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候桃始华;
二候仓庚鸣;
三候鹰化鸠。
惊
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时,冰雪逐渐消融了,田野上的绿意还是星星点点。
古时,应该有个诗人,春风裹挟着尘土拂在那人的脸上,他穿过田垄,望向那些刚刚开始劳作的农民。
一阵闷闷的雷声从天空深处滚落下来,环顾四周,野花、树木、禾苗……一切绿色仿佛都以可见的速度充盈起来,于是千年前的他,默默地在心中记下:
“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
耕种从此起。”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是仲春时节的先声。到了这个节气,春回大地,冬眠的动物被温暖的大地惊醒,它的到来也意味着一年耕作的开始。
它,是那个没有钟表年代特有的诗意。
而对于大多数离开乡野、住进水泥森林的现代人来说,春天的模样已经越来越模糊。在严冬和盛夏之间,春的轮廓不再清晰,几乎所有能够标识这个季节的元素都从我们身边消失了。
也许,属于我们的春天,就在我们的碗里。
凭借食物,今天的我们依旧能想起一些春天该有的样子。
惊蛰前后上市的蔬菜最为清透新鲜。韭菜、春笋、芹菜,无不拥有通透的质地和清新的色泽。它们生长迅速,在雨水的滋润和雷声的召唤下,急匆匆地钻出土来,帮我们替换掉冬日里单调的土豆和酱菜。
惊蛰前的几场雨过后,黑色的泥土就捧出这种洁白的物产。仿佛一夜之间,笋子纷纷冒出了头。竹笋四季皆有,但唯独春笋的味道最佳。
惊蛰的餐桌,如果经过精心打理,
一定会显露出勃勃的生机。
相比于收获,惊蛰更是一个孕育的节气,
很多日后的美味,都从这里开始生长。
汪曾祺在《葡萄月令》里描述自己在三月份把柔嫩的葡萄藤搭上葡萄架:“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呆着。”
日光、细雨、微风徐徐穿过葡萄架,一点一点累积着几个月后的甜蜜。桃花、杏花也在这时次第开放,桃杏争春,给予人们未来收获的希望。
惊蛰到来,即使你无法涉足田野,无法在车水马龙中辨别春雷的声响,但至少能够在食堂选下几样青菜,细细地品尝。
咽下的那一刻,也许就能回忆起基因里潜藏的世世代代关于春天的记忆,那个曾经无数次感动我们先辈的季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仪睿夫
排版:凌 钰 韩冰心
监制:李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