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好故事】一生痴绝处 圆梦太行山

河北农业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农大好故事】一生痴绝处 圆梦太行山

——追记著名水土保持专家于宗周教授

河北农业大学

料峭春寒里,著名水土保持专家,我校教授于宗周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0岁。遗嘱里,这位一生痴绝于太行山区开发治理工作的老先生,要求把骨灰撒到他投入精力最大的太行山前南峪的土地上,永远守护这个现在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于宗周先生1961年分配到原河北林学院任教,1963年8月河北省遭受到了历史上少有的特大洪灾,从此他便一头扎进太行山区,开始了自己绿色的事业。从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到年过花甲的老人,他把一生的精力投入到太行山的绿化治理扶贫中。

几十年来,他坚持深入太行山区,研究提出了林果生态经济学工程建设技术及其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了在国内领先的片麻岩低山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凭着一股执着劲,他在前南峪山上修起了“三层楼”,山顶刺槐、油松戴帽,山中干果围腰,山脚梯田抱脚。当年他提出10年内把麻峪沟建成年收入30万元的“经济沟”时,前南峪村民说什么也不信,因为这个被人叫做“光腚沟”的穷山沟当时年产值不足5000元。于宗周只好向村里人保证:果树三年不结果、麻峪沟十年后达不到收入30万元,我用工资赔偿。结果,到第六个年头,收入已近30万元了。在他的帮助下,有10 条沟的前南岭村,成为全省首富村之一。生态沟被农民亲切的称为“致富沟”。

先生曾任原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人大常委、河北省九三学社副主委,完成多项国家科委、省科委课题,也获过河北省人民政府奖、省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但他曾说,这辈子最值得是能看到山区人民脱贫了,知识分子存在的价值只有在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1963年他刚来时一片荒山秃岭的太行山,在几代人的辛苦努力下,已变得绿树盖顶,果树缠腰,庄稼满地的“花果山”。人民人均收入翻了几十倍,植被覆盖率达94.6%,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他创立的山区农业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沟”获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五百家”提名奖。于宗周的名字也像他当年踏遍太行山的沟沟坎坎一样,流传于太行山区。于宗周说:“太行山是我事业的起点,我在这里上了第二次大学。我热爱太行山,我离不开实验区人民。”

追忆先生几十年的事业,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与敬意。因为他留下的记忆里,有一种坚韧的力量,那是一个知识分子留给这个社会的精神血脉,也正被先生的学生们生生不息传承着。

河北农业大学

1996年8月,于宗周教授在前南峪接受记者采访


河北农业大学

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加关注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河北本科院校-河北农业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河北农业大学-【农大好故事】一生痴绝处 圆梦太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