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每一位医生在工作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和患者或家属打交道。医生和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是他们职业素养的一种体现。那什么是有效的沟通呢?医患沟通,究竟要沟通什么?
心内科的早晨永远都是忙碌的,到处可见快步行走的医护人员。在这里,永远的宗旨就是“时间就是心跳,时间就是生命”。尽管步履匆匆,当我们面对患者和家属时,节奏总会放慢很多,因为你的解释、沟通,有时候甚至比药物治疗更加重要。
紧急时刻
老金就是在这样一个忙碌的早晨出现在心内科办公室的。他坐在轮椅上,口唇苍白,呼吸费力,双手颤抖,双下肢有明显的水肿。我们了解到患者之前有过两次“急性心肌梗死”,初步考虑患者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引发的心源性休克。
心电图出来的同时,就听见刘俊明主任说道:“除颤仪、抢救车准备!”此时心电监测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心率150次/分。老金已经有些意识不清,眼睛也逐渐闭上了。我们在旁边不停喊着老金的名字,希望他能恢复清醒。终于,经过电复律,窦性心律恢复了!
天啊!他的心脏
老金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可检查结果却又让人陷入沉思。还记得,胸片报告出来的时候,连见惯了各种病情的同事都开始惊呼:“天啊,这患者的心脏大得胸腔都要装不下了!”
确实是这样。患者的心脏彩超提示EF31%,左室舒张末内径已达68mm。精确检查发现患者已经出现房室收缩不同步的情况,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案就是安装CRT--D(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这是电生理领域逐渐成熟起来的技术,经过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可以有明显提高,但价格昂贵,而且植入条件严格。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得他能接受这种有创性治疗方案,这是与疾病治疗同时存在的一大难题。
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刘主任曾问我们:“和患者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是希望他们接受治疗方案?是告诉他们目前的治疗情况,让家属有个心理准备?是签署谈话记录,避免医患纠纷?还是只因为程序规定,患者及家属有知情权?”
因为要沟通,所以就沟通了。我们却从未仔细想过究竟为什么做这件事情。
主任告诉我们:“沟通,是让我们可以换位思考!”
“每个患者情况不同,这不好说。”“有一部分患者通过这种方式获益了,但有一部分患者获益不大。”“医学没有绝对。即使一个小手术都是有风险的。”
每一句话都正确。可如果我们是患者,这样的沟通只会让人更加担忧,更加找不到方向。所以我们应该做到换位思考,真正从患者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我只是需要一些勇气
刘主任对老金说:“这是目前对你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而且你有这个经济条件,等于比别人多了一条路可以选择。更何况你还年轻,如果不去尝试,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很好的治疗机会。放心,我们会尽力的!”
老金最终接受了CRT--D的植入手术。手术很成功,他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复检那天,他告诉我们:“对于手术风险这件事,其实我心里知道。走路还会崴脚,更何况手术呢!我只是需要一些勇气,一些希望。”
作为医生,我们当然应该关注疾病本身。沟通的意义,则是让我们能够换位思考,让医生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许你的一点理解,就能为他们带去一丝希望,为他们赢得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作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 王明建 解古月)本文节选自“心路医路”系列图书《凝岁月于心》”
转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