编辑:刘学民、王学嘉、唐安琪、王凯帆、张茈琰
摄影:王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