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贺新禧 | 新的一年 祝您诸事顺利

指尖上的四方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恭贺新禧 | 新的一年 祝您诸事顺利

新春佳节,开门迎福!

四方小团给您拜年!

恭贺新禧

一元复始辞旧岁,

万象更新迎新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告别辛勤耕耘、满载收获的戊戌年,

我们迎接充满希望、开拓奋进的己亥年。

在这辞旧迎新、万家团聚的喜庆时刻,

祝愿学院在新的一年里,

蓬勃发展,开启新篇章!

恭贺全院师生员工、社会各界朋友:

身心康健,喜乐平安;

事业进步,勇攀高峰;

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心想事成,猪年吉祥!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源头很难考究,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的祭祀活动。明代起,春节的欢庆活动一般要到正月十五之后才结束。新中国成立后,公历和农历并行,春节也得以传承。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指尖上的四方

在民间,春节的来历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有传说,“年”是古代的一种猛兽,每到除夕夜就会出来伤人性命。有一年,一个外乡来的老人,借住在一户人家,晚上他在门上贴着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闯进村后,浑身一抖。老人点燃鞭炮,“年”便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从此,每年除夕,大家都会齐聚一堂,放爆竹,贴门联,一起守岁。等到天亮,彼此走亲访友,相互问候与祝福。

指尖上的四方

吃团圆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最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桌上一般少不了鱼。“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人家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吃到硬币的人,寓意来年财源不断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有的将“福”字倒过来贴,寓意“幸福已到”。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中国的汉代,它最初的名字叫作“压胜钱”,也称“大压胜钱”。这种钱币不是用来流通的,也不能当钱花,而是一种用来观赏的、可以佩戴的钱币形状的装饰品。宋元时期,过春节时,长辈都会给小孩一些铜钱,任其把玩,以求平安吉祥,这种风俗一直盛传不衰。明清时,“压岁钱”才有了正式的名字,清代典籍《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因铜钱是线串的,所以古时民间也称“压岁钱”为“串线”。

过年燃放爆竹,唐代开始盛行。唐诗中爆竹有许多描述:“乱骑残爆竹,争唾小旋风”“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就聚爆竿仄”。过年燃放爆竹之风到宋代更为普遍,宋代文人所记比唐代更加丰富:“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当然,最著名的还是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其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成了过年时最流行的名句。

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和环境的日益关注,放鞭炮的年俗也正悄然发生改变,“电子鞭炮”这一替代产品开始出现。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指尖上的四方

指尖上的四方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河北本科院校-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指尖上的四方-恭贺新禧 | 新的一年 祝您诸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