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男,198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来校工作,现任地质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委员会、工程勘察委员会委员,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联合会秘书。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抗震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讲授本科生《基础工程》,研究生《地质灾害治理及其防御》等课程。2016年入选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人才百人计划人选、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入选中国地震局青年人才。
不忘初心,坚守使命
身为一名防震减灾工作者,灾情就是命令。每逢有大的地震,李平老师总是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开展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还是研究生的他随队到达地震现场,冒着余震和滑坡、泥石流的风险奔走在应急救援和震害考察调查工作的第一线,也坚定了从事防震减灾事业的决心。玉树地震中冒着高原反应鉴定危房,风雪兼程寻找发震断裂。深圳渣土滑坡中与国土资源部灾评专家组共同进行考察,探究其灾害成因。松原5.7级地震中用双脚丈量极震区,风餐露宿、废寝忘食,采取多种手段、全方位调查地震造成的砂土液化灾害。李平老师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忘防震减灾的初心,坚守着地震工作者的使命。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从教九年以来,李平老师始终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并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先后承担了《灾害学概论》、《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地质灾害治理及其防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他工作热情饱满,以传道受业为本,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课程中严格把握教学环节的每一关,用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引导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李平老师还十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实验和现场教学等手段把晦涩的理论知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他所指导的学生获得了北京市建筑结构大赛二等奖等荣誉。
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平老师深感责任重大,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召开课题组讨论会议,逐个听取学习汇报,剖析问题提出建议。在赴美国访问期间,他每周都要利用休息时间与学生视频交流,检查指导学习和科研情况。积极为学生创造提升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所指导的研究生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出精彩的学术报告。他同样关心学生的生活,从心理和精神上帮助学生,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积极健康的成长。
作为地质工程学院的副院长,李平老师在学科发展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时刻关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教学和防震减灾工作实际,认真做好规划,积极组织调研、完善建设方案,创造性的开展教学研究改革和专业建设工作。
潜心科研,勇于创新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与保证。李平老师时刻追踪学术前沿动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他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在《Soil Dynamic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30余篇。在岩土工程抗震领域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道路。
李平老师善于从地震现场调查中发现科学问题。他从汶川地震中汉源县烈度异常入手,就深厚覆盖层河谷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我国的韧性城乡建设做出了贡献。他利用震害分析、大型土工离心机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揭示了深厚覆盖层河谷场地地震动特性,提出了河谷场地相关反应谱调整方法,为河谷场地效应的深入研究提供珍贵的基础性资料,也为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与完善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李平老师提出的软土震陷量简化计算方法,避免了传统震陷计算中过程中所需的大量试验以及复杂的有限元计算,方便快捷、易于掌握,解决了传统方法在中小工程中的应用难题。他对砂土液化问题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的应用到松原市防震减灾规划工作中,使松原地区的液化问题得到了全新的重视。
求真务实,立德树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李平老师牢记职责、不辱使命、尽心尽力、锐意进取,用对事业的执著和对学生的真诚,坚定不移的奋斗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为防震减灾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庄婷羽 魏皓儒
排版:赵永宁
校对:赵盈盈