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普法君要给大家宣布,我们即将迎来一个重要而伟大的日子——12月4日国家宪法日!
《宪法》作为一部从小学课本里就出现的法律,它到底是讲的是啥?它为神马这么重要?为啥将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从今天开始,普法君就带你一起学习《宪法》↓↓↓↓↓↓↓↓
★
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的完善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
1975年颁布的第二部宪法是一部内容很不完善并有许多错误的宪法。1978年颁布的第三部宪法,虽然后来经过1979年和1980年两次局部修改,但从整体上说仍然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取得的成果,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四部宪法,即现行的1982年宪法。
此后,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改。2004年第四次修改的主要内容是:
(1)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增写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在宪法序言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组成结构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将国家的土地征用制度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4)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5)将国家对公民私人财产的规定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6)增加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7)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8)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方式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9)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对戒严的决定权改为对紧急状态的决定权,相应的,国家主席对戒严的宣布权也改为对紧急状态的宣布权;
(10)关于第81条国家主席职权中,增加“进行国事活动”的规定;
(11)将乡镇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12)在宪法中增加关于国歌的规定,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
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了四部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订。
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是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的,所以国家设立12月4日为“全国法制宣传日”。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将这一天定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予以确定。2014年12月4日是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