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学生丨跟大学生聊“补助”

指尖上的四方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送给学生丨跟大学生聊“补助”

指尖上的四方

改变心态、学会感恩

一年一度的奖助减免评定如期在每年10月拉开帷幕,于是一场场精彩的“抢夺”大战惟妙惟肖地演绎出“人性”。

“老师,我们家太困难了。请您一定要多帮帮我们!”这是大多数“困难”家长和学生的“请求”。

“老师,今年助学金要开始了。一定要给我家呀。我们家太困难了。怪我家长没能力啊!”这是少数“困难”家长的“求助”。

悲哀!每次接到如此的电话,收到这样的短信,我的心里只涌起这两个字。

我是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也经历过家庭经济的困难,当然很理解这类家长和学生的无奈与心酸。但是,把自己、甚至家庭一贯地贴上“贫困”的标签,然后理所应当地向他人或者单位“提要求”,这真得好么?真得对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导师,如此地教育真得是爱孩子,真得是为他的未来负责么?

指尖上的四方

从国家到省里,再到学校、爱心企业,每年对经济困难同学的补助不能说一直增长,但至少是维持在一定的额度。目的很简单:不想因家庭经济困难,让任何一个有梦想的大学生上不起学。这是“大爱”。

但实际上,无法撇除的某些劣根性却将人性的阴暗面暴露的彻头彻尾。因为“困难政策”的诱惑太大,有些不符合标准的家庭合理运用“关系”,拿到经济困难证明。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年级有四分之一以上是“经济困难生”。

“我们真得困难么?请考虑清楚,不需要申请的同学私下找我,取回材料!我希望把各种补助用到最需要的同学身上。”每次新生入学,我都要在收取材料后,强调一句。

“如果家庭情况好转了,或者遇到突发情况了,请填写变更信息。”每年“困难生再申请”时,我都会一再强调。

“把最需要的物资给最需要的人。”这是我的带班理念与坚持。但有时候也无奈地被现实打败。

每次分配奖助学金和减免补助前后,我都会再三告知所在年级同学,会综合考虑全年级的情况,让大家都能得到照顾。但还是在分配后,常常得到部分同学的“提问”:为啥我拿得比去年少?为啥我只能获得这些,不能拿那个?

悲哀!这是家庭教育的悲哀,也是成人路上的悲哀。我们总希望以自我为中心,却看不到别人的努力与付出。

有些人困难,不愿意让人知晓;有些人困难,更愿意放大困难让人知道。唯利是图是用来形容商人的,但不知道何时它竟出现在了大学的净土里。

指尖上的四方

对于我带的班级,一向主张提高对“经济困难”同学在学业、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发生困难,寻求帮助无可厚非。少数同学表现不佳:挂科、逃课、言行不文明,却还是大张旗鼓地争取所谓的“权利”。这很让人脸红。

我们常常在公共场合看到很多四肢健全的“乞讨者”,穿梭于发达的城市里,更有人爆料他们中的有些人“白天可怜乞讨,晚上灯红酒绿”。我们常常会不屑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但却也不可免俗地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不是么?

“一时的困难”不丢人,“一世的困难”才可耻。面对困难,我们需要改变心态。没有那么多“必须”和“应该”。我们需要学会自我救助、学会云淡风轻地对待。

曾经有一位老师跟我说过:“你现在认为很多的几千块,在你工作后会被你无情的忽视。”现在想来,她说得十分贴切。需求的不同,会导致在不同阶段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解读。所以,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我们最应该做得是“自救”。

困难了,就要有人关照;难过了,就要有人安慰;受伤了,就要有人抚慰。世上本没有那么多“理所应当”!我们所接受的“恩赐”都是一种“正能量的交换”。接受了他人的帮助,也要学会感恩和回馈。

作为大学生,尽管经济上不富裕,但我们有知识、有想法、有气力,保持一颗阳光的心,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学会文明礼仪、帮助周围同学、参与志愿服务,这就是最简单、最暖意的感恩。

给孩子的爱有很多种,但需要好好选择。

未来的选择有很多种,但需要细细思量。

指尖上的四方

指尖上的四方

微信:指尖上的四方

指尖上的四方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河北本科院校-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指尖上的四方-送给学生丨跟大学生聊“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