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教在先||到芬兰读文学

河北外国语学院官微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闻教在先||到芬兰读文学

芬兰文学在芬兰以芬兰文、瑞典文及以拉丁文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其最古老的形式芬兰语民间诗歌是口头流传的,直至18世纪后期才以文字记录下来。从12世纪中叶至1809年,芬兰为瑞典所统治,因此瑞典文一直是芬兰上层阶级的语言,这种状况持续到19世纪末,当时一场蓬勃的运动开始使芬兰语恢复为一种文化媒介。

河北外国语学院官微

河北外国语学院官微

芬兰语文学起源于17世纪的民间诗歌,19世纪中期经埃里亚斯。伦洛特收集整理出版了举世闻名的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整个19世纪是芬兰社会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芬兰语文学真正兴旺发展的重要时期。1866年,芬兰语地区的学校开始实行芬兰语教学。此时,芬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学者、诗人、作家、戏剧家。芬兰文学首先出现的是民族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60年代开始,芬兰文学进入了现实主义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芬兰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1917年芬兰宣布独立后不久,即爆发了国内战争。这些重大政治事件在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反映。有些作家亲身参加了这些斗争,坚持现实主义方向;也有些作家彷徨苦闷,走向超自然的神秘主义,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现实持客观主义态度。

河北外国语学院官微

20世纪30至40年代,芬兰经历了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时国内法西斯势力抬头,但一些进步作家仍然坚持了反法西斯斗争。30年代成立的进步文学组织——“基拉社”,公开宣告它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并出版了刊物《四十年代》发表过不少反法西斯主义的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了大量描写战争的文章。这些作品大多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现实,表达了芬兰人民捍卫民族独立的坚强意志,但也有不少作品宣扬战争恐怖,鼓吹和平主义,散布悲观失望情绪。

河北外国语学院官微

文学的作用从方式上讲,是内在的、情感的,没有政治理论或道德观念的精神作用;从作用的内容上讲,它主要也不是简单的传达某种是非观念,或是惩恶扬善,而是立足于对优美高尚的思想情感情的表现,显示人生的价值,通过对美的追求来陶冶性情,塑造灵魂。它可以帮助人们懂得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生活。

-END-

编辑/任路娜

播音/朱泓亦

剪辑/张恩宁

制版/杨柳

责编/赵芮一 刘媛 蔡佳奇

审核/王妍

相关资料来源于网络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河北本科院校-河北外国语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河北外国语学院官微-闻教在先||到芬兰读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